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

2014-08-22 01:33白丽红郭福生刘义保徐东玺陈晓芳
关键词:绩点普通本科专升本

白丽红, 郭福生, 刘义保, 徐东玺, 陈晓芳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抚州 344000)

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

白丽红, 郭福生, 刘义保, 徐东玺, 陈晓芳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抚州 344000)

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改革并扩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而打通高职专科到本科的上升通道,加大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力度正是首选之路,学分积累与转换又是贯通上升渠道的关键。在剖析现有的专升本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以相对比较的方法将学生的专科学习与社会学习结果进行学分绩点的积累与转换,这种转换的结果既是衡量进入本科的标准,也是本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连接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关键。

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 学分积累转换; 学分绩点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被政府、教育部门、受教育者、劳动力市场所认可,并在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教育等更宽广的教育领域得到实践。各种学历教育、资格认证、技术培训的贯通承认并实现学分积累转换,它成功实践的直接收益便是为社会提供复合型的、多样化的、与各种需求所吻合的应用型劳动力人才,也正是我国目前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所急需的高素质劳动力大军。关于终身教育与学分互换,很多学者专家已有深入广泛的研究与探讨[1-4]。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高等教育招生比例的扩大,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一些本科院校的培养定位也在发生着变化,与研究型本科人才相比,大的经济发展环境需要更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这种培养定位的变化使得一些敏锐的本科院校把招生目光从高考学生扩大到各种职业专科学校毕业学生,现实的需求与终身教育的理念相契合,首先急于要突破的便是打通职业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上升通道,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

江西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专题研讨会中提到:“我省职业教育重点抓好以下改革:一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逐步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5]。作为试点项目,东华理工大学承担了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试点工作。基于此背景,本文以该校本科教育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与高职教育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专科专业为例,探讨如何从专科专业到本科相应专业的学分积累与转换,更好地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1 现行专升本培养模式及其弊端

现行的专升本培养模式已经实行十多年了,优、缺点并存,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借鉴现有的专升本培养经验,扬长避短。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目前专升本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与问题,才能找到更科学的方法打通专科到本科的上升通道,实现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1) 专升本招生考试,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专科学习结果。目前各高校专升本考试科目与考试方式往往过于单调,有的学校理工科专业只考英语、微积分、计算机应用三门课程,对于其它知识、技术、能力不做任何考查,这样的指挥棒使得有些学生从进入专科起就主攻这三门课程,只是为了升入本科的目标,忽视对专业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而这种实践技能理应是应用型人才的长项。这种招生方式一开始就偏离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若是实行学分积累与转换,考核与考试相结合,就可以弥补这种单一考试的缺陷。

(2)专科学习结果不能带入本科并得到承认,造成重复学习、浪费学生时间。目前多数学校专升本学生的培养采取的是最简单最粗糙的培养方式,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后,直接插班在相应专业的本科三年级跟读,专升本学生的两年本科课程计划安排与普通本科学生三、四年级课程计划完全相同。本科的教学计划安排在一、二年级重在通识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在三、四年级更加侧重专业课与实践实习的训练,高职专科的培养也是重在专业技能与实践动手能力,这就造成专升本学生在本科阶段主要的时间是在重复专科阶段已经经历过的实践实习,而对于专升本学生所欠缺的通识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没有任何加强与弥补。对专升本学生毕业审核只审核本科教学计划的三、四年级课程,学位审核只审核在三、四年级所学的学位课程,专科所取得课程学分没有带入本科的学习,也不做任何考查,把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一刀切”式地分开了。这种培养方式表面看减少了教学成本,实际则是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牺牲了专升本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能达到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

(3)现有的专升本培养模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从专科升入本科,缺少学习结果积累转换的过程,不能全面公正考核专科的学习结果,也不能把专科与社会的学习结果带入本科学习,专科培养与本科培养截然分开,培养方案不能对接,没有基于个人学习基础的配套课程设置与选课,也没有量身订制针对专升本学生的毕业学位考核标准。

总之,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学分积累与转换,贯通专科与本科,找到更加精细、科学、方向明确的培养模式。

2 学习积累与转换方法

学生受教育的地点单位可以是不相关无传承的,但学生的再学习应是以旧的学习积累与学习结果为基础的,是连续的。从专科到本科,只有对旧的学习积累与学习结果有一个科学的转换、认定与评价,新的学习才不会盲目,才会更加系统有效,专科到本科的上升通道也才是成功的。

(1)设置合适的学分绩点转换标准,是从专科到本科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桥梁。

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贯通中,找到一个量化的、科学的衡量标准,来衡量学生在专科的学习结果与积累并带入本科,这是至关重要的。以学分反应一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量,学习成绩转换成的绩点反应学习质量,那么学分绩点就可以基本反应学生的学习结果与积累。从国内到国外,学分绩点制的实质是相近的,但具体的绩点设置与度量方法千差万别,作为从专科到本科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桥梁,它有别于大学内部的学分绩点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校、基础不同的学生群,不同老师、不同的学习背景、不同环境导致的成绩内涵的差异。如果采用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学习成绩与绩点的直接换算,会掩盖差异,不能做到从专科到本科学习结果对等的积累与转换。一般的普通大学内部的学分绩点划分大致情况, 见表1(该表为东华理工大学的学位绩点换算表)。

表1 成绩与绩点直接换算表

学生学分绩点=课程学分pi×课程绩点ci

按这样的学分绩点换算,专科学生在专科学习所得到的学分绩点,与普通本科学生得到的学分绩点是没有可比性的。代表学习量的学分具有通用的可比性,但由成绩直接转换成的绩点,不能科学地衡量与本科对等的学习质量。首先,由于高考分数的分档,接受教育的本科人群与专科人群学习基础是不一样的,假设学生的成绩在专科与本科不同人群中都呈正态分布,同样的分数所代表的学习质量是不同的。另外,由于师资条件及背景条件的影响,我们也无法评判每门课成绩分布的期望值。如:某专科学生在专科教育过程中,高等数学是83分;本科学生在本科教育过程中该门课也是83分,但所代表的学习质量是没有可比性的。所以,这种绝对成绩转化的学分绩点比较是无意义的,不能成为专科上升到本科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桥梁。

绝对比较行不通,可以利用相对比较的方法,也有些学者称之为标准绩点制[1]的理念,通过学生课程成绩在本专业特定人群中的排名,转换成绩点,带入本科,如表2。

表2 成绩排名与绩点相对换算表

注:专科成绩排名为本专业学生成绩排名

在专科中,只有学业较好的学生才能进入本科学习,所以我们重点考查的是成绩在前40%的学生,见表2。通过学生成绩在专科人群中的排名,使得本科与专科有了可比性的对接。也就是说排名越前的学生绩点值越大,学分绩点越高,也只有考试成绩在前40%才能作为专科学习的学分绩点积累,可以带入到本科学习中,并参与本科的学业考核,其实也是尾部淘汰。这种学分绩点设置,尽可能地规避了各种差异带来的绝对成绩不可比性,使学分积累与转换更接近客观与公正。当然,具体的专科阶段、本科阶段的绩点值如何设置,才能更科学地评价学习结果并实现积累与转换,要根据实际情况,最好以大样本的实际人群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完整、科学、适合特定情况的学分绩点模型。

学习结果积累与转换不能只采取单一的方法,对于通用性、可比性很高的国家考试、行业证书、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可以直接转换学分绩点。如英语的国家四、六级证书,托福、雅思考试证书;国家计算机考试等级证书;会计、律师等行业资格证书;代表各种技术水平的焊接、车工、钳工等技术证书;某些技术大赛证书等等。学生知识、技术、能力的获取,不一定是来源于学校,可以是非学历教育、培训教育、社会学习等各种途径的,但只要是社会、行业承认的或学生能证明的实用技能,学校就应该承认其学习成果并转换成学分绩点,划分到相应的模块中。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特点就应该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承认各种学习积累、灵活转换、个体培养、差异考核中体现出来,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在这过程中实践并推广。

(2)按统一标准转换成的学分绩点,应成为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招生标准。

对于什么样的专科学生可以进入本科学习,获取就读本科的资格,招生的方式其实是指挥棒式的效应,而生源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招收专科学生升入本科,一是对专科学生学习积累的直接认可,二是考试加考查。

学习结果是对学生知识、技术、能力的综合考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可以根据学时与绩点,以表2为换算方法,折算总的学分绩点;技术、能力的考量可以凭各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术资格证书、学术大赛等通用证书,最终折合学分绩点。对知识的考查可以采用平均学分绩点与总学分绩点相结合,对技术能力考核可以用总学分绩点,按照学分绩点划分标准线,当超过较高的第一标准时,可以直接进入本科学习;当达到第二标准线时,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方能进入本科学习。

3 以转换结果为基础的后续本科学习

专科到本科的无缝对接,除了对专科学生前期学习积累进行考核、转换、认可外,实现按个人基础与需要选课,并以普通本科培养方案为基础,对学习的量与质做细致科学的要求,这些既是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引导方向,也决定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1)根据学生个人学习基础,实现按需选课。专科学生进入本科学习后,把前期学习已经转换认可的学分绩点归入相应的模块,按现有的培养方案分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社会实践模块。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普通本科该专业所开课程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转换获得的学分绩点,对应每一模块相应的毕业学位要求,有选择性地选课以弥补弱项,增加学分提高学分绩点。每学期开学初,固定时间为专科升入本科学生开放选课,只要是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就应该是基于学生个体培养的管理系统,完全可以做到部分学生按需选课。

(2)适当增加自学为主的小学分课程,弥补专科相应课程学时不足。在相近专业的本科与专科培养方案中,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大致相同,但专科的课时少,内容浅,按表2进行学分转换后,学分绩点一定比该专业普通本科学生略少。学生进入本科后就需要弥补这些不足,可以设置一些小学分课程,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分组并结合实际给学生布置课题,最终以小论文、读书报告等形式来考核学习结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协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该门课程的深入学习并融会贯通的过程。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多掌握几个知识点更加重要,这种能力也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但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也容易产生弊端,如果任课老师对这种小学分课程的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任由剽窃与抄袭发生,学生依然所获不多。

(3)提供灵活获取学分的方式,学生个性选择并完成本科学业。同一门课程,学生在专科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分绩点,但没达到本科毕业的要求,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跟下级同学重新修读这门课程;也可以自学为主向老师申请免修,但需参加本科学生的考试获取学分绩点;还可以修读与该课对应的小学分课程,弥补该课程的学分绩点不足;一些公共基础课,例如英语、计算机可以凭国家等级证书获取学分绩点;又或者参加该课程领域的竞赛,获得一定的奖项也可以折合相应的学分绩点。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利用有限的两年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达到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

(4)科学设置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学位考核标准。因学生学习经历与培养目标差异,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学生和普通本科学生审核标准可以是不同的,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中细划分不同的模块,以平均学分绩点、总学分绩点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总的学习量和普通本科要求一致,但学习量在各模块中的分配与普通本科可以不一样,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考核的标准也不一样[6]。国家承认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雅思托福成绩都可以直接转换为本科的计算机与英语学分与绩点;用总学分绩点考核的模块,各种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体现学生能力的比赛奖项等,都可以转换为学分绩点,承认其社会学习与实践的结果。

4 实例研究与探讨

以东华理工大学的本科资源勘查工程与高职区域普查与矿产调查专业(以下简称区调专业)为例,探讨专科到本科学习积累与转换。本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东华理工大学的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与之相近的专科专业学生生源较好,希望继续系统深入学习取得本科文凭的愿望很高,而地质队、矿山等基层用人单位也希望招收更具有实践技术技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两种需求的契合,为该专业的试点工作提供良好的土壤与环境,打通专科到本科的上升通道,实现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此专业可以先行试点。

(1) 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普通本科、高职专科、专升本学生培养方案相互对比,审视目前的专升本学生培养弊端在哪里,以供借鉴。

从表3前两年的对照可知,本科的很多理论课程、实践训练,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阶段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学习经历过,但自然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多数课程学时不够,还有待在本科阶段得到加强。但从后两年的培养方案对照可知,专升本学生自然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没得到深入学习,更多的是在重复专科的实践与学习。

目前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宝贵的2年时间里,所有的学习与实践实习共包括10门专业课程的学习、34周的专业实习与实践,其中有6门课程在专科有过不同程度的学习,有33周的专业实习实践训练在专科已经参加过。进入本科后所学新的课程只有4门(选修课4选3),包括电子电工技术68学时、专业英语(选修)30学时、矿山地质学(选修) 30学时、石油地质学(选修) 38学时、地史学(选修) 30学时。可见专升本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接受重复教育,而专科学生本身欠缺的基础课程如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自然基础课(本科336学时,专科160学时),专业基础课如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本科478学时,专科340学时),多数课程入学时不做任何考查,本科学习也没有得到任何加强。在毕业学位审核中,这些重要的课程被完全忽视了,只审核专升本学生参与的后两年的学习活动。普通本科有8门学位课,而专升本学生在本科阶段只学习了两门,即:矿床学、(铀)资源勘查学,按 2014版教学计划只要这两门课平均学分绩点达到标准,专升本学生即可授予工学学位,所以历年来专升本学生的毕业率与学位授予率都是高于普通本科学生平均水平的,近两年都是100%。不是专升本学生学业水平高于普通本科生的学业水平,只是培养方式、考核标准过于简单粗糙罢了,看似节约办学成本,却浪费了教育的资源与学生的宝贵时间。

表3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专科和专升本主要课程对照表

(2)以《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成绩为例,探讨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可行性。

以2011级专科的区调专业93人,《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成绩为例,按表2的设计做学分绩点转换,见表4。同时对2011级普通本科的103人《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成绩按表2设计进行统计对照,见表5。在专科和本科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本门课程都列为重点专业基础课,只是学时不同,以此课程为例具有一定代表性。

本科培养方案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结晶学与矿物学,必修,76学时,5学分;

专科培养方案中:区调专业,结晶学与矿物学,必修,60学时,4学分。

从表4中可以看到,专科成绩在70分以上的占40%,即93人中的37人,这37人是专科升入本科的重点考查人群。按表2的设计,把学生的专科成绩转换成可以带入本科的学分绩点,如果算平均学分绩点,其中19人达到2.5绩点,已经达到本科学位绩点要求,但要算总学分绩点,因该门课程专科学分比本科少1学分,其中只有9人超过12学分绩点,即使不再补修、重修,也已经接近或超过该门课程本科学位要求(见表4),但少于12学分绩点的则要补修一定学时的专业基础课才能达到该模块本科学位要求。将表3学分绩点与表4普通本科学生学分绩点相比较,前40%专科学生成绩重叠于38%~93%的普通本科学生成绩中,重叠率较高的在本科的73%~93%部分;成绩转换后绩点平均值2.2,在本科成绩的70~74分数段,普通本科资勘专业的绩点平均值是2.8,比专科转换后略高,说明表2的设置是比较合理的对接与转换。

ci表示转换成本科绩点,pi表示学分

该样本转换后绩点平均值=2.2

该样本转换后学分绩点平均值=8.9

(3)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专科与本科培养方案的对接与毕业审核。专科成绩转换后,学分绩点平均值8.9,普通本科学分绩点平均值14,说明专科学生升入本科经学分绩点转换后,多数人还不能达到专业基础课模块的总学分绩点要求,要有适当学时的补修或重修才能达到本科的平均水平。以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为例,根据专科与

表4 2011级专科区调专业、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带入本科学分绩点转换表(按表2设计统计)

本科存在的学时差距与课程重要性,开设2.5学分的提高课程,老师布置可以综合运用这门课程知识的小课题,课题可以按选课学生人数分组布置,学生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弥补该门课程的学分绩点不足。但如果专升本学生带入本科的该门课学分绩点只有4,见表4,那该学生就要重新学习这门课程,或者向老师提出免修(实验课不能免修),并与普通本科学生同时参加考试,获取与普通本科学生同样的学分绩点,否则学生很难达到该模块的平均学分绩点要求。

资源勘查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模块中,普通本科要求学生修满该模块的31.5个学分(478学时)即可毕业,专科毕业生已修了该模块的22.5个学分(340学时),前提是专科成绩达到要求并转换成本科的学分与绩点,见表4、表5。对于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学生该专业基础课模块学分要求可以比普通本科略少,但专业课模块与实践实习模块应比普通本科略多。如果要求专升本学生与普通本科学生学分一样,是不合理的,因为学习经历不同,例如结晶学与矿物学这门课,本科5个学分,专科4个学分,如果专科学生通过成绩转换,获得了本科承认的4个学分且绩点在2.5以上,学生就没必要重复学习或选修与此课程相关的小学分课程。他们需要把精力放在因专科成绩低而没获得认可、得到认可但绩点低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达到学分要求只是毕业的要求,若要获得学位,还要求自然基础课模块与专业基础课模块平均学分绩点≥2.0,也就是说专升本学生必须在本科阶段对该模块自己比较薄弱的课程选择性地重新学习或补修2到3门小学分课程,才能增加该模块所得学分且提高平均学分绩点,方可毕业并获得学位。而在专业模块与实践实习模块只要求总学分与总学分绩点满足要求即可毕业并获得学位。

从东华理工大学的本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与专科区调专业的个别主干课程学习成绩转换看,这种专科到本科学习积累与转换的方法是可行的。

表5 2011级本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结晶学与矿物学成绩与学分绩点统计(按表2设计统计)

ci表示转换成本科绩点,pi表示学分

该样本统计的本科绩点平均值=2.8

该样本统计的普通本科学分绩点平均值= 14

5 结语

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从招生开始到本科阶段的培养,要摒弃现有专升本培养模式的弊端,不能只管本科阶段不管专科阶段;可以借鉴标准学分绩点制,把专科学生成绩排名与学习时间转换成学分绩点,实现专科到本科学分积累与转换,同时承认多渠道学习结果,社会普遍承认的各种等级证书、资格证书和技术证书等可以直接转换成本科的学分绩点;然后,以本科课程设置为基础,适当增加自学为主的小学分课程与免修考试,做到学生以自身学习基础为前提的按需选课,实现专科到本科培养方案无缝对接;最后,按模块设定应用型本科生毕业与学位审核标准。

把握这几个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才能真正打通专科到本科上升通道,最终实现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给职业专科学生更多的系统学习与提高并获取本科学历的机会,给本科院校提供广泛的生源基础,并以此实践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

[1]冯跃,吴宏春.学习成绩采用标准绩点制之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62-64.

[2]冯艳妮.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转换系统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80-83.

[3]王建梁, 张业琴. 高等职业教育与大学无缝对接实现机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 30(3): 44-48.

[4]安东尼.约翰.维克斯.欧洲学分互认体系:一个转换与积累体系[J].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1): 33-35.

[5]朱虹. 全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J].赣府办通报,2014(14):1-5.

[6] 刘金生,周焕银,高柏,等.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73-176.

Discussion on the Applied Personnel Training of Undergraduates Beginning from Junior College Education

BAI Li-hong, GUO Fu-sheng, LIU Yi-bao, XU Dong-xi, CHEN Xiao-fang

(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and expand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t is the first choice to establish upward passageway from junior college education to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in this task, credit accumulation and transfer is the key.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upgrade from junior college to university, we seek a scientific way to convert students’ scores and credits into GPA, from junior college to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result of this conversion is not only a measure of the standard up to the undergraduate, but also the foundation of undergraduate learning and the key of linking junior college education with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credit accumulation and transfer; GPA

2014-09-13

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电子注册环境下高校学生学籍学历管理改革的研究和实践(JXJG-10-8-7 )”研究成果。

白丽红(1969—),女,辽宁锦州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档案管理及高校学籍管理研究。

白丽红,郭福生,刘义保,等.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4):362-368.

Bai Li-hong,Guo Fu-sheng,Liu Yi-bao, et al. Discussion on the applied personnel training of undergraduates beginning from junior college education[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4,33(4):362-368.

G640

A

1674-3512(2014)04-0362-07

猜你喜欢
绩点普通本科专升本
大学生成绩绩点影响因素分析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四川、广东和广西三所高校为例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