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大情怀,心中装着民族和国家

2014-08-15 00:53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孩童价值观价值

今年9月10日是第30 个教师节。

在这个隆重的节日里,我们内心充满敬意,充满感激,也充满欢乐。过去30年,中国教师无疑是令人骄傲的。向着现代化快速行进的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30 余倍;城镇化率从23%增长到53%;教育规模达到历史高点,实现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这里面凝聚着千万教师的心血。整整一代人为之奉献了青春。最重要的是,在物质至上、功利盛行这些副产品随之而来,试图摧毁我们的道德大厦时,中国教师坚守住了价值底线,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脊梁。在地震中拼死护卫学生,不顾一切拉住跳楼自杀的学生,为推开学生躲避车祸而献身,这些温暖人心的伟大事件,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人与人的信任感被稀释的新闻群中,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是一个社会最深沉的力量。德的本质,就是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今年五四青年节和六一儿童节时,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学校是孩童最先、最常、最深体验到的“社会”。教师则是这个“社会”点燃价值火把的人。什么会得到鼓励,什么会被禁止,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所有的判断都在教师一言一行中流露出来,形成学校的空气,形塑着孩童敏感的心灵。日积月累,就构成了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底色。

毋庸置疑,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触及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影响力的最高层级。在个体诉求整体上升、社会开放度大幅提升、信息传播日趋快捷的背景下,价值观教育复杂程度空前。教师若无更加虔诚、更加专注、更加明辨、更加求知的职业精神,核心价值观教育将难以有成效。

现在教师中间弥漫着一种“平庸”情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殊不知,作为教师,“不作为”本身就是一种“过”,因为这个岗位天然与人、与社会、与民族国家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放弃积极影响力就是在放弃责任。如果教师集体放弃影响力,平庸之过就将构成平庸之恶。

平庸的根本原因是内心缺乏热爱,而择业动机则是根源。事实上,作为个体而言,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承认现实,并在这一社会条件下寻求突破。生命不可逆。“在其位,谋其政”,这既是社会责任感使然,也是个人生命价值的基本诉求。

没有多少人是天然热爱一个职业的,即便有,那也是不深刻、不稳定的。而专注则是引领我们发现职业意义,摆脱虚无与倦怠的金钥匙。一个班主任在看到他带了3年的高三学生最后离开教室,仍把它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历史教师经过反复思考,猛然发现教育的最大责任是“启蒙”时,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欢欣鼓舞。这正如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所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当这一使命与更伟大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人的价值感将油然而生,并能与日月比肩,超越任何艰难险阻。这也是历史上英雄人物强大精神动力的来源。没有专注的积累,任何人都无法从职业中提取“伟大使命的顿悟”。更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是,当30年前课堂上教师一呼百应的威风成为历史,我们用什么来召唤眼前个性迥异的学生?我们的努力有没有与我们的目标渐行渐远?我们的“爱”是否放对了情境,找对了地点,用对了方法?我们的苦口婆心有用吗?我们声嘶力竭的讲解是否在反增叛逆?知识与美德如何能融为一体?作为中国社会道德的奠基者、守护者和传播者,明辨教育价值,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这一点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一切应该回到原点——教师是天生的求知者。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即将揭晓,在第30个教师节之际,以国家名义首次赋予中小学教师专业奖项,再次证明了专业精神将成为中国教师职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同时意味着,求知,作为教师修身养性最重要的途径,作为解决实际教育难题的最好方式,应该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

黑格尔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

我们也可以说,教育本身就是属于未来的东西,抓住了,教师就永恒。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当我们踏着阳光走进校园,当那些稚嫩的面孔见到我们鞠躬问好的时候,当教室里那些求知若渴的目光虔敬地注视着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大情怀,心里装着民族和国家;要有敬畏感,心中装着理想和信念;要有价值感,心中装着孩子们的未来。

真诚祝福为孩子而生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选自《人民教育》2014-17)

学校是孩童最先、最常、最深体验到的“社会”。教师则是这个“社会”点燃价值火把的人。什么会得到鼓励,什么会被禁止,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所有的判断都在教师一言一行中流露出来,形成学校的空气,形塑着孩童敏感的心灵。日积月累,就构成了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底色。(摘自本刊6页)

——《人民教育》评论员

猜你喜欢
孩童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Do Softly Pray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孩童之道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最美孩童时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