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本位的大专院校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的研究

2014-08-15 00:55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训学科

宁 燕

(贵州省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贵州 黔南 558000)

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条件改善带给我们的新要求,大专院校在进行护理专业教育的时候要格外地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应该具备更强的专业素质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掌握医疗技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学科自身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改革,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学科专业成为大专院校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表现。

1 进行大专院校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1.1 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对于医疗和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更好地提高大专院校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更加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课程体系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教育的弊端,为学生带来更多实践的机会和能力的展现。

1.2 有利于学校自身学科专业的打造

因为现在很多的高职院校和大专院校乃至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护理专业课程,就学校自身来说,已经加大了竞争难度,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专业的竞争也在不断地增强。因此一个学校要想更好地获得生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就必须进行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打造本学校的学科特色,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来应对未来就业的挑战。

1.3 推动整个学校教育改革的落实与发展

大专院校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发展,对于学校教育改革的落实也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大专院校数量不断地增加,高校数量呈现出与日俱增的现状,因此大专院校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当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由专业的创新推动整个学校的发展。

2 当前我国大专院校护理专业教育课程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2.1 学科发展特色不强,不具备自身的学科特点

很多的大专院校护理专业都没有自身的学科特色,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更需要一些具备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对此进行研究和实践,而高校自身对于学生平时的教育缺少自身的特点,传授的知识也多数为简单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相关的实践操作指引。学科之间彼此独立存在,尤其是忽视病理学这门基础性学科在医学教学研究当中的作用,不能够很好开展临床实践,因此学科发展没有特色,很多学生并没有学到真正可以应用到就业领域的专业技能。

2.2 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改善和突破

大专院校要想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更好地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近年来虽然护理专业进行了更为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但实际上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善,课程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与社会提出的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形成了较大的落差,进而造成教学模式僵硬,学生学习枯燥乏味,得不到实践性操作的机会。

2.3 教材落后,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的教学要求

由于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医疗技术和护理教学内容与从前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就造成了传统教材的落后,并且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及新的教学要求。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掌握的护理技术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护理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这就会造成教材已经不能够顺应社会发展,以致落后和被淘汰的局面。教材的落后,意味着教材和教学要求的脱离,学生无法获得最新的知识,进而使得后续的就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4 院校缺乏对学生实训机会的提供

很多大专院校并不重视对学生实训机会的提供,大多数的院校都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实践也只是进行模型操作,一切的实践都是模拟进行的,并没有体现出对学生实训机会的重视。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缺乏实训机会,得不到真正的实践机会,无法在实践当中展现专业技能,也无法获得更多的专业实践经验。

3 大专院校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措施

3.1 强化培养目标,淡化学科意识

由于各专业的不断发展,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专业和学科渐渐地趋向一致,逐步地走向融合,因此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学科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不是每一学科独立的特点。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应该强化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和护理相关专业学科的融合,摒弃传统学科教育的弊端,更好地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相关专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进而具备较强的能力,体现出以能力为本位的大专院校护理专业教育特色。

3.2 在护理当中体现以人为中心,以护理为主线

要想更好地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向学生灌输以人为本的特色,并且以护理为主线开展教学。在新的课程学习当中,可以增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学科,进而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以人为本和以健康为本的理念对于医护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例如一些学校开设了《护士人文修养》这门课程,实际上这也就要求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学、人际沟通学以及最起码的人文关怀,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医护工作当中,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实践技能,进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就业要求。另外从病理学的角度入手,可以更加深刻地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职业意识。通过研究疾病产生的原因、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对人体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对于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3 对于人体护理的正常和异常状态都要有所研究

医学类的基础课程有很多,其中包括了《人体解剖学》、《人体结构学》以及《组织学》、《胚胎学》等等学科,这些都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要学的专业,也是必须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人体正常状况下的形态,更应该对于不同疾病之下的异常状态都有深刻的研究和了解,从而在开展临床实践和护理的时候更加具有针对性。课程强调的主要是将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实践的完美结合,并且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其中,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护理专业课程提供更多专业的基础。

3.4 以教育思想改革和观念改革为一切教学的中心

大专院校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实际上就是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大专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就是以就业为目的,因此实践性较强的技能和能力是大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教育思想的改革和观念的变革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确的看待传统教育当中教师和学生地位的辩证关系。另外还应该更好地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要贯穿教育工作的始终。

3.5 学习和借鉴外国的优秀经验,注重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因为我国大专院校护理专业课程的开展还相对落后,因此学习西方的优秀教学经验,对于我国大专院校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谓的借鉴外国优秀的经验,可以理解为加强对于护理学科的专业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与病理学研究内容紧密结合,同时对于人体的不同疾病形态都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有机地与自身的发展和课程要求进行结合,不断地对学科进行完善与创新,发展自己的学科特色,打造实践能力较强的护理专业学科。

3.6 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训的机会和基地

大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因此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为学生建立和建设实训基地,就显得异常重要。学校可以通过和医院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医院当中进行实习的同时,找到更多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完美的结合和转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4 结束语

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中心,已经成为当前大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科发展的要求和特色,因此各个大专院校都开始努力打造自己的学校品牌和自己的学科特色。大专院校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努力对自身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不断创新,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

[1]曾铁功,邓翠珍,邓婧,雷芬芳,赵亚珍.以能力为本位的专科护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8,(2):225-227.

[2]李晨曦.基于“能力本位”的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

[3]鲍晓萍.中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4]罗岷.我国成人大专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5]王淑曼.高等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办学特色研究[D].河南大学,2012.

[6]邓翠珍,曾铁功,雷芬芳,赵亚珍.以能力为本位的专科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07,(7):9-12.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实训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超学科”来啦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