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民间传统造型艺术的装饰图案研究

2014-08-21 07:30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鄂南图案

彭 劲

(湖北科技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 咸宁437000)

鄂南咸宁市地处幕阜山脉北麓,东接江西九江,南邻湖南岳阳,西望荆州,北靠武汉,境内丘陵岗地兼有、河流湖泊众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咸宁成为长江中游、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数千年来,这片占老丰饶的土地孕育了辉煌灿烂、特色浓郁的文化,为器物的造型装饰图案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使鄂南传统造型的装饰图案形成了艺术格调古朴、艺术形式优美的特征。

一、鄂南民间传统造型艺术地域性特征

鄂南民间传统造型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的特征各异。以尧家林新石器时代遗址为代表的石家河文化类型,标志着先民们已在鄂南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以商代铜鼓、青铜大铙、西周甬钟为代表的商周青铜文化,迸发出南北文化碰撞的最初火花;以古城址、古墓葬等为代表的楚汉文物,崭露出鄂南城邑文明的古老萌芽;以古遗址、古兵器等为代表的三国文化带,彰显了鄂南在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古桥梁、古陂堰为代表的古代建设遗存,反映了先民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聪明才智;以古民居、古寺观为代表的明清乡土建筑,又将平民的建筑、雕刻等艺术引进高雅殿堂;以明清家具为代表的室内陈设品,营造了秀丽朴素的独特文化氛围。这些古色古香的民间传统造型艺术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示鄂南的历史文化面貌,反映了这块土地上先民的勤劳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展示出独特的民族风韵、浓厚的地域特色。

二、鄂南民间传统造型的典型图案艺术

(一)石器时代的陶器图案 鄂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较广。鄂南境内的陆水河、汀泗河、淦河、高桥河及富水河流域都分布着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位于隽水河边(即陆水河上游)的通城县麦市镇尧家林遗址是江汉地区石家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典型遗址,以尧家林新石器时代遗址为代表的石家河文化类型,出土大量石器和陶器,陶器器形有鼎、豆、盘、碗、缸、罐等,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图案纹饰有蓝纹、弦纹、方刀纹及镂孔等,图案较抽象,纹饰简洁有力。这些造型美术方面遗留物,体现先民们已在这里开始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图案 从商周时期开始,就有先民在鄂南生活繁衍,留下了丰富的商周文化遗存。商代铜鼓、青铜大铙和西周甬钟是商周青铜文化的代表器皿。1978年在崇阳出土我国现存世界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商代铜鼓,铜鼓图案纹饰以云雷纹、粉鬓纹为基础图样,图案缜密对称,线条流畅生动,精美绝伦。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继在崇阳陆水河流域、通山富河流域出土商代铜铙和西周时期的甬钟,以及句罐、罅舒、铎等青铜乐器,与其呼应的商代遗址也不断发现,反映独特的古代青铜音乐文化。如通山县楠林出土重达125千克的大甬钟(见图1)①,甬钟面饰云雷纹、兽面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兽面纹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云雷纹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

图1 甬钟

(三)战国、汉代时期的器皿图案 在鄂南发掘的古城址、古墓葬等为代表的楚汉文物具有城邑文明特征。

咸宁城区西北部的孙郭胡战国城址,发现城垣、城楼、烽火台等的军事防御设施,发掘了东周时期土坑墓,出土瓦罐及兵器,城垣和濠沟出土有泥质灰陶环状罐耳、褐陶外折沿盆、泥质灰陶高柄豆、夹沙褐红陶、灰陶柱状鬲足、刻有古文字的青铜戈片等。对于研究楚国向南扩张时的城市布局、生活习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赤壁土城遗址位于赤壁市新店镇的一座楚国古城遗址,是楚国在战国至汉代时期的一座封君城邑,发现三国城墙遗址以及数量众多的板瓦遗物和三国瓦罐墓葬群。板瓦遗存集中分布在小城区内,在城垣红烧土层夹大量板瓦残片,这些瓦均为泥质红陶、泥质灰黄陶,背面为模印大菱形方格纹、小方格纹和麻布纹,正面为绳纹、交错粗绳纹,这是典型汉代瓦,此类型瓦延用至东汉。墓葬群出土了铜壶、铜敦、铜车軎、玉龙等器皿,纹饰精美,件件铸造得十分精当,纹饰细密、古朴,是典型的楚器。玉龙镂雕(见图2),薄片状,整体以“园”字形为中线对称轴,呈佩,对接双龙,两端雕龙回首仰视。龙身短而宽,饰凹陷的云纹,云纹以短阴线勾连,下部两下角都有镂雕的孔洞,可穿绳。

图2 玉龙

(四)三国时期的器皿图案 三国时期的战乱中,鄂南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三大著名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镇。大量墓葬发掘出土箭镞、弩机、土铜戈、铜矛、铜剑、铜鼎、玉壁及铜镜等一些战国至汉代的珍贵文物,印证了赤壁在古代战争中的战略地位。箭镞是赤壁古战场出土最多的古兵器之一,先后在赤壁出土箭镞达数千枚,图案简洁,有三棱形、四棱形和六棱形等,分为铁、铜箭镞。朱雀弩机出土在全国目前尚属首例,反映了东吴鼎盛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的历史信息。造型精美的鎏金神兽镜(见图3)直径13.7厘米,厚0.5厘米圆纽上有错金兽纹,主纹为四神四兽,外有半圆主枚一周,主枚上每枚一字,内区神兽间隔配置,外区微凸,饰锯齿、禽兽纹各一周,缘饰云雷纹,边错金锯齿纹,纹饰华美。

图3 鎏金神兽镜

(五)唐宋至明清的传统建筑图案 1.古朴典雅的鄂南古民居。鄂南大地现保存着自唐宋至明清的古民居、古寺观550处,其中清朝民居为531处。鄂南民居历史悠久、建造精巧,蕴含着深厚的价值观和民俗文化,是我国古民居的一朵奇葩。

鄂南地区因靠近安徽、江西两省,民居型制多受两地影响,呈现徽派风格——以天井为中心布置住房,布局多为合院式,依山就势。建筑采用抬梁式结构,灌斗式墙体,布瓦屋顶,入口处多做精美石雕或木雕,民居内部围绕天井作大量精美木雕。位于通城县北港镇的杨烈湾老屋(见图4),建于清代康熙年。该建筑坐西向东,一进四重,现存房间八十多间。整座建筑为砖木石结构,单檐悬山顶,祖堂及第三重堂屋顶梁架均采用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梁架用材巨大,前庭斗拱梁架采用高浮雕花鸟图案透雕形成花梁,雕工精美。

鄂南民居,融合吴楚风韵,徽晋风格,而又自成一体;建筑技艺上独特精湛,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题材广泛,图案构图新颖,栩栩如生,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展现出浓郁的耕读文化。寨头王氏宗祠位于通山县九宫山镇,建于清嘉庆十年。占地面积840平方米。一进为戏台,戏台由上部穿斗木构戏楼和下部石雕戏台组成,下部的台面和台柱为白青石高浮雕麒麟、松鹤、凤凰等吉祥图案,台前角两端为变形的狮子。二进卷厅由前后厅组成,中部设天井,前后檐卷棚,龙形挑檐梁,象形柱头,浮雕龙纹瓜柱,正脊饰三角形水波纹驼峰和升形木斗,穿枋下端饰镂雕挂落。三进宗祠前设天井,两侧为鼓乐楼,明间尽端设供台与木雕神龛。

图4 杨烈湾老屋正门

2.巧夺天工的鄂南古桥梁。鄂南丘陵、河流分布广泛,古桥梁遗存众多,是先民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杰作。咸宁市境内有形态各异的大小古石桥千余座,在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景,现存时代最早的多孔桥为宋代所建的通城县南虹桥,中墩两侧各嵌“南虹桥”、“渡江春”石匾,图案古朴。目前已知桥面最长的单孔桥是嘉鱼县静堡桥,元代元统年间修建,桥顶缀石刻八卦图案,表示八卦方位的图形符号,用作为除凶避灾的寓意。建于南宋时期咸安区汀泗桥,明清时期的高桥、龙潭桥,充满了灵秀隽永之气,桥上木雕石刻传统图案以别具一格的风貌向后人展示其独特的风采。如位于通山县沙店的益昌桥,毗邻江西武陵县,建于清中期。桥栏石刻十分精美且保存较好,桥栏上的石刻采用浮雕手法,以海水云龙为装饰图案,纹饰呈现出古老、质朴、生动的艺术特点。

(六)明清家具的传统图案 鄂南现存大量明清时期的靠背椅、圈椅、太师椅、八仙桌、墩、案、矮柜、屏风、床架、灯架等家具,家具所呈现图案纹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选择人物、动物、植物、器皿、山水及民间传说故事作为最常用的装饰题材,同时借汉字谐音的吉祥寓意巧妙地用于图案形象,图案纹样运用提炼、组合、借鉴、夸张等艺术的手法,使图案构图优美、风格简洁、意蕴鲜明,明清家具的文化魅力无穷,极具观赏性。如清代太师椅的椅背与扶手被雕刻得精彩异常(见图5),雕工艺采用浮雕、透雕,椅背板与靠背外框以蝙蝠图案的造型构件连接,用蝙蝠谐音“福”与“富”来寓意祥瑞与幸福;椅背板雕刻颐性两字,寓意保养精神元气、延年益寿;靠背外框顶部曲线连接处线雕云纹,扶手造型为攒接拐子纹,这些几何形类雕刻纹样以简练线条的组合变化形成富有韵律感的雕刻图案,虚实结合,粗柔相配,相得益彰,成为一种充满秀美之气的精美坐椅,显示主人的品位和情趣。

图5 太师椅

三、鄂南民间传统装饰图案的造型特点及设计规律

(一)鄂南民间装饰图案的造型特点 1.具象与抽象的相对性。鄂南民间图案中的题材大部分取材于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人物、器皿等,这些图案依据具象的造型形象所具有的自身规律,不拘于原有形象的束缚,强调构图要满足视觉的美感因素,符合抽象形式的可视化艺术表现。

2.对称与均衡的重要性。鄂南图案常常运用中心对称轴线的手法,在其上下或左右布置形体相同、形块相似或者异形但同量或近似的纹样。运用平面形式美的布局形式,完成图案各组成要素关系的总体和谐。

3.复杂与简约的协调性。鄂南传统图案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对节奏和韵律、对比与统一,运用将粗细、远近、重轻、大小等相协调的排列手法,可增加图案的层次和内涵,取得整体与局部有秩序的美感。

(二)鄂南民间装饰图案的设计规律

1.运用重复的设计手法,把相同的形象有规律地出现两次以上,加强给人的视觉印象,形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如战国编钟的纹样。

2.利用图案发射具有方向性的规律,强调以发射中心为最重要的视觉焦点,把所有的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散开,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如汉代铜镜的纹样。

3.均衡在中国传统造型图案中的感觉非常重要,它造成的视觉满足,使人的视觉在观察对象时产生一种和谐、安稳的感受。如传统图案“太极”。

4.通过图案的适形造型表现方法,利用点、线、面、立体、色彩等要素的变化,形成平面空间或多维空间位置的视觉快感。如瓷器的书法图案。

5.用重组的方法把不同的事物或其局部有意识、有目的地嫁接结合在一起,而创造出来的新事物则具备以前事物所不具备的功能。如传统图案“凤凰”。

综上所述,鄂南民间传统造型装饰图案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这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鄂南民间传统图案的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意蕴深刻、造型多样,充分表现出人民智慧才智和创造力。我们要将传统图案艺术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来,强调艺术设计语言与思想内涵之间的关系,使艺术设计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的时代特征。

注释:

①本文图案出处:黄大建.咸宁文物精粹[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鄂南图案
鄂南青年融媒体研究中心简介
平移化齐次探究圆锥曲线中一类定值定点问题
鄂南三叠系延长组自生成岩矿物成因及期次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鄂南油田裂缝监测技术评价与应用
鄂南富县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
画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