高校陶瓷名人艺术档案资源建设与管理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

2014-08-15 00:55谭小萍徐远纯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名人艺术作品陶瓷

谭小萍 徐远纯

(景德镇陶瓷学院档案馆,江西 景德镇 333403)

景德镇陶瓷学院(以下简称陶院)艺术设计学专业被列为省级一级学科后,围绕学科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全国知名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30位。名人从事陶瓷艺术教学和创作的过程,以文字、声像、照片、实物等形式的记录,记载着陶院陶瓷艺术领域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流传后世的原始和真实的文献资料,是后代学习和借鉴的珍贵档案。挖掘陶瓷名人艺术档案资源和创新管理模式,是适应陶瓷艺术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明确陶瓷名人艺术档案概念和种类及特点、制定分类标准和归档范围等一系列业务标准,按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陶瓷名人艺术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高校各方面的利用。

1 陶瓷名人艺术档案的概念、种类、特点和分类标准及归档范围

1.1 陶瓷名人艺术档案的概念和收集对象

陶瓷名人艺术档案是陶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在艺术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陶瓷艺术创作、陶瓷艺术教育、陶瓷艺术研究、陶瓷文化及交流过程的原始记录,内容涵盖其思想道德、艺术教学、科研课题、艺术研究、学术交流等诸多方面。收集对象是高校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1.2 陶瓷名人艺术档案的种类

种类有:一是艺术创作档案,有陶瓷艺术设计作品、陶瓷艺术创作作品、雕塑作品、工业设计作品等;二是艺术教学档案,有艺术专业教师的教案(包括文字、数码照片、多媒体课件、网页等)等;三是艺术研究档案,有艺术科研课题整套材料、学术论文、出版的作品集等;四是实物档案即陶瓷名人艺术作品,包括教授和大师们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书画艺术作品、获市级以上各种奖励证书等,各种陶瓷绘画颜料和高温颜色釉和绘制工具及设备等。

1.3 陶瓷名人艺术档案的特点

陶瓷名人艺术档案具备档案的三个特点:一是形象性。是通过陶瓷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形象表现的,是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及艺术创作的语言。如釉上粉彩装饰作品人物、山水、花鸟;釉下青花各种花卉图案、人物造型;雕塑作品人物、动物等;釉上釉下综合装饰等。二是成套性。某项艺术创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所有的文件材料,是统一的整体,是各种艺术要素的综合体,反映陶瓷大师们艺术思维活动的全过程,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三是多样性。用多种不同的记录手段,在不同的载体上,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反映某项艺术活动的成果。如:纸质材料的绘画作品、设计作品、实物类的陶瓷艺术作品和雕塑作品等。四是保密性。陶瓷名人艺术档案的个别类别涉及大师们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在收集、整理、归档后列为密级保管,在提供利用时要控制使用部门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

1.4 分类标准和归档范围

参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高校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要求,把陶瓷名人艺术档案进行分类,尊重其形成规律和内在联系,设置类目、序列编排、上架检索等,制定陶瓷名人艺术档案一级类目、标识符号,主要内容等。参考《艺术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联系陶院艺术类专业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陶瓷名人艺术档案归档范围,具体分为综合类、教学类、科研类、学术交流类、艺术创作类等等,使之从无序到有序,便于保管、检索和利用,科学组织和排列并设立永久或长期保管的期限。

2 陶瓷名人艺术档案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馆藏特色档案不突出

陶院馆藏结构未能全面反映艺术类的专业特色。有党群类、行政类、教学类、科研类、基建类、设备类、外事类、财务类、出版类、声像类、实物类十一大门类,唯独缺少艺术类,在突出艺术专业特色方面有所欠缺。应把陶瓷名人艺术档案作为亮点和精品重点建设,加以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陶瓷名人艺术档案作为有益补充,其人气旺和认知度高的优势,是陶院馆藏特色档案的优质资源。

2.2 重实体保管,轻理论研究

陶院对陶瓷名人艺术档案收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其分类不明晰和归档材料不齐全。历来只重实体保管、轻理论研究,尤其对陶瓷名人艺术档案理论和学术研究少。因此要转变观念,本着对高校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深入挖掘陶瓷名人艺术技法传承和创新、陶瓷名人艺术原创和文化创意产业、陶瓷名人艺术档案编研和出版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2.3 现代管理设备添置滞后

陶院陶瓷名人艺术档案纸质版的已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但在陶瓷艺术教学、科研、创作及学术交流活动中同步产生的大量有保存价值的电子陶瓷名人艺术档案,长期存放在职能部门,未能及时完整归档,若干年后容易消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知名校友捐赠的陶瓷艺术作品、雕塑作品、教授或大师的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作品原稿及书画艺术作品,国内外展览后的陶瓷名人艺术作品等实物均散落在各创作者手中。这样势必导致高校陶瓷名人艺术档案资源流失,本属高校所有的各种载体的珍贵档案,因现代管理设备和场地等问题,而得不到集中管理。

3 陶瓷名人艺术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

陶瓷名人艺术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陶院管理者、各职能部门领导、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共同参与、齐抓共管,解决陶瓷名人艺术档案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陶院陶瓷名人档案工作实际,拓宽和创新管理模式。

3.1 现有机构整合管理模式

将陶瓷艺术博物馆、档案馆、校史馆、文化历史悠久的建筑物等拥有的优质陶瓷名人艺术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形成陶院具有鲜明特色的陶瓷艺术档案管理体系。纵观国内高校档案机构设置的发展趋势,大多从单一部门转向多元部门,建成综合性的档案管理中心,分别由校史馆、校友馆、博物馆、档案馆组成,成为宣传高校的重要窗口,形成爱校教育的基地。按照现代大学办学规模的要求,陶院应把档案馆、艺术博物馆、校史馆、校友总会、校友基金会等机构合并,成立某某管理中心,强强联合,既能优势互补,又能做大做强、做活高校档案馆,将成功开创“多馆齐下”的全新管理模式[1]。

3.2 配套的管理体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艺术档案管理办法》,结合陶瓷名人艺术档案工作实际,制定《陶瓷名人艺术档案归档范围分类标准》,为陶瓷名人艺术档案资源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完善以分管领导负责,档案管理部门为主,各职能部门兼职档案员兼管的档案管理机制。把陶瓷艺术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列入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和兼职档案员的职责范围,各分院、独立学院、研究所、陶艺中心设立分室单独保管。要定期召开档案工作会议研究、指导、监督各职能部门落实工作情况;树立兼职档案员和部门分管领导的责任意识,与部门和个人利益挂钩,采取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问责制度等。对陶院申报博士点建设单位、赠送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和香港李嘉成的陶瓷艺术作品、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和全国美展作品等重大事件随时跟进收集和主动服务的管理模式。

3.3 征集和捐赠管理方式

实物档案即陶瓷名人艺术作品,陶院应采取征集和捐赠的方式,鼓励陶院功成名就并有社会影响力的教授和大师向学校捐赠其代表性艺术作品,或采用一定的奖励措施征集陶瓷名人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并颁发荣誉证书,多种渠道收集陶瓷名人艺术作品。还可采取征购与购买、交换与赠送等方式,建立立体的、多元化的收集体系。这样既可在陶院陶瓷艺术博物馆永久珍藏,又可对内外开放,而陶院档案馆拥有的陶瓷名人珍贵文献、声像,视频等资料,可通过举办展览服务等形式,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

4 开发陶瓷名人艺术档案管理系统

开发和设计陶瓷名人艺术档案管理系统是高校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现代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设计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利用便捷的具有人性化的陶瓷名人艺术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实现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系统的集合,构建陶瓷名人艺术档案集成的共享环境,解决在实际工作由于设备及场地等问题,无法完成的愿景。

可特设陶瓷名人艺术风格展示功能,在管理系统中对其陶瓷艺术作品风格进行介绍。陶瓷名人艺术档案包含高校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大师个人的简历、照片、代表作品、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出版的作品集、视频等,获得各类荣誉证书(影印件),职称评审表、各级媒体对其作品的介绍和评论文章,在艺术实践中创作的作品照片、承担的科研成果等。教授、大师向省级以上博物馆或档案馆赠送的作品照片,收藏的作品样照、藏品证书、出版作品集(中外文版)等。个人举办艺术展览的作品照片、创作说明等。另设“数字XXX纪念馆”,为高校已故知名教授专门设立,包括作者生平介绍、照片和文字资料、传记、回忆录及主要艺术活动的有关资料、陶瓷艺术作品或书画作品照片等。

[1]唐琳.论档案馆与博物馆资源整合的可行性[J].中国档案,2010,(12).

[2]高成嘉,韩振英.名人档案研究刍议[J].兰台世界,2013,(9).

猜你喜欢
名人艺术作品陶瓷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