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 患者血常规及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2014-08-25 08:55熊陈岭宋志波涂建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血液学血常规艾滋病

熊陈岭,牛 力,宋志波,李 聪,梁 科,郑 芳,涂建成*

(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检验科,湖北 武汉430071;2.武汉市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感染科)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近40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病死率几乎高达100%。血液系统改变是艾滋病(AIDS)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各种类型的血液学异常是AIDS最重要的并发症,几乎伴随着HIV感染的所有阶段[1,2]。

此外,病毒作为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它在细胞内的存在或复制均可能导致宿主细胞有关脂代谢的基因表达异常,从而影响机体脂质水平[3-5],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为进一步了解AIDS患者血常规和血脂水平的总体变化趋势,以及处于不同生理状态、合并不同疾病时血常规和血脂水平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从临床资料入手做回顾性分析,并深入进行大样本统计学分析,以期获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病例组为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的AIDS患者,共143例,其中进行血脂检测的77例,进行血常规检测的142例。入选标准为在我院住院病例中,经过检查HIV2次阳性,符合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HIV /AIDS 分期和诊断标准(2005年)。对照组为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近2月无感染性疾病(HBV、HCV、HIV阴性)史。

1.2 研究方法

1.2.1 血常规检测 取静脉血2-3 ml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在BeckmanLH750血球分析仪上进行血常规检测。检测项目包括:6项白细胞参数,即总白细胞数(WBC)和分类计数包括淋巴细胞数(L#)、中性粒细胞数(N#)、嗜酸性粒细胞数(E#)、嗜碱性粒细胞数(B#)、单核细胞数(M#);7项红细胞参数,即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容积(MCV)、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宽度(RDW);2项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1.2.2 血脂检测 取静脉血2-3 ml于肝素抗凝管中,采用日本第一化学试剂在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所有步骤均按仪器和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血脂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Lp(a)。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包括143例AIDS患者,男99例,女44例,男女比例约2∶1,平均年龄41岁,其中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69岁。对照组100例健康人群,男70例,女30例,男女比例约2∶1,平均年龄38.5岁,其中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5岁。AIDS患者其余资料见表1。

2.2 HIV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常规及血脂水平的统计学分析

表1 AIDS患者一般资料

2.2.1 全血常规分析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WBC显著降低、其中N#、L#、M#、E#、B#均显著降低,见表2。病例组RBC、HGB、HCT显著降低、MCV、MCH、RDW显著升高、PLT显著降低,见表3。将病例组依据性别、CD4+细胞计数、有无结核史、梅毒史、是否合并口腔真菌感染、肺部感染等作为不同分析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部分参数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5。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白细胞指标的比较

表3 病例组与对照组红细胞及血小板各指标的比较

2.2.2 血脂水平分析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TC、HDL-C显著降低、TG显著升高,见表6。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抗HIV干预进行分类,比较干预组与未干预组血脂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提示:干预组较未干预组HDL-C水平有显著性升高,见表7。

3 讨论

艾滋病(AIDS)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血液学改变,发生率很高,约占AIDS 患者的30%-43%。各种类型的血液学异常成为AIDS 最重要和持续的并发症,现已证实各种类型的血液学异常几乎伴随着HIV感染的所有阶段[1,2]。

HIV感染人体后,最先攻击的是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易出现机会性感染、肿瘤形成,加之治疗药物的影响,患者外周血象的变化会表现出一定特征。本文研究显示病例组血常规检查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其中,AIDS患者的红细胞指数MCV、MCH以及RDW均升高,表现为非均一性大细胞性贫血。AIDS患者贫血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主要是由于AIDS患者免疫功能缺陷,骨髓造血功能严重受抑,营养吸收不良所造成[6-8]。

表4 病例组不同因素下白细胞和血小板各指标的比较

表5 病例组不同因素下红细胞主要指标的比较

HIV感染人体后攻击CD4+T细胞,而CD4+T细胞与总淋巴细胞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尤其是当病情发展到严重的阶段。患者病情越严重,总淋巴细胞越低。本研究发现,当CD4+T细胞数降低时,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会相应的降低。并且当患者处于终末期时,其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也会出现相应的下降,且贫血均表现为非均一性贫血。

表6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脂各指标的比较

表7 干预组与未干预组血脂水平的比较

本研究发现,合并结核的AIDS患者与未合并结核的患者相比PLT有明显的升高,其原因可能是合并结核后影响机体细胞免疫,结核杆菌可以刺激单核巨嗜细胞系统,活化的巨嗜细胞可以合成和释放白细胞介素6(IL-6),引起血小板增多[7]。此外,合并梅毒的AIDS患者,其HGB、HCT明显低于未合并梅毒的患者。因此,梅毒可能会加重AIDS患者血液系统的恶化。而并发口腔念珠菌病的AIDS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这证实了淋巴细胞的减少与口腔念珠菌发病的相关性。口腔黏膜中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组成的先天性免疫机制对限制念珠菌的入侵和消除念珠菌感染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9]。

HIV感染者具有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症的风险,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经是HIV感染者重要的死亡原因。有研究提示HAART药物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如PIS对血脂的副作用以高TG血症、HDL-C下降、TC和LDL-C水平高为特点,但也有研究显示持续的病毒血症是发展为脂质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因子,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不仅能够控制HIV相关的疾病进展,也能够预防脂质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10-12]。

本研究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C、HDL-C水平显著降低,TG显著升高。本研究中进行过治疗的患者共84例,治疗方案为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加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有75例,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有5例,4例治疗药物不详。结果显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HDL的水平,说明抗病毒治疗后HIV复制得到控制,HDL也逐渐升高。

由于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入组对象缺少HIV的RNA数据,并未收集到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故未进行血常规、血脂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对结果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偏倚。由于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性,其血常规异常或脂代谢异常表现应与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内分泌系统疾病相鉴别,及时明确诊断,采取正确治疗方案,避免AIDS的漏诊及误诊。

参考文献:

[1]杨克利,马艳蕊.AIDS 并发胃肠炎的血液学变化与死亡关系的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4):314.

[2]杨克利,张 弛,沈 凤.AIDS 并发肺结核的血液学改变与死亡[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3):193.

[3]李伟华,闫惠平,高艳青,张海萍,马冬梅.13 例HIV/ HBV重叠感染患者的实验指标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5):473.

[4]孙余华,裴卫东,吴永健,王国干.2 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血脂紊乱相关[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774.

[5]SHEIKH MY,CHOI J,QADRI I,et al.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molecular pathways to metabolic syndrome[J].Hepatology,2008,47(6):2127.

[6]吴丽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血常规的影响[D].浙江:浙江大学,2011.

[7]王军伟,鲍秋红,曹公银.血小板计数在肺结核与非肺结核性肺部感染鉴别中的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03.

[8]李 莉.HI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对炎性因子D-二聚体及血脂的影响[D].上海:复旦大学,2011.

[9]陈文颖,李玉叶.HIV 感染者/AIDS 患者口腔念珠菌病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3):153.

[10]Adewole OO,Eze S,Betiku Ye,Anteyi E,et al.Lipid profile in HIV/AIDS patients in Nigeria[J].African Health Sciences,2010,10(2):144.

[11]Basa CB,Perez de Otajaza C,Carrio Montel D,et al.Lipid profile in untreated HIV positive patients.,HIV infection: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J].An.Med Interna,2007,24:160.

[12]CalzaL,ManfrediR,VerucehiG.Myocardial infarction risk in HIV infected patients:epidemiology,pathogenesis,and clinical management[J].AIDS,2010,24(6):789.

猜你喜欢
血液学血常规艾滋病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 世界艾滋病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