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胃管置管法对脑卒中病人置管过程舒适度的影响1)

2014-08-31 03:15钟运露陈庆妙李美娴
护理研究 2014年32期
关键词:咽喉部利多卡因胃管

钟运露,陈庆妙,李美娴

吞咽功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达30%~65%[1],吞咽困难病人因饮食摄入不足,不但会导致体液缺失,还可引起营养不良。因此,留置胃管是解决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营养障碍的基本措施。而脑卒中病人常因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咽喉肌群功能失调及吞咽障碍造成插管困难[2],甚至屡遭失败,反复插管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还可引起病人恶心、呕吐、呛咳、局部疼痛等不适,为了减轻病人胃管置管过程的不适症状,增加病人胃管置管过程的舒适度,我们对脑卒中病人胃管置管方法进行改良,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诊),而且需插胃管鼻饲药物和(或)流质的病人100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48岁~86岁(65.8岁±3.12岁),用编号分组法分组,单号为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置管法;双号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方法。两组病人病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留置胃管方法 对照组采用教科书《基础护理学》常规置胃管方法[3]。用物准备:一次性带帽胃管1条(16号~18号),20mL注射器1具,听诊器1个,液状石蜡棉球2个,弯盘1个。操作方法:使病人去枕平卧,把胃管从一侧鼻腔插入,当胃管插入约15cm时托起病人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缓慢插入胃管至规定长度,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妥善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置管法:用物准备除与常规置胃管用物准备相同之外,还增加呋麻滴鼻液、2%利多卡因5mL针剂各1支(滴鼻用)。操作方法:使病人去枕平卧,托起下颌头稍后仰,先往插胃管侧鼻腔滴入呋麻滴鼻液3滴,1 min后再滴入2%利多卡因3滴,然后摇高床头30°~40°,垫上枕头,使病人头偏向一侧,把胃管从滴药侧鼻腔插入胃内,插入胃管至规定长度,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妥善固定。

1.2.2 评定方法

1.2.2.1 不适程度评定 Ⅰ度:插管过程中病人仅有轻度恶心或无恶心症状。Ⅱ度:插管过程中病人出现恶心、呛咳症状。Ⅲ度:插管过程中病人出现恶心、呛咳、呕吐、疼痛症状(疼痛判断:意识清醒者询问病人疼痛情况,意识不清者观察病人疼痛的反应如皱眉、流泪、表情改变等)。

1.2.2.2 插管成功 ①一次成功:插管过程胃管能顺利进入胃内,无中途反复退出,获得一次插管成功。②2次或2次以上成功:插管过程中病人将胃管吐出或胃管盘曲于口腔、咽喉部或误入气管,须将胃管拔出重新插管。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病人胃管置管过程中不适程度比较 例(%)

表2 两组病人胃管置管一次成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从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目的是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4]。

3.1 病人胃管置管过程舒适度下降的原因分析 咽喉部迷走神经分布非常丰富,对外来刺激较敏感,当胃管通过咽喉部时病人极易产生恶心、呕吐、呛咳、疼痛等不适症状。另外,胃管置管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胃管作为应激源,在置管过程中尤其是置管困难或反复置管的情况下,病人常常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从而导致交感肾上腺系统的活性增强,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而诱发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当身体某部分出现病理现象,甚至感到疼痛,舒适程度逐步下降,直到最后舒适被不舒适所替代[5]。

3.2 改良置管方法对病人胃管置管过程中舒适度的影响

3.2.1 改良置管方法可有效地减少置管过程中不适症状的发生 舒适护理一直是护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6]。改良胃管置管方法置管前滴入呋麻滴鼻液及利多卡因,呋麻滴鼻液含麻黄碱,有消除鼻粘膜肿胀、改善鼻通道的作用[7],滴鼻后利于胃管通过鼻咽部;利多卡因是局部麻醉药,鼻咽部给药能暂时性麻醉鼻咽部的粘膜神经,使局部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既减轻了插胃管过程鼻咽、食管黏膜的机械刺激,又可使食管平滑肌松弛[8,9],减轻病人插胃管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呛咳、疼痛等不适症状,从而增加病人胃管置管过程中的舒适度。

3.2.2 改良胃管置管方法可改善鼻咽通道弧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脑卒中病人常因支配舌咽部的神经麻痹,舌根后坠堵塞咽部通道,以致胃管通过鼻咽部时受阻而导致插管困难或失败。常规的胃管置管方法,用手托起头颈部向前弯曲,虽然可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但因病人舌根后坠,托起头部向前弯曲,会加重咽喉部通道堵塞[10],而致插管困难。改良胃管置管方法在置管前摇高床头30°~40°,既适合脑卒中病人的体位护理又增大了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从而减少置管过程胃管误入气管的机会。另外,改良置管方法让病人头部偏向一侧,使喉头舌根向前移位,咽下部最狭窄部分变宽,有利于胃管通过,从而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反复置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综上所述,采用改良方法进行胃管置管,既能有效地减少病人置管过程中不适症状的发生,又能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反复插管的机会,从而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胃管置管过程的舒适度。

[1] 吴江.神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3.

[2] 葛素云,时文芬,张爱萍,等.脑卒中患者插胃管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4):248-249.

[3]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0.

[4] 张利红,成沛玉.2种胃管护理法对喉癌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9):97.

[5] 刘美英.运用舒适理论满足患者需求的思路[J].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2,1(3):47.

[6] 运怀英,满力.论舒适护理的美学要求[J].护理学杂志,2006,21(5):74-75.

[7] 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27.

[8] 李桃云,汪芳,王萍,等.利多卡因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22):64-65.

[9] 李友芳,张丽,赵格格.白萝卜汁联合诺氟沙星、利多卡因和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前列腺癌放射性肠炎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3,27(2B):443.

[10] 李培珍,吴熹,徐微微.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两种胃管置管方法的比较[J].护理学报,2012,19(9A):72.

猜你喜欢
咽喉部利多卡因胃管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中药穴位贴敷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咽喉部舒适度的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全麻手术经口气管插管中达克罗宁胶浆的应用效果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