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探索——四六级题型改革思考

2014-08-15 00:55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题型英语教学

陈 琳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安庆 246011)

从2013年12月四六级考试考次起,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有了改革,改革内容包括听力、阅读理解和翻译,其中改革最大的莫过于翻译题。从往年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分值比过去提高了15分。翻译内容涉及中国文化、经济、历史、社会发展等内容,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显然这次改革后翻译题难度大大增加,不再只关注于学生对某些语法现象的掌握程度,而更加看重翻译的整体性。也由此可见,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受到重视。因为,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在中国,80%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不包括文学著作)是由科学、工程、经济、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学者翻译的。[1]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其专业相关文献时,是有着英语专业学生不能及的优势的。改革后的题型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个挑战但更是好的开端。

一、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教学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几乎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翻译教学主要针对外语专业。目前,大多数国内高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没有开设专门的翻译教学课程,少数学校提供了“翻译”这门选修课,但公共选修课的性质肯定是选修课时少,涉及内容面小且浅;且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专业各不相同,课余时间多少也不同。有些同学可能课余时间多些能多做翻译练习,有些专业学生自身课程很多,课余时间少,即便有兴趣做翻译练习恐怕时间也不允许。罗选明按照学习者的专业属性把翻译的教学对象分为大学翻译教学和专业翻译教学两大类别。[1]可以说,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完全处于边缘地带,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四六级考试中的翻译题型是单句翻译,主要考察学生对某些常见语法现象的掌握,故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关注于词汇,句型,语法现象等这些可以说和过去的四六级翻译题型紧紧相扣的语言点的教学,而几乎没有翻译教学。

罗选民早在2002年就曾强调翻译教学应符合中国国情,响应时代需要,不应把大多数学生排斥在翻译教学的大门之外,普及大学翻译课程,重视大学翻译教学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和文化意义重大。但十年过去了,现实情况仍不容乐观。大学英语教材有好几种,每个学校选用的可能不完全一样。但多部教育部推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没有对翻译进行系统性介绍和讲解。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大学英语教材主要有新视野版和北大版,这两种教材里没有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内容,只在课后练习里出现汉译英和英译汉翻译习题,且这些翻译练习只是单句的翻译,并给出了英文关键词。杨莉藜以大量实例列举了语法翻译(教学翻译)的四大危害:狭隘的语义对等意识、偏颇的语法对等意思、呆板的形合意识、单一的文体意识。[2]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得学生翻译出的句子不符合英语习惯,甚至犯可笑的翻译错误而贻笑大方。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翻译的需求不断增加。英语专业学生毕业不一定都从事翻译,从事翻译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并不能立即为各种专门行业和专业技术领域翻译需求服务。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工作中很可能要和翻译打交道,而且在其专业领域的翻译有着英语专业学生所不能及的优势。不应该忽视的是,近十几年来,中国的英语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但可惜的是,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大学英语教育也因受课时的限制没有太注重翻译方面的培养。从1985年到1995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实施的十年中没有翻译题型,到2005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在新方案中增设了汉译英新题型,再到今年(2013年)的又一次题型改革,可见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终于受到了该有的重视。这次的四六级改革可以说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一次契机。学生开始关注翻译,也要求教师要进行翻译教学。

二、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

(一)加强语言培养

翻译归根结底是对语言的运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先学习听说读写,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之后才能谈及翻译的原因。所以语言基础一定要打牢。但是学生常常对一些语言点学习不够全面,尤其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学生更习惯于使用电子类产品查找生词,或者翻阅大学四六级词汇书,殊不知这种便捷的方法却导致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不到位。学生只关注英文单词的中文释义,不看其他。这种习惯直接严重影响了学生在翻译时的选词。比如在翻译“我感谢我的朋友”时,很多学生用到I appreciate my friends.他们只知道appreciate有“感谢”的意思,却不知道这个词的正确用法。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词义时,一定要对词的用法讲解透彻,多举实例,多做辨析。引导学生改变记单词只记单词汉语释义的坏习惯,培养学生查阅双解字典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翻译理念和意识

翻译不是简单的两种语言的互换,“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应是语际间的信息转换,即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的信息。”[3]但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常常受原文文字的限制,拘泥于字词对应,翻译出来的东西十分拗口;又或者在翻译遇到困难时,随意增删源语内容。因而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翻译理念和意识,翻译不是字词对应,而是信息的对应;增删是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但绝不是对源语中信息的随意增删。让学生们关注翻译理念,而不是只盯着语言结构。[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翻译理念和习惯。

(三)加强英汉对比教学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在思维方式上,表达习惯上都有极大差异。许多学者早已发现了语言和文化对比分析对于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的重要性。只有理解和了解了两种语言的差异,才能更好地翻译。例如,在让学生翻译“听说那位著名诗人处境困难,我们很难过。”这个句子时,很多同学都翻译成:We heard that the famous poet has fallen on dark days.We feel bad.而不会翻译成We’re very sorry to hear that the famous poet hasfallen on dark days.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引导学生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语短小精悍,短句多。而英语文章里却多是长句。再比如,在翻译“门铃声把他从睡眠中唤醒。”时,多数学生会翻译成“The doorbell aroused him.”而不会翻译成“Hewas aroused from his sleep by the doorbell.”因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很难自己察觉到英语中被动句很多,而汉语中“把”字句多这一现象。大学英语教学课时有限,不太可能系统的讲解翻译,但完全可以在讲解语言点时灌输英汉两种语言地差异,抛砖引玉,培养学生自己的语言对比能力。了解母语和英语的特点,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有利于他们排除母语习惯的负迁移作用。[5]使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自觉注意选词遣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翻译实践,注重翻译过程

翻译归根结底还是一门重实践的艺术。光说不练不会有进步。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论是课后的翻译习题,还是日常练习中遇到的翻译题,学生都喜欢采用口头翻译的方式,懒得动笔。但这样很难发现自身的弱点,自己翻译的错误。乍听起来好像不差,一旦写出来却是错误百出。因而教师应当督促加强翻译实践,不论是课上还是课后,都应该有一定量的翻译练习。改变以往重知识轻技能的授课方式,因为翻译这项技能,有量的保证才会有质的提高。

对于学生所作的翻译练习,讲解是必要的,但绝不是给出翻译题的标准答案就可以了。学生只记录所谓的标准答案对他们翻译水平的提高是没有帮助的。教师应当通过先对多个学生的答案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挑出他们认为最好的答案,再与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相比较,让学生自己说出比较的结果,好在哪里,差在哪里;通过让学生自己对比,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在以后的翻译练习中能有意识地避免自己的常犯错误,开阔学生的思路。译文无定本。要让学生走出“译文只有一个是对的”这个误区。让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师到学生,都应该更注重翻译过程而不是翻译结果。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翻译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对学习翻译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三、结语

从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中,不难看出大学英语教学正在积极地向合理化全面化发展。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不应该被忽视的重要的一部分。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翻译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英语专业大学生,因为真正从事翻译活动的人员并不局限于外语专业毕业生。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翻译很可能是今后工作的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囊括翻译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良好的翻译工作习惯,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我们应当以此次改革为契机,真正落实到教学中,让学生受益的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更是今后的职业人生。

[1]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8.

[2]杨莉藜.英汉互译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3]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王京平.翻译教学中的意识启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23-25.

[5]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题型英语教学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