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综合价值研究

2014-08-31 01:24胡晓明李红
河北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氯胺酮丙泊酚芬太尼

胡晓明 李红

·论著·

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综合价值研究

胡晓明 李红

目的观察研究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综合价值。方法选取重度烧伤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干预,观察组以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干预,然后将2组患者麻醉前、术中30 min、60 min、术后1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及麻醉药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麻醉前、术中30 min、60 min、术后1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指标波动均小于对照组,麻醉药用量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综合价值较高,有助于稳定患者术中的机体状态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瑞芬太尼;丙泊酚;氯胺酮;重度烧伤;麻醉

重度烧伤是临床手术过程中较为危急且对麻醉要求较高的一类组织损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进行麻醉时对于麻醉药物的选择既应注重麻醉镇静镇痛效果,又要注意稳定患者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状态,保证麻醉的安全性[1]。本文就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综合价值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31±6)岁;烧伤面积24.5%~87.5%,平均(41.3±5.7)%;其中液体烫伤10例,火焰烧伤9例,化学烧伤4例;ASA分级Ⅱ~Ⅲ级。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1±6)岁;烧伤面积24.7%~88.0%,平均(41.5±5.6)%;其中液体烫伤10例,火焰烧伤9例,化学烧伤4例;ASA分级Ⅱ~Ⅲ级。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烧伤面积与烧伤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烧伤创面切痂术及植皮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以瑞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麻醉,首先以咪达唑仑、芬太尼及丙泊酚等进行麻醉诱导,然后以瑞芬太尼、丙泊酚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的方式维持麻醉;观察组则以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的方式维持麻醉。2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用药。然后将2组患者麻醉前、术中30 min、60 min、术后1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pO2、HR、MAP)、应激指标(Cor、血糖及AD)及麻醉药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1.3 检测方法 血流动力学指标中的SpO2、HR、MAP等采用MP20/MP30型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测;应激指标中的Cor、血糖及AD分别采用上海晶科生物有限公司的对应酶联免疫试剂盒和进行检测,血液标本为患者晨起空腹下的静脉血5.0 ml。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麻醉2组的SpO2、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中30 min、60 min、术后10 min观察组SpO2及MA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组别SpO2(%)HR(次/min)MAP(mmHg)对照组 麻醉前98.1±1.086.2±5.793.1±4.6 术中30min93.7±1.495.3±6.184.5±3.8 术中60min93.5±1.395.7±6.284.3±3.6 术后10min94.3±1.293.8±5.985.5±3.9观察组 麻醉前98.1±1.086.2±5.793.2±4.6 术中30min97.1±1.3*90.3±6.0*90.8±4.3* 术中60min97.0±1.2*90.4±6.0*91.0±4.4* 术后10min98.1±1.2*88.1±5.8*91.3±4.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麻醉前2组Cor、血糖及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中30 min、60 min、术后10 min观察组Cor、血糖及AD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麻醉前、术中30 min、60 min、
术后10 min的应激指标比较

组别Cor(ng/ml)血糖(mmol/L)AD(ng/ml)对照组 麻醉前224.17±21.965.91±0.630.23±0.04 术中30min289.36±24.567.08±0.940.38±0.08 术中60min290.41±24.617.19±0.960.40±0.09 术后10min278.35±23.766.95±0.900.36±0.08观察组 麻醉前224.15±21.975.93±0.610.22±0.05 术中30min261.48±23.37*6.28±0.73*0.28±0.07* 术中60min262.23±23.28*6.40±0.75*0.29±0.08* 术后10min260.07±22.76*6.32±0.68*0.23±0.0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麻醉药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麻醉药用量小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麻醉药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2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严重烧伤患者的病情危急,并且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患者的呼吸与循环系统均波动较大,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尤其是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各项指标的监测极为重要,而麻醉对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麻醉药物的选择极为重要[2]。临床中对于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本类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研究较多,其优势较为明显,其中瑞芬太尼的代谢较快,体内无蓄积,故对于危重患者,术中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患者的应用效果较佳[3]。丙泊酚则具有镇静快、恢复快及恢复平稳等优点,与瑞芬太尼的协同互补作用突出。其对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虽然较小,但是仍然存在。氯胺酮是烧伤患者麻醉中的常用药物,其镇静作用极为突出,具有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4,5],辅助用于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麻醉过程中,可进一步提升其麻醉效果,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述药物的用量,因此对于降低其相关不良反应的作用也效果较佳[6]。

研究发现其较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麻醉的患者表现出更佳的效果,不仅仅围麻醉器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指标波动较小,且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的用药量也更小,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而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较小肯定了其在平稳患者术中状态中的效果,应激指标波动较小也更为有效地说了其麻醉镇静效果[7]。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氯胺酮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综合价值较高,有助于稳定患者术中的机体状态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 吕娇阳,孙明轩.烧伤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的临床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085.

2 蒋治中,曹苏,沈施仁.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啶在烧伤切痂植皮麻醉中的应用.江苏医药,2012,38:2161-2163.

3 彭庆明.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531-2533.

4 王素花,孙杰.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特重度烧伤患者手术中麻醉效果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20-121.

5 Canpolat DG,Esmaoglu A,Tosun Z,et al.Ketamine-propofol vs ketamine-dexmedetomidine combina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burn dressing changes.J Burn Care Res,2012,33:718-722.

6 陈小汉,邹婷婷.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咪达唑仑麻醉在烧伤手术中的效应比较.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3,74.

7 徐继海,徐红艳.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全身大面积烧伤后切痂术患者中的应用.海南医学,2010,21:40-41.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1.033

711500 陕西省镇安县医院麻醉科

R 971+.2

A

1002-7386(2014)11-1681-02

2013-12-25)

猜你喜欢
氯胺酮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