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寝室长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014-08-15 00:55徐同胜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班委学风寝室

徐同胜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学生人数成倍增长,按教育部的要求,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200,现实却远大于这个比例,个别学院甚至达到1:400之巨,导致学生工作复杂多变。在学生工作中,班级是高校的基本单位,而寝室又是班级的基本单位,要做好学生工作,寝室是最基本、最前沿的阵地,应充分发挥寝室长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工作细化到每个学生。

1 寝室长工作缺失后引发的学生工作问题

学生工作千头万绪,点多面广,容易出现的问题较多,在诸多的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学生工作贯彻落实存在盲区,难以实现全覆盖

要做好学生工作,辅导员需要不定期地下到班级,下到寝室,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周到细致的管理。及时召开班会、班委会,将校院的通知精神贯彻落实到班上的每一位同学,使每一位同学都感觉到辅导员存在,感觉到学生管理工作就在身边,从而遵守校规校纪,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不可否认,学生工作还是存在贯彻落实的盲区,难以实现全面覆盖的现状。班级在召开班会时总有那么一些学生,要么不在教室,要么人在教室却神游天外,不认真听取老师布置的工作,更不用说在日常中贯彻落实老师所布置的工作;在辅导员下寝室时,又是这些学生,或不在寝室,或人在寝室时辅导员又没有到该寝室,这样导致学生工作贯彻落实存在着盲区。

1.2 学生工作基层信息掌握不全,信息沟通不畅

要做好学生工作,辅导员需要班干部传达院校的通知精神,也需要班干部将重点关注学生的情况如实反映上来,因此班干部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和枢纽。事情就是奇怪:重点关注的学生往往集中在一个寝室,该寝室中往往没有班干部、没有学生党员,甚至连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都没有,想树立一个典型都困难。现在90后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思想自由化及生活行为的散漫化,特别是男生,沉迷于网络,鲜于与其他同学沟通交往,除了本寝室的同学。非寝室的学生干部难以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实际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对基层信息掌握不全,信息沟通不畅,不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 寝室长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罗杰斯指出:“青年的从众行为很可能是他在自己的需要被接受与保留其个性之间的一种妥协。尽管他认为个性很重要,但是同时也感到为了受欢迎而与同伴保持一致是必要的。”针对青年的这些心理特点,可以发现大学生在校期间极易受到同学互相影响。大学时期,寝室的同学同进同出,朝夕相处,彼此相互影响,其中大家所推选的寝室长便成为当然的精神领袖,对其他同学的生活、观念、行为起着引领作用,因此学生工作中寝室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寝室长在习惯养成中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卫生;上课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复习、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具备基本的道德认识并知行合一,这是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是一个学生的习惯养成。养成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学习能力养成教育、创新精神养成教育、审美情趣养成教育等内容。在小学、中学阶段,因为在升学率的高压下,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被严重忽视,其养成教育优秀率只有29.3%,不足三成,对于高达70%高校毛入学率来说,多达一半多的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将在高校内继续完成。依据罗杰斯的从众心理说,作为精神领袖的寝室长的模范带头行为,在寝室同学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引领全寝室同学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

2.2 寝室长在营造氛围,引领学风中的作用

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是形成优良校风院风的基础,是保证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前提。良好的院风学风,必须是班级的每个学生将其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中来,只有每个寝室的学生都爱学习,只有绝大多数人都爱学习,才可能有优良的班级学风,才会形成优良的校(院)风,因此良好的寝室学习风气是优良的班级学风和校(院)风的基础。作为寝室的一寝之长,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逃课,在学习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并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积极地协助辅导员引导本寝室不爱学习的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中来,那么寝室的学习风气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寝室学习风气蔚然成风,进而促进整个班级,引领全院(校)的学风朝着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3 寝室长在上传下达,服务同学中的作用

辅导员工作,大多以班委为主要力量,通过班委与班上的同学建立起密切联系,进行正常的学生管理,实际工作中却难以达到辅导员所希望的效果。现在高校大多实行学分制教学,同班不同课,同课不同时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班级成员因为不能共同上课导致班级凝聚力减弱,其次,班委成员存在着分布不均的情况,在传达辅导员布置的工作任务时,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相关精神不能传达到每一位同学,尤其是被边缘化寝室的同学,更是难以得到学校(院)和班集体的信息,使得他们长期游离于学生管理工作之外,游离于班级之外,不利于学生成长,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如果改班委由寝室长来传达,任务传达不畅现象将不复存在,信息的上传下达将变得更加通畅。寝室长与寝室同学朝夕相处,吃饭、娱乐、休息均在一起,可以及时地传达到本寝室的每一位同学。建立起辅导员与寝室长的直接联系,是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创举。

2.4 寝室长在团结互助,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中的作用

目前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每年的3月更是我校的综合治理宣传月。加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始终是高校的重中之重,也是辅导员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有心理疾病、有精神障碍、男女情感困惑得不到及时排解的同学,是学生稳定工作的主要隐患,这些同学的表现具有较强隐蔽性特点,难以及时掌握。辅导员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绑定管理,不能对每个学生都做到详尽了解,更做不到对每个学生形影不离。寝室长可以有效弥补辅导员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寝室是全寝室同学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寝室长每天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和室友在一起,只要稍加留心,同学的种种变化将了然于胸。通过寝室长,在寝室同学之间形成团结互助氛围,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早预防、早解决。

3 对加强寝室长工作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对寝室长的培养与管理

一个寝室长,因其性格外向、活泼,愿意为同学服务,得到了室友认可,才成为寝室长。作为寝室长,应做哪些工作,可以在制度层面进行规范(例如制订《寝室长工作职责》)。除此之外,辅导员要加强对寝室长的培养与管理:培养寝室成员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发现同学之间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化解寝室成员之间矛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寝室活动及开展寝室文化建设的能力等等。学生干部是培养出来的,寝室长的工作能力也是培养出来的,因此要加强寝室长上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对所有寝室长的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建立飞信群、QQ群、微信群、微博等,及时与寝室长沟通信息,传达指示,动态地掌握班级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高效地开展学生工作。

3.2 健全寝室长的激励机制

多数高校,寝室长不是班干部,因此寝室长在思想上就没有把自己当成学生干部,工作中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不能将自己的工作与班级建设的各项目标融为一体。要发挥寝室长的重要作用,就应健全寝室长的激励机制:一是从制度上规定寝室长是班委,参与班级管理,参与班委会;二是在综合素质测评加分上,要体现出寝室长的重要性,让其享受到足够多的综合素质测评加分;三是在评优、评先、评助学金,甚至是学生党员的发展上,适当地向寝室长进行倾斜。对不作为的寝室长,除批评教育以外,要及时、坚决、果断地予以撤换,使寝室长真正成为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得力助手。

3.3 健全寝室长考核机制

寝室长工作的积极性需要激励机制,更需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寝室长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每天具体的工作职责来落实、来推动,使寝室工作走向规范,使全体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寝室长工作好与坏,称职不称职,要接受全寝室同学的监督,要接受班委和辅导员的监督。要将寝室长的具体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在寝室长的考核中,既要有务虚的部分也要有务实的部分,务虚的部分应当由全寝室的同学进行监督,由辅导员和全寝室的同学来进行打分,务实的部分尽可能地量化,以达到真正考核的目的。

笔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寝室长是自己真正的得力助手,为此在制度上做了些尝试:制订了《寝室长工作职责》和《寝室长考核办法》,修订《综合素质测评》时新增了寝室长加分一项。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效果。在如何发挥寝室长的作用上,笔者发现,在大一时就要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1]王相如,张道兵.创新学生干部选任模式 引领寝室优势群体效应[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6):183-184.

[2]王春英,刀筱芳.寝室长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5):60-61.

[3]贲永青,张玉娥.寝室长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4):14.

[4]冯万里,乔林.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 促进优良学风形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5):129-131.

[5]http://wenku.baidu.com/view/a81204e85ef7ba0d4a733b8c.html.

猜你喜欢
班委学风寝室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儿子的"寝室交际圈"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