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学分绩点制的优良性评价

2014-08-22 01:33熊思灿陈火弟许志军
关键词:绩点东华正态分布

熊思灿, 农 莹, 陈火弟, 许志军

(1.东华理工大学 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东华理工大学学分绩点制的优良性评价

熊思灿1, 农 莹2, 陈火弟1, 许志军1

(1.东华理工大学 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以东华理工大学2005级至2007级三个年级、11个学院、43个专业的3 543名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成绩为样本,进行了学分绩点优良性评价并探讨改进方法。结果表明,虽然现行的学分绩点计算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存在着部分专业或者学院未能达到2.0绩点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的情况,以及各类绩点学生所占比例失调等不合理之处。为此,基于正态分布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学位课程平均学分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的学生即获得2.0绩点的新方法,从而大约只有13.6%的学生的绩点达不到2.0,而且有5.73%的学生的绩点达到了4.0。

学分绩点;SPSS;正态分布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而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的好坏又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1-4]。学分绩点制作为评价专业及课程建设好坏的模式之一,在我国高校中被普遍采用[5]。因此,新形势下,如何评价和完善学分绩点制成为了各高校的工作重点之一[6]。东华理工大学自实行学分绩点制以来,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规定,力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本研究选取该校2005级至2007级三个年级,11个学院,43个专业的3 543名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成绩为样本,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拟对现行学分绩点制的优良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选取样本时,除地球科学与测绘学院外,其它每个学院都至少有一个年级的成绩选取率超过50%。本研究样本选取合理,涵盖了全校05-07级几乎所有院系,样本代表性较好。

1 学位课平均学分成绩现状分析

1.1 全校学位课平均学分成绩分析

经统计,学位课的平均学分成绩均值为71.31,标准差为10.23,极差为66.32,四分位间距为13.53,这表明学位课的平均学分成绩比较分散,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从偏度-0.77和峰度0.68可知,学位课平均学分成绩是左偏的非对称分布,也就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比较多。

从表1可以看出,学位课绩点为2.0的学生占34.9%,学位课绩点为3.0及以上的占40.8%。但是没有学生学位课的学分绩点达到4.0,即没有平均学分成绩达95分及以上的学生。

1.2 各专业学位课平均学分成绩分析

对各专业学位课平均学分成绩的描述性统计可知,广告学、土地资源管理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三个专业的学位课平均学分成绩的均值最高,分别为81.04,78.49和78.23。同时,这3个专业的极差、标准差都相对较小,表明这三个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较好,其余专业的极差都较大。英语(教育),应用化学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均值较低,分别为64.54,62.90和59.51分。此外,各个专业几乎都存在部分成绩较低的离群值。

表1 现行的成绩绩点换算关系以及学位课绩点频率分布表

对各专业学位课绩点进行频数分析可知,在绩点≥2.0的学生中,广告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达到100%;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英语专业均超过90%;介于90%与80%之间的有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物流管理、行政管理等10个专业;介于80%与50%之间的有化学、材料化学、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应用物理等22个专业;而英语(教育)、电子信息工程和应用化学专业则低于50%。

1.3 各年级学位课平均学分成绩分析

表2 各年级学位课平均学分成绩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知,06级和07级的均值较05级的有所提高,但是全距较05级的大,表明06级和07级学生的学位课成绩整体上虽略有提高,但是离散程度高,两极分化稍严重。

经检验,三个年级的学位课平均学分成绩均不服从正态分布。为了比较三个年级的平均学分成绩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进行了多个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 检验,所得的渐近显著性概率为0.155>0.05,这表明各个年级的学位课平均学分成绩的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 学分绩点计算方法的优良性评价及改进

2.1 评价

学校现行的成绩绩点换算关系如表1所示。简单易行,便于实际操作。但是根据前面的分析,无论全校,还是分专业和年级来看,学位课程的平均学分成绩均不服从正态分布,数据呈左偏的非对称分布,也就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普遍存在。如果按照现行的换算关系计算学位课的绩点,就会导致较高比例的学生不能取得学位(绩点低于2.0)。分析表明,除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生物材料学院不能取得学位的学生比例低于20%外,其余院系均高于20%,而电子机械工程学院接近40%,也就是只有六成的学生能拿到学位。有的专业如英语(教育)、电子信息工程和应用化学不能取得学位的学生比例都超过50%,后两个专业甚至超过60%,达到63.6%和64.3%。

此外,现行的计算方法是先计算学位课程加权平均分,再根据该平均分,得出对应绩点,该绩点即为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这导致最终没有学生达到4.0绩点。然而通过初步分析可知,许多学生的学位课成绩都超过了95分,即达到了4.0绩点。因此,现行的计算方法有值得改进之处。

2.2 成绩与绩点的换算关系改进

百分制成绩转绩点一般要求百分制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按照正态分布理论[7],若以 μ和σ分别表示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则数据落在μ±2σ之外的仅占5%,属于小概率事件,也就是成绩特别差和特别好的各占2.5%,如表3所示。表3还列出了全校、分院系、专业和年级的2.5%、16%、50%、84%和97.5%分位点的平均值。通过比较,我们提出了符合该校实际情况的成绩与绩点换算关系,见表3最后一行。基于新旧换算关系,我们做了交叉表分析。结果表明,原方法中绩点为0,1.0,2.0,3.0和3.5的学生中,分别有72.41%,100%,56.31%,40.08%和99.02%的学生的绩点上升为1.0,2.0,3.0,3.5和4.0。按新方法,仅有13.6%的学生的绩点低于2.0,比原方法的24.33%降低了10%左右,并且有5.73%的学生的绩点为4.0,显然新方法较原方法更为合理。

3 小结与建议

本文分院系、分专业和分年级对该校现行学分绩点制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校学生学位课平均学分绩点主要集中在2.0和3.0,不存在绩点为4.0的学生。且不同专业的平均学分成绩差别较大,而不同年级的差别则较小。存在着部分专业或者学院未能达到2.0绩点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各绩点学生所占比例失调等不合理之处。

表3 基于正态分布的分位点值和新的成绩绩点换算关系

为此,基于正态分布理论,结合该校实际,我们对现有的成绩绩点转换标准作了适当调整,将学位课程平均学分成绩≥60分作为取得学位的基本条件。这种调整充分考虑了该校学生学位课成绩呈左偏非对称分布的实际,调整后的计算方法基本可以控制大约只有16%的学生不能拿到学位。且调整后大约2.5%的学生能达到4.0的绩点,即学位课程平均学分成绩达到85分。这比之前的95分的成绩降低了10分,这也是符合该校实际的,否则运行3届,居然连一位取得4.0绩点的学生都不存在,这是十分不合理的。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高标准,更应切合本校教学实际,制定符合本校实情的学分绩点计算方法。

[1] 黄旭广,魏文.构建新型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I)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3):90-93.

[2] 裴留庆,姚力,孟丽艳.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一种框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1):111-114.

[3] 周亚平,余巍巍,李金轩,等.理工科本科专业教学规范统一性与多样性关系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53-55.

[4] 许俐俐,余巍巍.关于高校基于专业规范下专业评估的思考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4):361-364.

[5] 袁向阳.高校本科学分制改革与教学质量监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10.

[6] 王艳丽,罗红,张海生,等.新形势下如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以东华大学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11-12.

[7] 罗秋兰,陈有禄.学分制下学分绩点度量模型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24(6):48-53.

Evaluation on Performances of the Credits Grade-Point in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ONG Si-can1, NONG Ying2, CHEN Huo-di1, XU Zhi-jun1

(1.SchoolofTechnology,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 2.SchoolofEducation,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Based on the 3543 students’ study scores coming from 3 grades (2005-2007), 11 schools and 43 professions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Credits Grade-Point of this university and propose a new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present calculating method of the Credits Grade-Point is simple and easy to practice, there are lots of students who have less than 2.0 grade-point in some majors or institute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grade-point are not reasonable. So,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redits Grade-Poi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is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his new method, students can get 2.0 grade-point so long as the average credit grade of their degree courses is equal to or more than 60, and thus about 13.6% students get less than 2.0 grade-point, and almost 5.73% students can reach 4.0. Therefore, the new method is more reasonable than the old one, and worth of promotion.

credits grade-point; SPSS; normal distribution

2014-03-26

东华理工大学校级教改课题(2010)。

熊思灿(1980—),男,重庆垫江人,讲师,主要从事统计学方向研究。

熊思灿,农莹,陈火弟,等.东华理工大学学分绩点制的优良性评价[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4):369-371.

Xiong Si-can,Nong Ying,Chen Huo-di,et al. Evaluation on performances of the credits grade-point in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4,33(4):369-371.

G647

A

1674-3512(2014)04-0369-03

猜你喜欢
绩点东华正态分布
相同的“手” 不同的义
关于n维正态分布线性函数服从正态分布的证明*
大学生成绩绩点影响因素分析
偏对称正态分布的若干性质
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关于二维正态分布的一个教学注记
学分绩点制的探索与实践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
六种学分(绩点)制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