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再现下行压力

2014-08-15 03:25廖宗魁
证券市场周刊 2014年31期
关键词:基建投资顺差内需

廖宗魁

夏天的天气变化快,说变就变。如今中国的经济形势也如天气,说变脸就变了。

当大家还在憧憬政策的“微刺激”继续发力时,7月的经济已经再度出现下行压力。一方面,在原有的政策思路下,刺激的力度本就不可持续;另一方面,二季度经济的企稳本身就很脆弱,稍遇风霜就回归原形。

信贷和货币的大幅收缩,既是政策总量控制的必然结果,也有在经济动力弱的背景下,经济主体主动收缩的原因。不到3900亿元的新增贷款,即使在信贷大幅收缩时期也是少见的。工业、投资和消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基建投资已经显露出疲态,而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仍旧低迷,出口的继续改善成为唯一的亮点和安慰。但这仅仅只是安慰,由于2013年三季度经济增长的基数较高,2014年三季度经济跌到7.4%以下已是大概率事件。

内需动力再度下降

二季度在“微刺激”的带动下,内需各部分有所企稳。但好景不长,7月份工业、投资和消费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缓,而房地产市场仍旧低迷,下半年经济再现下行压力。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比6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7月增速为0.68%,是3月份以来最低的环比增速,仅仅好于1、2月份经济超预期下行时期,3-6月环比增速都维持在0.7%以上。

中国经济的主要拉动力量投资,在7月份出现了明显下滑,几大组成部分地产、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增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微刺激的持续力已经开始减弱。

1-7月整体投资累积增长17%,比上半年下降0.3个百分点,7月单月同比增长15.6%,比6月大幅下降2.5个百分点。从环比看,7月增速只有1.27%,结束了之前三个月连续的环比上升,是2月份以来最低的环比增长水平。

虽然各地已经传出取消限购,并鼓励首套房的房地产松绑措施,但目前为止房地产市场仍然没有改观。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3.7%,比上半年下降0.4个百分点,7月单月的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继续下降到11.9%的较低水平。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564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6%,降幅比1-6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36315亿元,下降8.2%,降幅比1-6月份扩大1.5个百分点。

虽然近几个月制造业PMI有所反弹,但就历史情况看,它只是一个滞后指标。制造业投资在6月反弹到16.7%后跌至13.8%,说明制造业的恢复很暂时,估计随后几个月PMI会回落。

代表政策力量的基建投资增长也有所放慢,说明政策刺激的持续性存在问题。7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21.6%,比5、6月份有所下降,由于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一直在下降,基建投资将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过去两年情况看,基建投资的发力一般也不会超过两个季度。所以,未来几个月基建投资的下降估计会持续。

此外,消费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2%,比6月下降0.2个百分点;环比增速为0.86%,比5、6月份有所下降。

二季度经济的企稳主要来源于外需的改善和政策“微刺激”带动的基建投资反弹,经济的恢复速度甚至差于2013年三季度。一旦政策力度有所减弱,经济再度面临下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只是下行来临的时间可能比大家预计的早了一些。

信贷货币大幅萎缩

在二季度信贷和货币投放速度明显加快后,7月份出现大幅萎缩。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3852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7000亿元左右的水平,创下2009年11月以来单月最低;社会融资规模仅2731亿元,也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5万亿元;广义货币供给量(M2)同比上涨13.5%,比6月下降了1.2个百分点。

信贷和货币的这种收缩,既有央行主动为之的原因,也有经济活力不足,信贷需求自动萎缩的原因。

过去两年,货币政策更多是强调结构性刺激,而不是总量刺激。二季度采取的定向宽松、定向降准都是这一政策思路的体现。从2013年的信贷投放节奏看,就呈现出总量平稳增长,各季度根据经济形势加快和放慢投放的特点。2013年三季度,为了配合“微刺激”,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达到17.8%,但为了保持全年信贷增速的平稳,2013年四季度新增贷款就迅速大幅萎缩,出现了负增长,随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这一规律仍在2014年有效,也说明现在的调控思路并未发生变化。2014年二季度实施定向宽松,新增贷款同比增速提高到17.3%,如果要保持类似2013年8.4%左右的全年信贷增速,2014年新增贷款总量不能超过9.7万亿元,这意味着下半年新增贷款增速将不到4%。所以,7月份乃至下半年信贷收缩是目前政策调控思路的必然结果,当然,也会让刚刚稳住的经济再度下行。

另外,经济本身就缺乏活力,如果资金成本没有明显下降,经济主体也会主动地压缩信贷需求。

出口成唯一亮点

在内需不振的背景下,出口的改善成为经济唯一的亮点。由于外需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早已大不如前,所以出口的继续改善对经济只能起到一点心理安慰作用。

出口延续了二季度改善的趋势,7月同比增长14.5%,是2013年4月以来最好的单月同比增长水平,比二季度5%的增长明显提高。分国别来看,对欧美出口继续改善,对日本出口则相对低迷。对美国出口增长从二季度的8.5%上升到12.3%,对欧盟出口从二季度的13.7%上升到17%,体现出二季度后欧美经济的逐渐好转。

不过,对日本的出口增速只有2.9%,延续了二季度的低迷,侧面反映出日本经济近期的低迷。最新的数据显示,二季度日本GDP环比折年率下滑6.8%,整个上半年几乎是零增长。

对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出口有些异常高,持续性有些值得怀疑。比如,香港地区出口同比增长13.3%,是2013年5月以来的最好增长;对俄罗斯出口从二季度的4.9%上升至15.1%;对印度出口从二季度的7%上升到11.1%。实际上俄罗斯、印度的经济并没有太明显的改善,所以这方面的高出口恐怕难以持续。

进口依然低迷,从而产生了创纪录顺差。7月进口同比增长-1.6%,比二季度1.5%的增速还低,折射出内需的不振。7月贸易顺差为473亿美元,创出历史新高。

顺差高并不一定是好事,要看高顺差是由出口改善带来的,还是由进口萎缩所致。如果是后者,只是说明经济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上一次贸易顺差超过400亿美元是在2008年11月,并持续多个月高顺差,正是内需大幅萎缩、经济剧烈下滑的时期。这样的高顺差,不是什么好兆头。

通胀不是问题

经济有所下行,通胀自然很难上升。7月CPI同比增长2.3%,与6月持平。非食品价格增长非常稳定,近期食品中涨幅较快的是蛋和鲜果。7月蛋同比增长19.5%,鲜果同比增长20.1%。

7月PPI同比增长-0.9%,二季度以来PPI负增长的幅度略有改善,但仍未改变工业通缩的格局。由于目前内需形势较弱,下半年通胀应该没有任何压力,PPI负增长还会持续。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建投资顺差内需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需拉动效应研究
PPP投融资模式运作优势及实施条件分析
我国基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建领域加速推进PPP模式的策略探析
试论如何加强投资财务管理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