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似肺炎起病的肺癌患者1例

2014-08-29 06:51封明霞曹国强陈恒屹梁先万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叶右肺肺叶

封明霞 曹国强 陈恒屹 梁先万 何 勇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1岁,因“咳嗽、咳痰、发热20余天”于2013年7月17日入院。缘于2013年6月底,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咳嗽为阵发性,痰液较少,偶有少许黄白色黏稠痰液,发热多在下午及傍晚出现,最高体温在39.3 ℃,无明显咯血、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在当地医院就诊,口服“头孢”类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于2013年7月16日来我院门诊,行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 27.2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6.7%,胸部正侧位片提示右肺感染,门诊以“右上肺炎”收入我科。查体:急性病面容,营养良好,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淤血,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胸廓对称,呼吸动度、语颤一致,右上肺可闻及少许细湿性啰音,未闻及明显哮鸣音,心腹(—),双下肢轻度水肿。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尚可,体力明显下降1.5~2 kg,食欲正常,睡眠可,无排尿急、尿频、尿痛。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炎性标志物: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 141.60 pg/ml(正常值0~7 pg/ml),PCT 0.34 ng/ml(正常值0~0.25 ng/ml);C反应蛋白197.0 mg/L(正常值0~8 mg/L),自身抗体:ANA 弱阳性,核型 核颗粒+胞浆颗粒型;血沉:30.0 mm/h(正常值0~20 mm/h);ALT轻度增高,HBsAg阳性,肿瘤标志物正常;胸部CT提示:①右肺上叶大叶性肺炎并脓肿形成;②纵隔淋巴结肿大;③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初步考虑为“右上肺大叶性肺炎”;先后予以“硫酸头孢噻利、盐酸莫西沙星”抗感染,患者发热症状无明环缓解,最高体温达,40.0 ℃;2013年7月21日行气管镜检查提示炎性改变,反复痰菌抗酸染色均为阴性,结核斑点试验(TB spot test, T-SPOT)检查亦为阴性;痰液培养也无阳性发现。2013年7月24日,经全科讨论后,仍然考虑“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建议改为“替考拉宁+帕尼培兰倍他米隆”加强抗感染。经强有力抗感染3 d,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发热仍然不缓解,咳嗽、咳痰较前明显加重,咳出大量金黄色黏稠痰液,见图1,每日量约在200 ml,并伴有明显的活动后气促,查体患者右上肺呼吸音增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右下肺呼吸音消失,D葡聚糖检查轻度升高;2013年7月28日,全科再次讨论,结合患者D葡聚糖高、痰液涂片查见少量真菌菌丝,建议停用“替考拉宁+帕尼培兰倍他米隆”抗感染,改为伏立康唑抗霉菌治疗,并与2013年7月28日复查胸部CT检查,见图2,提示右肺上叶实变加重,右侧胸腔积液增多;经胸水定位后即行胸腔穿刺术,抽出黄褐色透明胸水约460 ml,送检提示为渗出液,胸水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e antigen, CEA)10.49 ng/ml,CA125 2240.13 U/ml,胸水培养未见明显细菌及真菌生长。鉴于目前诊断不清、治疗效果不佳,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于2013年8月1日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病理报告,见图3,提示为非小细胞癌,患者及家属因自身原因拒绝进一步治疗,要求出院。后随访了解到,患者出院后持续发热,于2013年9月13日死亡。

图1 患者咳出大量黄色脓性痰

注:A、B图:右肺上叶见大片状和网状高密度影,空气支气管征、内见坏死;考虑右上肺大叶性肺炎;C、D图:与图A、B比较右上肺实变明显增多,胸腔积液增加

注:右上肺标本于纤维素样坏死背景中散在异型细胞,结合免疫标记,考虑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CK(弱+)、CK5/6(-)、CD68(-)、Cal(±)、CK7(弱-)、TTF-1(-)、Ki-67(+)、p53(个别细胞+)、WT-1(±)、D2-40(-)、LYS(+)

讨 论

肺炎性肺癌(pneumonic-type lung carcinoma, PTLC)是肺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由无数细小的癌结节密集融合而成,其病理基础可能是支气管或肺泡的癌组织本身浸润性发展,在气道内播散时细胞被覆于肺泡壁表面,沿肺泡壁作伏状生长,且分泌黏液引起肺叶实变[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类似于肺炎典型表现;X线片影像主要表现形式为散在小片状或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常侵及肺段或整个肺叶,边缘模糊不清;胸部CT检查常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高密度影,累及1个肺叶或肺段的大部分,或相邻肺叶或肺段,可见“空气支气管征”,部分可见特殊的枯枝征[2](含气的支气管壁僵直或不规则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分支残缺、中断);因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类似于肺炎[3],所以称其为“肺炎型肺癌”。肺炎型肺癌的临床误诊率很高,多起病后2~3个月依靠痰液脱落细胞学、经皮穿刺病理活检以及PET-CT予以确诊。肺炎型肺癌的治疗可参照支气管肺癌,但不完全等同,因其常累及1个叶或段,发生肺内转移、淋巴结转移、血性转移少,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被认为是目前公认的标准术式[4]。而晚期PTLC,无手术指征可尽快考虑放化疗;如因高龄等其他因素无法耐受放化疗、或者放化疗无效、可进一步行基因突变筛查、考虑靶向药物治疗。

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主要症状、血液学检查及影像学表现均酷似“右上肺大叶性肺炎”,且患者血象及炎性标志物均明显增高、更易导致误诊;在抗感染过程中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右上肺很快出现了实变并同侧胸腔积液,甚至咳嗽、咳痰、胸痛明显加重,咳出了大量金黄色脓性痰;予以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病情仍然迅速进展,难以用普通肺炎解释,应该考虑可能为特殊致病菌感染,但当给予涵盖非典型致病菌、真菌、阳性球菌及杆菌的抗生素治疗后仍无明显缓解,T-SPOT.TB阴性结果也不支持结核杆菌感染,此外,患者金黄色脓性痰液中6次以上特殊染色及革兰氏染色均为阴性,因此难以用肺炎解释,有进行组织学检查的必要,胸腔穿刺肺活检确诊为肺癌。

该病例的诊治过程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好的方面:①密切观察病情,反复调整治疗方案。从患者入院到明确诊断,多次调整治疗方案,当抗感染无效时,及时调整思路,及时行穿刺活检、最终明确诊断;②当开始向恶性肿瘤方向考虑时,行胸水脱落细胞学及痰液脱落细胞学均为阴性结果,没有立即放弃,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进一步行经皮穿刺肺活检、明确了诊断。

从临床思维分析,以下几点值得注意:①由于对“PTLC”的不典型性可能会导致早起诊治方向偏离;②患者既往体健,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全身表现(具体)与右上肺病灶表现不吻合;③患者胸片及胸部CT表现仍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如在实变的病灶中可见多个类似“小脓肿”的坏死灶,这在普通大叶性肺炎中不常见;④肿瘤标志物,尤其是CEA的升高,不能忽视其临床意义,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必要时给予复查,并努力寻找可能的原因。

结合文献,认为对下列“肺炎”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应考虑到肺癌的诊断:①既往体健,快速进展的“肺炎”,强有力、广覆盖抗感染后疗效不佳;②患者分泌物中涂片和培养等均无致病菌;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体重显著下降,临床表现与肺部影像学不符合;③肺炎患者外周血和/或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升高。

参 考 文 献

1 王均仓, 李兆芳, 武 杰. 肺炎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11): 94-95.

2 苏惠群, 吴振华. 呼吸系统影像鉴别诊断指南[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257-274.

3 Travis WD, Garg K, Franklin WA, et al. Evoling concepts in the pathology and computered tomography imaging of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bronchioloaveolar carcinoma[J]. J Clin Oncol, 2005, 23(14): 3279-3287.

4 Bearthnach OS, Kwiatkowski DJ, Finkelstin DM, et al. Bronchioloalveoar carcinoma of the lung:recurrences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 disease[J]. J Thorac Cardiovase Surg, 2001, 121(1): 42-47.

猜你喜欢
大叶右肺肺叶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选择性肺叶切除治疗同侧多发结核病灶一例
虫见大叶
咏松
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和体会△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大叶绿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