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抑素C、D二聚体与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关系临床研究

2014-08-25 08:55佳,罗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代偿二聚体肌酐

于 佳,罗 雁

(天津市海河医院 综合内科,天津300050)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微血管病变为其严重的并发症,由此引发的肾损伤在临床较为多见,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害,早期诊断对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防治尤为关键。胱抑素C(Cys-C)为近年临床肾功能监测研究的热点,D-二聚体(D-D)为反映机体凝血、纤溶指标,本文旨在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Cys-C、D-D随肾功能不同的变化情况,探讨Cys-C、D-D对肾损伤的早期监测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肾内科36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男213例,女152例,年龄63-84岁,平均68.9±5.9岁,病程5-25年,根据MDRD校正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分组,其中GFR≥80 ml/min设为肾功能正常组共169例, 50 ml/min≤GFR≤80 ml/min 设为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共89例, GFR<50 ml/min设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共107例,并以同期健康老年体检人员90例为对照组,男58例、女32例,年龄62-86岁,平均68.3±6.1岁。研究对象的选择注意排除肿瘤、肝、心功能异常及血液病患者,1月内均未服用对凝血及纤溶有影响药物。

1.2 方法

对研究对象基本资料、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并于清晨空腹取血2份,一份3.8%枸橼酸钠抗凝,免疫比浊法检测D-D(30分钟内检测),一份非抗凝血检测Cys-C(免疫比浊法)及肌酐(Cr)(酶法),试剂购自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公司,全自动生化仪为HITACHI7600-020,根据研究对象年龄及检测的Cr采用MDRD校正GFR,男性GFR(ml/min)=186×(SCr)-1.154×(年龄)-0.203,女性GFR=男性GFR*0.742,并根据校正GFR分组,比较各组Cys-C、D-D异常率、浓度及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关系。正常范围Cys-C:0.4-1.55 mg/L、D-D:0-1.0 mg/L、Cr:40-140 μmol/L。以超过正常范围上限为检测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糖尿病各组及正常对照组D-D、Cys-C、Cr异常率比较

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及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D-D、Cys-C、Cr异常率与其他各组比较,经卡方检验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代偿组D-D、Cys-C、Cr异常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χ2=27.89,P<0.05),其中以Cys-C异常率70.8%为最高。见表1。

表1 糖尿病各组及正常对照组D-D、Cys-C、Cr异常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P<0.05,与肾功能不全代偿组比较△P<0.05,其他P>0.05

2.2 糖尿病各组及正常对照组D-D、Cys-C、Cr平均浓度比较

见表2。

表2 糖尿病各组及正常对照组D-D、Cys-C、Cr平均浓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P<0.05,与肾功能不全代偿组比较△P<0.05,其他P>0.05

2.3 D-D、Cys-C与GFR相关性研究

在所有糖尿病研究对象中D-D、Cys-C与GFR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均呈负相关,D-D相关系数r=-0.617,Cys-C相关系数r=-0.72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肾损伤在临床较为常见,约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发展为糖尿病肾病[1]。胱抑素C(Cys-C)为机体内源性小分子碱性蛋白,由有核细胞产生,血清浓度较为稳定,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在肾小管近曲小管几乎完全重吸收及降解,为肾小球滤过的良好标志物。D-二聚体(D-D)在临床多应用于凝血、纤溶系统的监测[2],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多尿,肾脏高负荷、高灌注,肾小球毛细血管易出现扩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扩张、细胞增生,肾小球硬化为糖尿病肾损伤的病理特点[3]。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肾损伤病理基础与血管内皮损伤、微血栓形成有关,D-二聚体一定程度反映糖尿病肾损伤的病理进程。

我们对糖尿病不同肾功能患者的胱抑素C、D-二聚体进行研究对比,并结合肾功能传统的监测指标肌酐进行了对比,肾脏具有较为强大的代偿功能,在肾功能损伤早期,临床可无任何症状,在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的肾功能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该阶段肾损伤具有可逆性,控制血糖,采用合理的防护治疗对延缓糖尿病肾病进程尤为关键。本研究显示,胱抑素C及D-二聚体在该阶段的平均浓度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而肌酐与糖尿病的肾功能正常组尚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胱抑素C及D-二聚体对糖尿病患者肾早期损伤监测的灵敏性均优于肌酐,相比于肌酐,胱抑素C受性别、肌肉含量及饮食等方面的影响较少,更能准确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5]。研究显示[6,7],胱抑素C的肾功能监测效果好于肌酐。血管内皮损伤引发血小板激活,导致微血栓,同时激活纤溶系统引起纤溶亢进,交联纤维蛋白降解引起D-二聚体升高,这一病理过程与肾小球硬化关系密切[8],结果显示D-二聚体能较好的反映肾功能的早期损伤。在与GFR的相关性研究中,D-二聚体、胱抑素C与GFR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胱抑素C较高。

综上所述,胱抑素C、D二聚体在糖尿病肾损伤早期监测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简介:于佳(1983-),女,天津人,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

参考文献:

[1]郑 兵.血清胱抑素C与β2-微球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01.

[2]杨 可,孟宪华.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0,50(43):61.

[3]周博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09,31(6):847.

[4]肖迎春,徐祖龙.糖尿病肾脏病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1,11(11):508.

[5]潘美秋,王锴佳.血清胱抑素C、尿酶以及β2-微球蛋白在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3):2941.

[6]彭易清.D-二聚体检测在2型糖尿病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5):464.

[7]吴 波,杜 强.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464.

[8]董怀平,李庆敏.D-二聚体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2):1134.

猜你喜欢
代偿二聚体肌酐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