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巧引导 打开阅读这扇窗

2014-08-15 00:53郭素云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30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阅读课名著

郭素云

近几年,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格外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对厚实孩子的底蕴、开阔孩子的视野是百益而无一弊的。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呢?靠的不是教师“看看某某同学两三天就能读本好书,要向他学习呀”的激励语,也不是家长“读完这本书,我带你去吃大餐,快读吧”的唠叨话,而是在多种方法的引导下,孩子从内心深处产生浓浓的读书兴趣,沉浸书中,欲罢不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读书的快乐,采撷书中的花蜜。在多年教学中,为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听书为引,激发想象,引发读书兴趣

曾记得儿时坐在小板凳上,津津有味地听着《岳飞传》《杨家将》等评书,听到兴头时,连饭都忘了吃。许多内容,至今记忆犹新。现在适合孩子听的有声书品种更多,有声故事网也不少。我给班中的孩子们推荐了中国儿童资源网,网上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单田芳的《水浒传》,以及《东周列国志》《中国历史故事》《华夏神话》《外国儿童文学》等有声读本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听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加进了自己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画面,让听到的语言变得更加饱满、生动。听某一故事期间,教师或家长只需买来此书摆置桌案,孩子就会不经意间翻上几页,继而一发不可收拾地读了进去,手不释卷的情景就会在书房中上演。听书代替不了读书,它可以做个引子,让孩子放松眼睛的同时,对一个故事、一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想去读,想去了解书中性格迥异的人物。

二、课堂美读,领航名著,掀起读书热潮

平日的教学中,教师会不失时机地给孩子推荐一些经典名著、优秀儿童文学,不少书名,孩子和家长都耳熟能详。书买来放书架中,又有多少孩子用心读了呢?怎样才能让大多数的孩子喜欢并痴痴地读呢?我想教师在阅读课上读某本名著引人入胜的开篇,或扣人心弦的高潮,亦或悬念丛生的段落,关键之处戛然而止,颇有“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味道。故事会怎样发展,结局如何?人物的命运又会怎样跌宕起伏呢?这一切定会拨动孩子的心弦,调动孩子阅读该书的兴趣,让孩子迫不及待地想借来此书一读。

课堂美读还可以这样进行,全班同学在教师的引领下,手捧同一本书静心阅读,教室里只能听到轻轻的翻书声。看到孩子们沉浸书中,做教师的是何等幸福!几节阅读课虽读不了几章,但引发了孩子们读这本书的兴致。看这本书,聊这本书,在一段时间里是班中的一种时尚。我曾经在下午的阅读课上分几次将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埃莉诺·埃斯特斯的《一百条裙子》完整地朗读给孩子们听。几次读着读着,我哽咽地读不出声,孩子们呢?泪水从眼角悄然滑落。主人公旺达那微妙的心路历程,一次次撞击着我们的心,她的执著、大度,对梦想的追求,一次次温暖着我们的心。由这本书领航,班中掀起了阅读“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系列图书的热潮。《桥下一家人》《时代广场的蟋蟀》等几十本书在班中传阅,家长反映从未见过孩子读书劲儿这么足,周末一口气读完一本书。

三、亲子共读,书香氤氲,持续读书兴致

课外阅读的很多时间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来自父母的影响至关重要。从孩子咿呀学语,父母就开始给他读适合幼儿看的各种绘本读物。上学后,从一起读注音读物,到共读一本名著,再到各捧一本书,同享阅读时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怎能不爱看书?周末,父母不仅要带孩子常去图书馆借阅图书,还要给孩子不定时地买些书。既要有《三国演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中外名著,也要有孩子格外喜欢的《哈利·波特》《郑渊洁童话》等极富想象力的作品。图书可整齐地摆放于书架,也可随意地放到床头、餐桌、茶几、沙发等处,随手翻来,书香氤氲,不知不觉读了进去。

茶余饭后亲子共读一书,共聊一书,对书中人物的看法,对作者文笔的妙处,可以各抒己见,或各执一词,或争议不休,亦或见解不谋而合。在读中、聊中,孩子的认识丰富了,思想深刻了,读书的兴致也高了。记得儿子小时候,我们一起读完《三国演义》后,就刘备和诸葛亮谁更会用人这一话题,我们俩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儿子引用事例讲得头头是道,那据理力争的劲头让我欣喜不已。他这个“小三国迷”,在跟我共读了一本后,又独自读了另一个版本的《三国演义》。接着又看了52集的《三国演义》动画片,听了365集的《三国演义》评书,俨然成了一个“小三国通”。

只要我们用多种方法去巧妙引导,就能渐渐打开孩子课外阅读这扇窗。透过这扇窗,他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小小的心里装满了憧憬和梦想。我们只需用欣赏的目光,去感受孩子成长的脚步。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阅读课名著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