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2014-09-01 02:58张兴志
文教资料 2014年14期
关键词:写作水平作文教师

张兴志

创新: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张兴志

(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中心学校,甘肃 张掖 734019)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如何让学生写出清新可人的文章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自己对作文教学的看法: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学生的写作意识要创新,作文的评价方式要创新。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写作意识 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陷入僵化的模式:老师出题目—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点评。这样的方式既乏味又呆板,就像盲人走进死胡同一样,毫无生机与活力,更谈不上出路。久而久之,非但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能提高,教师也苦不堪言,这与我们一贯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作文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写作文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其中所谓的“表达独特感受”、“有创意地表达事物”,就是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力求创新,“说人之所未说”之言,“写人之所未写”之事。

所谓创新,就是改变传统的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创新一种有利于教与学、能真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方式。

那么,如何实施创新作文教学呢?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作文教学并不限于在作文课上进行,而应该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人生态度观察感受社会生活,关心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运用学到的知识研究丰富的现实世界,特别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把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把阅读中积累的素材和学到的写作技巧融于写作实践之中,防止阅读与写作割裂。

2.创新训练模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不一定每次都要写成完整的一篇,片段作文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有效果,如仿写诗词、扩充或续写文章故事情节等。通过片段练习,进一步活跃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逐步养成创新写作的习惯。这样既可以降低写作难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进行训练,而且便于老师及时批改和反馈信息。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船长在危机时刻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关心船上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及高度的责任感、忘我精神和誓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为了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后,我设计了如下能力拓展迁移,让学生自由选做其中两题,先在同桌小组之间很快交流,再用最快速度写出来,然后交流展示,在此基础上,课后写出这一课的读书笔记。设计题目如下:(1)假如哈尔威船长被评为今年的感动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2)当人们看到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后,会说些什么呢?(可以以不同身份写出你想要说的话。)(3)扩句:哈尔威船长是英雄。(4)如果你是“诺曼底”号上的乘客,参加纪念船长的仪式,为其竖立纪念碑,你会在碑上写什么纪念词?(5)在当今社会中,寻找一个拥有和哈尔威船长一样品格的强者的故事,简要叙述故事。自己任选一至两题,试着写一写,与大家分享。

这样的训练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尤其能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效果非常好。

3.挖掘写作潜能。学生本来是富有青春活力的个体,教师不应该让他们成为学校的标准化产品,应该想办法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特别是潜在的创新能力,让“青春的花朵”放出异彩。因此,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考虑本次写作能否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能否调动学生的主观创造性,要为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提供广阔天地,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写作水平

文贵新奇。传统作文教学在“写什么”的问题上限制太多,使得学生挖空心思,违背心愿,甚至自欺欺人地虚构故事,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创新作文打破了这一禁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题材,写出来的文章才血肉丰满。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创新呢?

1.在立意上出奇制胜。古人云:“意犹帅也。”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英姑“反弹琵琶”,张果老“倒骑毛驴”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在于他们与常理相悖的表现方式。在立意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本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即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与传统迥异的看法。比如,在引导学生根据“薛谭学讴”这个故事进行审题立意时,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初步确立“学习忌自满”、“有错就改”、“‘终不言归’不利于进步”等几种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2.在内容上求异创新。一篇佳作不但要立意不凡,在内容上也要有独到之处。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掌握的素材不但有限,而且陈旧。例如,在写“逆境造就人才”这篇作文时,大部分同学选用了林肯、雷锋等人的事例,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个别同学则选取了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并引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事理加以证明,令人耳目一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新鲜血液,才能使写作成为“有源之水”。

3.在构思上引人入胜。同样一篇材料,不同的构思能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如何写出富有新意、匠心独运的作文呢?当然要从创新构思入手。引导学生自觉追求创造性思维,勇于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和旧规范对心灵的禁锢,形成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方式。创新构思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从内容上说,创新思维训练主要有侧向、逆向、多向、求异等。

4.在语言上彰显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的核心是“自由表达”,课标建议“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这有助于个性语言的发展。由于个性心理不同,知识背景、生活经历不同,中学生的习作在语言表达上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有的表现出客观叙述的倾向,有的则更多地带有情绪化的色彩,有的不喜欢用修饰语,有的喜欢华丽的辞藻……只要学生写出有个性光彩的语言,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就应该鼓励。

三、创新评价方式,激发创作热情

常听语文老师抱怨:作文评改真辛苦,费时费力不说,还没效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评改作文时过于精细,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评价,甚至无法领会教师的批改意图;二是因班额大、批改任务繁重而流于形式,评语缺乏针对性,使学生对写作失去信心。

创新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当面讲评,平等对话。每个学生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如果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则势必使很多学生对写作文兴味索然,所以教师要把当面讲评作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先从作文中的优点讲起,给学生以成就感,然后逐一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和风细雨以润心田,每一次当面讲评都将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2.发挥集体优势,自改互批。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看法。让学生自改互批,让学生从高处俯视自己或别人的作文,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互相交流文章,深刻挖掘体会作文的优劣,从而各取所长,创新提高。当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评改提出具体要求,不能放任自流。

3.精心设计评语。教师要从尊重、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以往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平等耐心地心灵交流。用清新亲切的语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喜欢作文,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作文教学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为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以学生发展为本,大胆探索全新的作文教学模式,不断提升作文教学水平,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猜你喜欢
写作水平作文教师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最美教师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