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小学教师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2014-08-28 00:55王昕晔张秀敏李晶华刘红箭钱晓波
医学与社会 2014年8期
关键词:肥胖率吉林省膳食

王昕晔 张秀敏 李晶华 刘红箭 徐 丹 刘 冰 钱晓波

1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春,130021;2 吉林省健康教育中心,长春,130062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逐年增高,肥胖年轻化问题日益严重[1-2]。中小学生的知识行为可塑性强,处于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决定了其对学校健康教育的依赖性。中小学教师是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中小学教师的健康意识及其健康素养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3-4]。然而,长期以来,大量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业务素质,而忽略了教师的健康状况及其健康素养。本研究对中小学教师的超重与肥胖现状进行调查,对整体健康素养水平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中小学教师群体健康意识的有效措施。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吉林省10个市、州及长白山管委会所在地,分别选取1所小学和1所中学,共20所中小学校的全体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101份,有效问卷2085份,有效率为99.2%。

1.2 调查方法

参照“中国/WHO以肥胖控制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调查组制定的《学校教职工膳食与运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结合吉林省实际,自行设计《吉林省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一般情况,膳食与运动的知识、态度、行为因素等。

评价标准:体重指数(BMI)已经成为全球一致接受的用于评价超重和肥胖的指标。根据被调查者在问卷中自行填写的身高和体重值计算BMI,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kg/m2)。成人的BMI分类标准:BMI<18.5为体重过轻,18.5≤BMI<24为体重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5]。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软件为EpiData3.1,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3.0,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共2085人,其中女性1307人(62.7%),男性237人(11.4%)。年龄分布多集中在30-49岁年龄段,平均年龄为(38.2±7.2)岁。职称构成:一级职称共749人(35.9%),高级和二级职称分别是442人(21.2%)和338人(16.2%),三级职称15人(0.7%)。学历构成:本科1750人(83.9%),大专272人(13%),研究生学历40人(1.9%),高中/中专/职高及以下者23人(1.1%)。

2.2 中小学教师超重与肥胖的总体情况

吉林省2085名中小学教师总体超重率为19.8%,肥胖率为4.6 %,超重与肥胖合计检出率为24.4%,有6.7%的人属于体重偏瘦。详见表1。

表1 吉林省中小学教师超重与肥胖的总体情况(n=2085)

2.3 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素养现状

在膳食、运动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中,回答正确最多的是“知晓蔬菜提供哪些营养素”(59.5%),知晓率最低的是“知晓洋快餐食品的营养特点”(6.0%)、“正确填写食物结构(膳食宝塔)”(7.3%)。在膳食、运动相关态度的持有情况中,态度正确最多的是“愿意通过努力使学生学习健康知识”(97.4%),态度持有率最低的是“支持学生保证必要的运动时间”(61.0%)。在膳食、运动相关行为中,行为正确最多的是“吃肥肉每周2次及以下”(92.4%),行为具有率最低的是“经常给学生讲运动营养知识”(27.7%)。

2.4 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水平对超重与肥胖的影响

知识因素:知晓每天合适的运动量的正确率,经χ2检验,与中小学教师的不同体重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在超重与肥胖人群中对如何判定适宜运动量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低于非超重与肥胖的人群。态度因素:支持以注重学生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这一态度的持有率,经χ2检验,与中小学教师的不同体重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在超重与肥胖人群中对以注重学生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支持程度显著低于非超重与肥胖的人群。行为因素:平时吃饭以素为主和吃肥肉每周2次及以下这两项行为的具有率,经χ2检验,与中小学教师的不同体重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在超重与肥胖人群中平时吃饭以素为主和吃肥肉每周2次及以下这两项行为的具有率显著低于非超重与肥胖的人群。详见表2。

表2 不同体重分级的中小学教师对相关膳食、运动知信行的比较 n(%)

2.5 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因变量为超重与肥胖,自变量分别为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并且增加性别、年龄、学历等人口社会学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中的标准为进入概率0.05,剔除概率0.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吃肥肉每周2次及以下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较低学历、不支持以注重学生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不能做到吃饭以素为主是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相关变量赋值情况及其结果详见表3-表4。

表3 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变量赋值表

表4 中小学教师超重与肥胖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吉林省中小学教师总体超重率为19.8%,肥胖率为4.6 %,低于《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中的成年人样本的数据(超重率为32.1%,肥胖率为9.9%)[6],略低于周少平等对郴州市部分中小学教师群体的调查结果(超重率为23.2%,肥胖率为4.5%)[7],但高于谢梦等对遵义市参加2012年健康体检的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超重率为17.6%,肥胖率为1.3%)[8]。说明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的超重与肥胖现状不容乐观,以学校健康教育为平台,预防与控制教师群体的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已刻不容缓。

在膳食、运动的相关知识因素中,食物结构(膳食宝塔)的正确回答率仅为7.3%,低于中小学生的正确率(9.4%)[2],超重与肥胖人群中对如何判定适宜运动量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在膳食运动的相关态度因素中,超重与肥胖人群中对以注重学生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支持程度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在膳食运动的相关行为因素中,超重与肥胖人群在“吃饭以素为主”、“吃肥肉每周2次及以下”这两种行为持有率均低于正常人群。

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该群体掌握的健康营养相关知识较为贫乏,并且不能够科学掌握适宜运动量的判定方法。应该加强中小学教师群体科学判定适宜运动量的相关教育,使其能够正确地控制体重。有必要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倡导“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群体对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意愿,促使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三者有机结合[9-11]。在超重和肥胖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持有不健康的饮食和运动行为的人依然占多数,可能与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工作繁忙、健康意识薄弱有关,应在教师群体中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力度。

本研究建议,把健康生活方式课程纳入中小学教师的常规培训中,通过召开健康座谈会等形式,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普及健康知识,并促使教师向学生宣传健康生活方式,使中小学生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建立中小学教师的健康档案,将常规体检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在业务考查的同时对教师群体身心健康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以学校健康教育为平台,建立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健康预警机制。

[1]王昕晔,张秀敏,李晶华,等.吉林省城市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的现状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8):36-38.

[2]王昕晔,张秀敏,李晶华,等.吉林省中小学生膳食与运动的知信行现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3,26(7):80-82.

[3]张辉,胡小琪,马冠生.中小学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295-296.

[4]董玉福.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生活方式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2):230-231.

[5]陈春明,孔灵芝.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 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调研组.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7]周少平,刘庆武,周勇,等.郴州市部分中小学教师超重和肥胖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004-1006.

[8]谢梦,刘德先.遵义市部分中小学教职工体检结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3,7(7):197.

[9]李英奇,王小英,张仁炳.某校中青年教师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3,15(8):30-31.

[10]刘晴,刘文华,向浩.武汉市某区中小学教师健康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4):364-366.

[11]赵吉刚,杨传彬.中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2):62-63.

猜你喜欢
肥胖率吉林省膳食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秋天膳食九字诀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膳食纤维如何让你“少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