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升本院校的双语教学改革——以外国文学课程为例

2014-08-15 00:49徐欢颜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英语水平双语外语

徐欢颜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

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倡导在全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也很快就成为本科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后,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借助国外双语教育经验,各种形式的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掀起了热潮。2005、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接连出台相关文件加大对双语教学引导与支持力度。2007—2010年间,教育部、财政部共批准503门次课程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但承担示范课程项目的207所高等学校,基本以985、211院校及老牌本科院校为主,1999、2000年后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地方院校(以下简称新升本院校)仅梧州学院一所入围[1-4]。2013年全国普通本、专科高校共计2 198所,据笔者新近统计,其中879所本科院校中新升本院校就有361所(军事院校、被重点高校或老牌本科院校合并的专科学校未统计)[5]。可见新升本院校在双语教学改革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此类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在我国大学生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此类高校双语教学能否成功,对我国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会产生较大影响。

新升本院校多是在1999、2000年后完成由专科至本科的升格,本科教学经验尚不丰富。作为研究对象来看,各自有着较多的独特性。不过,由于其中有近半数是在师专、教育学院基础上升格或合并而来,因此从师范类专业中选择一门常见学科来研究,察看其双语教学的经验、不足及需改进之处,管中窥豹,应该能对新升本院校做好人才培养改革有所裨益。

前面提及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共涉及了359门课程,不过,多集中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医学、金融、管理、法律等“紧缺”专业,传统文史哲类课程仅《比较文学》一门[1-4]。笔者选择了以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主的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的考查来探讨新升本院校如何做好双语教学改革,也希望能对文史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有所帮助。

一、双语教学的适用性

一般论及双语教学,习惯引用《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Bilingual Education的定义: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for content subjects。意思是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然而,这一术语对应的翻译应是“双语教育”,其对应的是整个教育体系,而不是针对某一学科某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其对应的学生是中小学生,更有甚者,从幼儿园阶段已经开始实行双语教育。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双语教育与之比较类似。双语教育一般有三种教育模式:浸入型(也译作沉浸型)、保持型和过渡型。浸入型一般指教学活动完全用外语进行,不使用学生母语,使学生完全沉浸在外语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保持型是在入学后先使用母语逐渐转变为部分课程使用外语教学,其它课程仍使用母语教学。过渡型则是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渐转变为只使用外语进行教学。三种模式中浸入型以成效显著而备受推崇,但是否适用我国新升本院校实际,还需具体分析。

双语教学则来源于《意见》:“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6]其意思是指在高校使用英语或交替使用英语、汉语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双语教育在整个课程系列中,部分课程以外语讲授,部分课程以母语讲授(皆非语言类课程);双语教学则是某门课程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讲授,二者相差甚远。由于在英语语境中常用bilingual education 和 bilingualism,很少使用 bilingual teaching[7],故国内学界对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的区分不是十分严格。不过,双语教育的经验可以为我们开展双语教学提供借鉴。

二、新升本院校双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竞争日益频繁和激烈。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英语已成为国际交往的通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与交流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使英语作为教学媒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英语水平。“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是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实际与理想之间总会有些距离。新升本院校双语教学未能大范围展开可能由于以下原因:

(一)课程、教材选择有难度

《意见》指出,“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适应中国加入WTO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6]要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新升本院校虽也有此类专业,但设立时间普遍较短,传统文理学科相较而言更有条件进行双语教学。但选择适合的课程是一个重要问题。以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为例,学院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文秘教育7个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1个专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是传统的中文专业。它们本就是中国的语言课与文学课。古代汉语用现代汉语讲解学生还云里雾里,用英语来讲不更是让学生不着边际吗?古代文学是要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汉语的幽微与精妙吗,用英语来讲不就南辕北辙了吗?因此,长期以来,双语教学在中文系一直备受质疑。

与课程选择紧密相关的是教材问题。《意见》要求双语课程必须选用外语教材。因为教材是课程的起点,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媒介。而只有选用外语教材,才能使学生脱离对汉语的依赖,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但外文原版教材价格较高学生难以承受,且其编写体系与教学要求与我国教学实际大相径庭,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国内统编双语教材较少且面向专业有限,学生面临无教材选用的问题。

(二)师资力量不足

新升本院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时间较短,受历史条件限制,其师资规模与师资水平与重点高校存在较大差距。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教师七十余人,其中近半数是扩招后突击引进的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但其中博士比例仍然较低,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重点高校可以通过引进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或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培训等方式培养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因此双语教学能较为顺利地开展。新升本院校由于不具备此类条件,只好自身挖潜,从现有教师中选择“合适”人员进行双语教学。虽然他们普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也曾接受了十几年英语教育,但由于“费时低效”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只注重读写方面的训练,口语能力较差,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和授课的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么是照本宣科、了无生气,要么则是讲起来令学生不知所云,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

(三)学生英语水平有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英语水平决定了双语课程能否开设及成效如何。研究表明,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对学科知识掌握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了CET6级考试或者CET4级考试成绩优秀以上的学生才基本上具备参加双语教学的英语水平[8],因为学科课程的复杂性及外语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来理解教师的讲授,理解复杂和抽象的专业概念。[9]新升本院校生源以地方为主,其英语水平和四级通过率较省属和重点院校偏低。以洛阳师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为例,全院8个专业学生2 800余人,大部分为市县学生,且多是二本招生。学院组织的入学英语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仅有1%,更有多达36%的学生尚不及格,毕业生四级通过率一般不超过80%。因此,受学生英语水平限制,全英文浸入型教学模式目前并不适合在新升本院校大力推广,先中文后英文的过渡型教学模式应该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语言。

三、新升本院校双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结合以上几点,对于在新升本院校是否有必要推行双语教学的问题,一般人肯定会给予否定的回答,亦有学者建议:“三流本科院校可以不推行双语教学,二流本科院校可以选择在高年级进行双语教学,一流本科院校可以选择从二年级甚至一年级就尝试双语教学。”[10]那么,双语教学对新升本院校学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呢?新升本院校真的无法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吗?我们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在这个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的了,我们又怎能忽视学生的英语教育。迎难而上虽是不得已而为之,新升本院校更应以此为契机,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教学育人水平。结合中文专业实际,笔者认为今后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一)精心选择课程与教材

双语教学在文学院一直备受争议,其实中文专业进行双语教学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就是外国文学课程。外国文学是指中国文学以外的域外文学,主要是让中文学生对世界文学发展史和世界文学经典作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以建构一个中国文学的参照系,避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但是由于教师授课时提及的作品都是翻译作品,导致外国文学课讲授的是“中国的外国文学”,而中文系学生知道莎士比亚,不知道William Shakespeare,读过爱伦·坡的小说,却不明了Edgar Allan Poe是哪国人,干什么的。因此,外国文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既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根据课程安排,外国文学课程一般在三年级开设,此时学生经过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虽不能保证全部适合参加双语教学课,筛选部分英语成绩良好的学生参与还是可行的。

关于教材方面,根据课程内容与特色,建议学校组织专任教师编选英美文学作品选,让学生多读一些英文原著,增强其对英美文学的直观了解,教师在授课时也应多选择近代以来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精读分析。如果有条件选用外文原版教材,但因其对学生可能有一定难度,建议在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再使用。如条件不允许,也可参考使用国内英语专家编写的英文版《英国文学教程》和《美国文学史》等教材,这是外国文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独特优势。

(二)加快英语课程改革,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学生英语水平较低,除基础不好的原因外,传统英语授课方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学生经过六到八年的英语教育,却听不懂英国话,看不懂英文书,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把它当做一门课来学习,而不是作为一门语言来要求。语言能力的获取有赖于大量的阅读、听说和写作的训练。因师资和学校条件限制,目前新升本院校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方式实行大班授课。一个动辄上百人的课堂,英语教师如何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呢?因此,恢复小班(30人左右)授课是当务之急。此外,大学英语课程中应加大听说课程的比重,这既是熟练使用英语的必要条件,也能够促进学生阅读写作的训练。当然,以上这些需要学校高度重视才能实现。更为重要的一点,专业英语教学不应缺失,更不能将有了双语教学作为停开专业英语课的理由。专业英语课是双语教学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具备了较高的英语水平的前提下,才能进入双语教学课堂学习。此外,外国文学双语教学课程最好作为选修课,选择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进行小班授课,不建议全员参与。

(三)精选双语教师队伍,加强双语师资培训

国外对双语教师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必须具备专业学历和从事双语教育的任职资格证书等。我国目前缺乏完备的双语教师培训与考核体制,双语教师基本是由学院指定。新升本院校外国文学课程的授课教师一般毕业于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普遍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外语水平稍好但不具备熟练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强化此类教师的英语听说训练、组织他们去英语国家进修培训、进而提高双语授课能力是比较理想的方案。但新升本院校受制于财力、物力,对双语教学支持、投入力度有限,一般难以负担。因此,选派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在国内参加专门的英语培训,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或者储备师资是较好的替代方案。当然,引进英语水平高、专业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也是一个选择,但新升本院校在为迎接本科评估造成的人才引进过多、过快限制了今后的人才引进力度。另外,双语教师的培训必须是可持续性的、成体系的,如果只是为了评选双语教学项目而临时突击进行培训,结果终究会是劳民伤财。外国文学的双语教学课程还可聘请学校外国语学院讲授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的专业英语教师,为学生讲授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部分等。不过,这些需要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必须有专项经费和政策支持才能调动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双语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正在我国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新升本院校的双语教学活动却缺乏政策支持,并受制于新升本院校自身师资力量与学生英语水平。不过,结合我们以上的分析,新升本院校如果能够结合专业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心做好双语课程的选择、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和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话,它们在双语教学领域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这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大经费与政策支持,真正将双语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Z].教高函[2007]28号.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8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Z].教高函[2008]20号.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9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Z].教高函[2009]19号.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Z].教高函[2010]11号.

[5]教育部.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新批准的学校名单(截至2013 年6月21 日)[EB/OL].http://www.moe.gov.cn/.

[6]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1]4号.

[7]马建俊.新升格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实效研究[J].湖南财经经济学院学报,2013(2):154-160.

[8]韩建侠,俞明理.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2):65-72.

[9]俞理明,韩建侠.初始英语水平对全英语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国外语,2011(3):74 -81.

[10]王春馥,高校双语教学的研究及对策[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2):49-51.

猜你喜欢
英语水平双语外语
从中式英语探析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句子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奠基石
通道形式与英语水平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