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步凤)方言的文白异读

2014-09-01 05:14张燕
文教资料 2014年14期
关键词:盐城方言

张燕

摘 要: 本文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梳理了盐城步凤方言里的文白异读现象,作者认为步凤方言兼有官话和非官话的特点,目前二者尚处于过渡阶段。

关键词: 盐城 步凤 方言 文白异读

盐城市步凤镇,东、南毗邻大丰市,西接便仓、伍佑镇,北襟南洋镇。2004年3月1日,由原盐都县划入亭湖区。版图总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7.4万,下辖19个村、5个居委会。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的划分,步凤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

文白异读是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而言的,一般我们把近于北京语音的一种读音叫文读,把远于北京语音的一种读音叫白读。文白异读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步凤方言中共有20个声母(包括零声母)、58个韵母(包括●●、●●三个自成音节)、5个声调。其文白异读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声母方面

1.大部分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塞音、塞擦音,白读阴平送气,文读去声不送气。

文读 白读

古全浊声母清化是汉语史上的重要现象,塞音、塞擦音清化的途径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二是无论平仄,全部变为相应的送气清音。就盐城境内而言,大部分方言变化的途径是第一种,如滨海、阜宁、建湖、盐都等,东南一片如大丰、东台(属江淮官话中的通泰片),则是第二种途径,如“袍抱、台豆、曹造”在两地都是同声母的ph、th、tsh。步凤方言白读层中大部分的全浊声母无论平仄一律送气,这一点与洪巢片的方言不符,反而接近东南的通泰片,这当然与地理上的邻近有很大关系。这样的一种地理分布,为研究古全浊声母清化的过程提供了借鉴。

2.部分古见系开口二等字白读为[k]组声母,文读为[t?揶]组声母,其韵母也随之而变。

文读 白读

古见系的腭化,是汉语语音史上的重要变化。各方言腭化程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开口二等韵。北方话大部分地区除梗摄外一般都读[t?揶]组,步凤方言里,这一音变正在进行之中,大部分已完成,还有诸如上面的个别正处于过渡的末期。这个现象与整个汉语方言的大趋势是一致的,东南地区方言比较保守,保留古音成分较多,北方方言则相反。步凤地处亭湖东南一隅,东、南毗邻大丰,而大丰这方面的例字还要多一些,如“虾”,文读声母为?揶,白读声母为x。

3.部分疑、影、喻母字白读为[?耷]声母,文读为零声母或其他声母。

文读 白读

还有使用频率极高的“我”,文读o55,白读●。这些应是古疑母留下的?耷音读残迹。

二、韵母方面

1.部分假摄开口三等字,文读韵母为 、 ,白读韵母为[α]、[iα]。

文读 白读

另外,“写”文读为[●●],白读为[?揶i55]。

假摄早在12世纪以前,北方话业已分化成两类声母。步凤方言里存在文白异读现象,白读系统与南方一致,文读则与北方话一致。很显然,保留白读类韵母是步凤方言的固有现象,由于北方权威方言的渗透,出现了另一类文读音,不过新生的文读音尚未取得独立地位。

2.个别古入声字,白读保留入声韵,文读则为舒声韵。

文读 白读

三、声调方面

部分古全浊上声、去声、次浊去声字,今文读去声,白读阴平。其中尤以古次浊声母去声字最为常见。

1.古全浊上声字。

文读 白读

2.古全浊去声字

文读 白读

3.古次浊去声字

文读 白读

从上述例子看以看出,浊声母上去两声,在步凤方言中有向阴平发展的倾向,只因普通话的有力影响,这种发展倾向被迫停止或减缓,未完成最终过程。这是典型的“中断的变化”。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则可能更多的字可以完成与阴平的合流。

声、韵、调上的文白异读现象,可以看出步凤方言兼有官话和非官话的特点,目前二者尚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有些白读层的现象,和今天的某些晋方言及江淮方言通泰片的情况类似,如晋西南古河东郡的临汾、稷山、洪洞、闻喜等地,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一概送气①,“闻喜(城关)话的阴平和去声都是降调,……由于调型相同,调值相近,这两个声调在闻喜(城关)话中表现出合并的趋势”②。《晋书·王导传》云:“洛州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记载的是晋永嘉之乱后,北方人大举南迁,盐城南部地区当时就迁入了大批山东兖州等地的大族。这样的民族迁徙不仅给淮南、长江下游两岸带来了大批中原人口,同时带来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中原汴洛音。结合方言语音现象、民族迁徙的历史,我们推测,步凤方言其历史上可能本是吴语,受南下的中原汴洛音的强大影响而形成了现在官话和非官话并存的局面。

注释:

①陈庆延.古全浊声母今读送气清音的研究.语文研究,1989(4).

②徐通锵,王洪君.山西闻喜方言的声调.语文研究,1986(4).

摘 要: 本文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梳理了盐城步凤方言里的文白异读现象,作者认为步凤方言兼有官话和非官话的特点,目前二者尚处于过渡阶段。

关键词: 盐城 步凤 方言 文白异读

盐城市步凤镇,东、南毗邻大丰市,西接便仓、伍佑镇,北襟南洋镇。2004年3月1日,由原盐都县划入亭湖区。版图总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7.4万,下辖19个村、5个居委会。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的划分,步凤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

文白异读是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而言的,一般我们把近于北京语音的一种读音叫文读,把远于北京语音的一种读音叫白读。文白异读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步凤方言中共有20个声母(包括零声母)、58个韵母(包括●●、●●三个自成音节)、5个声调。其文白异读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声母方面

1.大部分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塞音、塞擦音,白读阴平送气,文读去声不送气。

文读 白读

古全浊声母清化是汉语史上的重要现象,塞音、塞擦音清化的途径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二是无论平仄,全部变为相应的送气清音。就盐城境内而言,大部分方言变化的途径是第一种,如滨海、阜宁、建湖、盐都等,东南一片如大丰、东台(属江淮官话中的通泰片),则是第二种途径,如“袍抱、台豆、曹造”在两地都是同声母的ph、th、tsh。步凤方言白读层中大部分的全浊声母无论平仄一律送气,这一点与洪巢片的方言不符,反而接近东南的通泰片,这当然与地理上的邻近有很大关系。这样的一种地理分布,为研究古全浊声母清化的过程提供了借鉴。

2.部分古见系开口二等字白读为[k]组声母,文读为[t?揶]组声母,其韵母也随之而变。

文读 白读

古见系的腭化,是汉语语音史上的重要变化。各方言腭化程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开口二等韵。北方话大部分地区除梗摄外一般都读[t?揶]组,步凤方言里,这一音变正在进行之中,大部分已完成,还有诸如上面的个别正处于过渡的末期。这个现象与整个汉语方言的大趋势是一致的,东南地区方言比较保守,保留古音成分较多,北方方言则相反。步凤地处亭湖东南一隅,东、南毗邻大丰,而大丰这方面的例字还要多一些,如“虾”,文读声母为?揶,白读声母为x。

3.部分疑、影、喻母字白读为[?耷]声母,文读为零声母或其他声母。

文读 白读

还有使用频率极高的“我”,文读o55,白读●。这些应是古疑母留下的?耷音读残迹。

二、韵母方面

1.部分假摄开口三等字,文读韵母为 、 ,白读韵母为[α]、[iα]。

文读 白读

另外,“写”文读为[●●],白读为[?揶i55]。

假摄早在12世纪以前,北方话业已分化成两类声母。步凤方言里存在文白异读现象,白读系统与南方一致,文读则与北方话一致。很显然,保留白读类韵母是步凤方言的固有现象,由于北方权威方言的渗透,出现了另一类文读音,不过新生的文读音尚未取得独立地位。

2.个别古入声字,白读保留入声韵,文读则为舒声韵。

文读 白读

三、声调方面

部分古全浊上声、去声、次浊去声字,今文读去声,白读阴平。其中尤以古次浊声母去声字最为常见。

1.古全浊上声字。

文读 白读

2.古全浊去声字

文读 白读

3.古次浊去声字

文读 白读

从上述例子看以看出,浊声母上去两声,在步凤方言中有向阴平发展的倾向,只因普通话的有力影响,这种发展倾向被迫停止或减缓,未完成最终过程。这是典型的“中断的变化”。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则可能更多的字可以完成与阴平的合流。

声、韵、调上的文白异读现象,可以看出步凤方言兼有官话和非官话的特点,目前二者尚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有些白读层的现象,和今天的某些晋方言及江淮方言通泰片的情况类似,如晋西南古河东郡的临汾、稷山、洪洞、闻喜等地,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一概送气①,“闻喜(城关)话的阴平和去声都是降调,……由于调型相同,调值相近,这两个声调在闻喜(城关)话中表现出合并的趋势”②。《晋书·王导传》云:“洛州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记载的是晋永嘉之乱后,北方人大举南迁,盐城南部地区当时就迁入了大批山东兖州等地的大族。这样的民族迁徙不仅给淮南、长江下游两岸带来了大批中原人口,同时带来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中原汴洛音。结合方言语音现象、民族迁徙的历史,我们推测,步凤方言其历史上可能本是吴语,受南下的中原汴洛音的强大影响而形成了现在官话和非官话并存的局面。

注释:

①陈庆延.古全浊声母今读送气清音的研究.语文研究,1989(4).

②徐通锵,王洪君.山西闻喜方言的声调.语文研究,1986(4).

摘 要: 本文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梳理了盐城步凤方言里的文白异读现象,作者认为步凤方言兼有官话和非官话的特点,目前二者尚处于过渡阶段。

关键词: 盐城 步凤 方言 文白异读

盐城市步凤镇,东、南毗邻大丰市,西接便仓、伍佑镇,北襟南洋镇。2004年3月1日,由原盐都县划入亭湖区。版图总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7.4万,下辖19个村、5个居委会。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的划分,步凤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

文白异读是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而言的,一般我们把近于北京语音的一种读音叫文读,把远于北京语音的一种读音叫白读。文白异读在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步凤方言中共有20个声母(包括零声母)、58个韵母(包括●●、●●三个自成音节)、5个声调。其文白异读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声母方面

1.大部分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塞音、塞擦音,白读阴平送气,文读去声不送气。

文读 白读

古全浊声母清化是汉语史上的重要现象,塞音、塞擦音清化的途径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二是无论平仄,全部变为相应的送气清音。就盐城境内而言,大部分方言变化的途径是第一种,如滨海、阜宁、建湖、盐都等,东南一片如大丰、东台(属江淮官话中的通泰片),则是第二种途径,如“袍抱、台豆、曹造”在两地都是同声母的ph、th、tsh。步凤方言白读层中大部分的全浊声母无论平仄一律送气,这一点与洪巢片的方言不符,反而接近东南的通泰片,这当然与地理上的邻近有很大关系。这样的一种地理分布,为研究古全浊声母清化的过程提供了借鉴。

2.部分古见系开口二等字白读为[k]组声母,文读为[t?揶]组声母,其韵母也随之而变。

文读 白读

古见系的腭化,是汉语语音史上的重要变化。各方言腭化程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开口二等韵。北方话大部分地区除梗摄外一般都读[t?揶]组,步凤方言里,这一音变正在进行之中,大部分已完成,还有诸如上面的个别正处于过渡的末期。这个现象与整个汉语方言的大趋势是一致的,东南地区方言比较保守,保留古音成分较多,北方方言则相反。步凤地处亭湖东南一隅,东、南毗邻大丰,而大丰这方面的例字还要多一些,如“虾”,文读声母为?揶,白读声母为x。

3.部分疑、影、喻母字白读为[?耷]声母,文读为零声母或其他声母。

文读 白读

还有使用频率极高的“我”,文读o55,白读●。这些应是古疑母留下的?耷音读残迹。

二、韵母方面

1.部分假摄开口三等字,文读韵母为 、 ,白读韵母为[α]、[iα]。

文读 白读

另外,“写”文读为[●●],白读为[?揶i55]。

假摄早在12世纪以前,北方话业已分化成两类声母。步凤方言里存在文白异读现象,白读系统与南方一致,文读则与北方话一致。很显然,保留白读类韵母是步凤方言的固有现象,由于北方权威方言的渗透,出现了另一类文读音,不过新生的文读音尚未取得独立地位。

2.个别古入声字,白读保留入声韵,文读则为舒声韵。

文读 白读

三、声调方面

部分古全浊上声、去声、次浊去声字,今文读去声,白读阴平。其中尤以古次浊声母去声字最为常见。

1.古全浊上声字。

文读 白读

2.古全浊去声字

文读 白读

3.古次浊去声字

文读 白读

从上述例子看以看出,浊声母上去两声,在步凤方言中有向阴平发展的倾向,只因普通话的有力影响,这种发展倾向被迫停止或减缓,未完成最终过程。这是典型的“中断的变化”。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则可能更多的字可以完成与阴平的合流。

声、韵、调上的文白异读现象,可以看出步凤方言兼有官话和非官话的特点,目前二者尚处于一个过渡阶段。有些白读层的现象,和今天的某些晋方言及江淮方言通泰片的情况类似,如晋西南古河东郡的临汾、稷山、洪洞、闻喜等地,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一概送气①,“闻喜(城关)话的阴平和去声都是降调,……由于调型相同,调值相近,这两个声调在闻喜(城关)话中表现出合并的趋势”②。《晋书·王导传》云:“洛州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记载的是晋永嘉之乱后,北方人大举南迁,盐城南部地区当时就迁入了大批山东兖州等地的大族。这样的民族迁徙不仅给淮南、长江下游两岸带来了大批中原人口,同时带来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中原汴洛音。结合方言语音现象、民族迁徙的历史,我们推测,步凤方言其历史上可能本是吴语,受南下的中原汴洛音的强大影响而形成了现在官话和非官话并存的局面。

注释:

①陈庆延.古全浊声母今读送气清音的研究.语文研究,1989(4).

②徐通锵,王洪君.山西闻喜方言的声调.语文研究,1986(4).

猜你喜欢
盐城方言
盐城美食话“三醉”
方严的方言
盐城串场河
方言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