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临海的民众学校与民众教育

2014-09-01 02:58江咏
文教资料 2014年14期
关键词:临海市临海民国

江咏

民国时期临海的民众学校与民众教育

江咏

(临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浙江 临海 317000)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爱国志士仁人呼吁“民族再造”,民众学校由此兴起。本文叙述了浙江沿海地区民众教育的兴起及发展过程,并对民众教育演变为国民党全日制民众思想的工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浙江临海 民众教育 演变过程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我国的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爱国志士在探索救国道路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国家积贫积弱的内因在于“民智低下、民力羸弱、民气不张”,遂提出“民族再造”之主张。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创刊词中疾呼“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孙中山在遗嘱中亦把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于“唤起民众”。以广大民众为对象的社会教育由此兴起,并于民国初取得与普通教育平等的行政地位。而民众学校是推进社会教育的主要机构,负责对失学民众进行基础教育和政治训练,志在提高民众智能的同时,确立现代民族精神和民权意识,为国家复兴积蓄力量。

一、缘起

我国传统教育中虽无民众学校之设,但类似的教育机构早已有之。宋代临海即有义塾之设,无偿収教贫寒子弟。程泰初于观山之岗创立书塾,延请宿儒为师表,自宋族及乡之愿学者恒满百数①。清同治三年至十一年(1864-1872),台州知府刘璈拨公款,在临海城乡创建义塾40余所。其中城关6所,均借祠庙设立,“每年塾师修金各五十千,以更楼丝捐拨给之”②。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筹备立宪,清廷谕令各地设立简易识字学塾,翌年正式设立简易识字学堂,収教年长失学和贫寒无力就学者,这是国家层面办理针对成年失学民众的社会教育之始。学堂设国文、国民道德、算数三门课程,学制1至3年不等。到宣统二年(1910),临海共创办简易识字学堂23所,学生618人③,民国后停办。

民国肇建,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特设“社会教育司”,社会教育在行政上与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并列,各种社会教育思潮受此激励不断涌现。20世纪20年代,在平民教育思潮影响下,海门女子小学等校附设平民夜校,普及民众教育,进步青年也积极参与其中,借此宣传革命思想。1925年6月,王观澜在东城小学创办平民夜校。1926年5月,徐明清在大田溪路举办妇女识字班。

二、发展

1928年8 月8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上宣布开始训政,“训政时期是以政治教育为中心,实际生活为根据,并须合经济原则来教育民众的时期”④。民众教育作为训政的重要辅助措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1929年教育部公布《民众学校办法大纲》后,省教育厅先后颁订《浙江省县市立民众学校暂行规程》、《浙江省县市立中心民众学校暂行规程》、《浙江省奖励各县市优良民众学校暂行办法》等系列法规,激励全省兴办民众学校。

(一)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9—1937)

1929年,临海县政府拨款420元,创设12所民众学校,其中县立10所、私立2所。按主办机构分,民众学校主要有机关团体附设和中小学附设两种,后者占绝大多数。1930年,县教育局规定三年级以上中小学都要附设一所民众学校,当年学校附设民众学校达到20所。而实际上,机关团体附设的民校大都也是依托现有学校设立,海门民众教育促进会附设第三民校和妇女民校就分别设在海门慈幼院小学和女子小学内,第九区区立蟾山民众学校立于蟾山小学。到1936年,全县共有民众学校54所,其中东塍、桃渚、大汾、章安、埠头、上湾等6所民校为中心民校,负责指导区内民众学校。

民众学校招收12岁至50岁的失学男女,每期4个月,免学费但收取不多于3角的书本费。班级依据学生性别、文化程度等设置,有成人班、妇女班和高级班、初级班之分,每班不超过60人。城关学校每年举办2期、乡村学校一年一期,县政府每期补助20元⑤。学校设国语(识字、三民主义)、常识、珠算、乐歌等4门课程,采用固定编制和活动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回浦小学附设民校共有33名学生,14人按固定编制、其余19人则接受活动训练⑥。1934年10月5日,海门民教馆开设高级班。每门课程由导师与学生订立公约自由学习,并定期集合训练。试行两周后效果不佳,于是要求学生每晚来校接受至少半小时的班级训练⑦。期满后,由县教育局派员进行测验,合格方予毕业。测验时笔试、口试相结合,各科成绩占比不一,其中国语、算术分别为40%、25%。

(二)抗战时期(1937-1945)

抗战开始后,民众学校改为战时民众学校,教育重点转向军事动员、训练,为全民抗战服务。因此,战时民众学校的招生、课程、学制等方面,与战前均有所不同:(1)招生重点转向16岁以上的壮丁,与兵役保甲制度相结合。1940年,省教育厅制定《战时民众学校施行临近入学办法》,对16至35岁青年实行强迫教育,由保长兼保内民众学校校长,负责选送保内青年到校接受训练。(2)增设民众组织和自卫训练等战时课程。民众组织教授自治、自卫、侦查、工程、运输等团队组织,自卫训练包括防空、救护及军事常识⑧。教材由县政府教育科定期编印,1939年9月的自卫训练教材有 《军事常识》、《步枪射击教范》、《步兵野外勤务摘要》等三种。(3)缩短修业期限至2个月,每校每学期举办两期,从而使更多青年接受训练。县政府每期给予补助15元、超过50人补助20元,并进一步免去学生的书本费。因此,战时民校规模较战前反而有所扩大,1939年第一学期,全县共有战时民校55所,级数112级,学生3500名,经费3599元⑨。

1940年,为配合新县制推行,全县实行“三位一体”的国民教育,“每乡镇设中心小学,每保设国民学校,均应包括儿童、成人、妇女三部分,使民众教育与义务教育打成一片”⑩。县政府为鼓励学校附设民众学校,在原先补助的基础上,对夜间民校再增补40元灯油费。1941年,受日军入侵的影响,没能完成省定的成人班、妇女班各40班的目标。1944年“教育年”活动结束后,全县中心小学和国民学校分别增加到86所和289所⑪。中心小学基本完成民教部附设,大都一校一班,很少分设成人班、妇女班,入学民众达到7950人⑫。

三、结语

临海县政府确实投入不少资源用于发展民众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相比民众学校创办初的宏伟愿景,最终只能说是收效甚微。就扫除文盲而言,1930年,临海县教育局曾提出6年内使失学民众识字人数增加60%以上的目标⑬。而到1947年,全县仍有文盲368759人,占应受教育人口的80.9%⑭。主要原因有二:

(1)经费、人员短缺。首先,举办社会教育伊始,国民政府便确立了经济办理的原则,规定地方社教经费占教育费总额的10%~20%。民国24年度,临海社会教育经费5490元,仅占教育经费总额的11.23%⑭。因此,民众学校并没有专职教师,大多由中小学教师兼任,仅给予少量报酬,海门民众教育促进会附设第三民校教师每月薪水仅有3元,蟾山民众学校教师则纯属义务性质,教学因此大多流于形式。

(2)教育脱离实际。民国的临海仍是传统的农业社会,民众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民教育,而对于农民而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生计问题而不是教育,乡村负债率高达60%⑯。在此情形之下,民众接受教育并非出于自愿,民众学校普遍存在学生流失现象,海门民众教育促进会附设第三民校和妇女民校是21年度全省优良民众学校,但学生毕业率也只有79%和67%⑰。

民众教育的另一大中心工作——政治训练直接沦为国民党钳制民众思想的工具。南京国民政府为实现独裁统治,打出“以党治国”旗号,推行“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党化教育,在民众学校内开设三民主义课程,并对教材实施严格审查。1935年10月21日,临海县政府规定:“民校教科用书采用《三民主义千字课》外,其余自编或采用自便;惟自编教材,须于开学前呈请审定后,始得开始教学。”⑱至此,民众教育不再以培养新国民为目标,而变成专制背书的政治说教,对民众的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注释:

①临海教育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3:39.

②民国临海县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4:277.

③临海教育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3:254.

④中小学兼办民众教育计划.《临海教育》第3期,临海市档案馆,民205-20-72-1.

⑤临海县十九年度推广民众学校计划书.《临海教育》第2期,临海市档案馆,民205-20-72-1.

⑥临海县私立回浦小学报告表.临海市档案馆,民205-55-147.

⑦龚大华.浙江民众教育研究.http://www.doc88.com/p-14152879811.html.

⑧临海县28年上期战时民众学校设施暂行办法.临海市档案馆,民198-98-251.

⑨临海县二十八年上学期战时民众学校设施暂行办法.临海市档案馆,民198-98-251-1.

⑩张根福,岳钦韬.抗战时期浙江省社会变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5:140.

⑪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年实施成绩总报告.浙江省教育厅,民国34年(1945)6月编:65.

⑫浙江省三十四年全省行政会议会刊.浙江省秘书处编,民国34年(1945)出版,90.

⑬临海县十九年度推广民众教育计划书.《临海教育》第2期,临海市档案馆,民205-20-72-1.

⑭临海市教育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版:256.

⑭浙江省教育社会教育概况.浙江省教育厅第三科编,民国25年 (1936)4月出版.24年度是指1935年7月1日至1936年6月31日,为预算年度.

⑯浙江农村调查.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民国23年(1934)7月出版:10.

⑰浙江省识字运动年报.浙江省识字运动宣传委员会编,民国20年(1931)出版.

⑱回浦中学校志(1912-2012).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9:74.

猜你喜欢
临海市临海民国
临海市白水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临海市古城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临海余丰里民宿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临海市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连续14年实现“零伤亡”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