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4-08-20 06:45毕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交流探究

毕成

一直以来,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甚至有些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认为数学是一门单调、枯燥的学科.作为数学教师,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改变传统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动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师应树立“教学活动”的观念,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设计教学、开放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

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学设计应从学习实际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提供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知识不断出现,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更为重要.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数学要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探究性学习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的方面,强调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学生以积极参与的心态,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自动构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看书、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暴露思维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困难.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巨大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就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路上有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从表面上看,数学似乎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但如果把它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

四、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会合作探究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性,但必须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数学概念的最初阶段,都是借助于感知在青少年思维中形成的,先把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转变成与具体事物无关的感性认识的形式,再把感性认识转变成抽象的概括.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得.

动手操作、观察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合作操作、合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和探究的本领.

教学实践证明,合作探究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2)可以达到互教互学、互切互磋、互相补充、互相订正的目的,使每位学生都感到成功的喜悦;(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懂得只有互相帮助、共同合作才能共同进步.因此,在教学中,对每个内容、每个问题,我都是先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探究、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见解或结果,在小组或在全班进行交流、探讨.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建构环境并提供原动力;按照数学发现的一般程序、规律和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鼓励、肯定、帮助、引导、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只有形成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