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主体作用实现路径探析

2014-09-01 02:58刘开振司忠业武亚珍潘聪聪
文教资料 2014年14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学生党员校园

刘开振 司忠业 武亚珍 潘聪聪

大学生党员主体作用实现路径探析

刘开振1司忠业1武亚珍2潘聪聪1

(1华东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2华东理工大学 校长办公室,上海 200237)

在大学校园内流行文化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思想成熟、信念坚定的重要部分,应发挥积极引导的主体作用。本文在调研分析校园流行文化和学生党员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从源头性的设计掌控、过程中的教育引导、校园里的氛围营造方面探究了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流行文化中主体作用的实现路径。

大学生党员 校园流行文化 文化自觉

中共中央关于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并提出“党管文化”的重大课题和战略任务。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作为重要部分的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文化观的产生具有较大影响,应借助各种途径,特别是通过大学生党员积极引导大学生甄别校园流行文化。

一、对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调查研究

1.内涵:校园流行文化的成因及概念。流行文化作为一个时期内大众社会中许多人都在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新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文化形态在中国得到了空前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对青年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校园流行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同时校园流行文化在其传播与普及过程中又形成了一系列独具个性的“话语”模式。我国学者夏建中教授简单地将流行文化界定为,许多人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校园流行文化”就是在校园这一地域限制内的“流行文化”,是在师生中,特别是大学生中广为流传的文化,但其传播和接受的主体都还是青少年学生,可以看做是大学生行为(信仰、习俗、认知、价值准则等)施加的全部影响的总和,它影响、决定大学生的生活和道德实践。

2.表征:校园流行文化的特点及分类。校园流行文化涵盖一切青年流行文化的时尚、前沿、反叛、雅俗共赏、创新及纯消费等特征,并随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借助网络自媒体促使其生产成本越来越低,依托各种流行体、甄嬛体、咆哮体、火星文、微博体等使得其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借用的微信、微博、QQ群、飞信等平台网络媒体使得其更迭速度越来越快,大众传播媒介促成的社会化、信息化使得其涉及领域越来越广的特点。校园流行文化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意识文化三类[1],行为文化、游戏文化、外来文化、语言文化、网络文化和服饰文化[2],均通过表现出“我”的内涵,用批判和怀疑的眼光看待事物,摆脱外在的束缚和干涉,追求自我和叛逆参与校园意识文化。

3.功能:校园流行文化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校园的主体,也是流行文化的主力军,更是校园流行文化最重要的接受者、传播者与创造者。校园流行文化的传播能促进学生个体间的情感认同,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影响。通过校园流行文化可以促使大学生及早把握人生新阶段,可以深化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不断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赏力与修养,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解决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设问题[3]。

二、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流行文化中主体作用的现实分析

1.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科学的发展指明方向。针对当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各高校正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气魄,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大力推进文化软实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育人,文化育人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学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校园流行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精华、糟粕两面性。引导学生追求良好的、健康的校园流行文化,抵制腐朽的校园流行文化,弘扬优秀文化,精心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2.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涵盖物质、学习、语言、休闲等多方面的校园流行文化,正在潜移默化的地影响着现代大学生思想及观念的形成,滋生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势必影响高校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党建工作。中共中央关于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提出“党管文化”的重大课题和战略任务。这鲜明地指出,高校各党组织有责任管好、引导好校园流行文化。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员的主体应着重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教育,培育并发挥先进性和模范先锋作用。大学生党员融入大学生群体本身,并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较高的主流价值观、较强的文化自觉性,可鉴别、弘扬校园流行文化,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的、积极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前进。

3.师生认可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本课题组针对该议题在H高校做了1000个随机问卷调查,回收950份有效问卷,其中270份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或者党员(党员组),680份为共青团员、群众(非党员组)。在“学生党员、教师是校园流行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角色”上,党员组与非党员组观点基本一致:党员组、非党员组分别有79.85%、75.39%赞同“学生党员为主、教师协助”。在“学生党员在校园流行文化建设中的角色认同——主导者、引导者、支持者、旁观者”上,党员组的比例依次为38.27%、45.7%、12.91%、4.12%,非党员组的依次为35.79%、43.5%、14.35%、6.36%;两组认为主体作用即“主导或引导”作用分别占83.97%、79.29%。此外,调查发现学生党员在校园流行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用发挥平台不足、少数党员文化素养偏低、监督评议机制不完善等。

三、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流行文化中主体作用的实现路径

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流行文化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任重而道远,是高校内涵式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党的建设的战略课题,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需要学校整体布局,党务工作者教育好、培养好、引导好学生党员,做好源头性工作。需要注重过程教育和引导,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文化自觉和校园流行文化的自觉力、分辨力、创造力。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在机制保障下,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从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方面加以引导。

1.做全源头性的顶端设计。把好党员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开关,是发挥大学生党员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弘扬主流文化,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要务。一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针对流行文化,研究推送主流校园流行文化,找准校园流行文化的网络文化、媒体宣传来源,加以分析、正确引导,及时批判糟粕文化、揭露其不好动机,是大学生党员区分校园流行文化的关键。在大学生中,特别是大学生党员中,通过思想研讨、理论学习等普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非法等其他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是建设主流校园流行文化的前提。另一方面,做实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发展及培养,针对高中入党程序欠完善的情况,着力对其衔接教育、励志再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和文化修养,是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必然要求。“两课”教师、党务工作者、思政工作者,甚至是专业课教师,应及时将主流校园流行文化掌握并应用到授课的传道解惑中,做到文化育人,是研究接纳校园流行文化的根本。

2.做实过程中的系统引导。要改变“学生党员中发展,轻培养”的怪状,必须保证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党务工作者,应针对校园流行文化创新党建工作新机制,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团结带领大学生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落实支部建在班上的要求,主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的作用。结合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创先争优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利用五四青年节、建党日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建设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学生党员骨干队伍。选派学生党员到社区、公司等挂职实践,辨别需要和发展的校园流行文化。培养学生党员的文化自觉、“意见领袖[4]”的“媒介素养”[5],只有主体对文化发展具有理性的认识和自省、反思的精神,即具有文化自觉的意识,自觉的文化才能最终形成[6]。加大大学生党员对校园流行文化调研、鉴别、剥离、比较、分析和对策等议案能力的考核力度。通过党支部、党员队伍和大学生党员层面,谋划有针对性的主题文化活动及思想研讨会,引导学生辩证吸收校园流行文化,提高大学生党员主体作用发挥的实效性。

3.做细校园里的氛围营造。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坚持党建带团建,拓展党建工作新载体新平台,加强与团学组织、社团协会、公寓楼宇单位的合作交流。做到党建进社区、进班级、进社团、进楼宇,在团组织、学生组织中设立开展绩效考核的党小组,大学生党员应参与到团学组织中策划校园文化活动,在主题团日活动中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评论,在兴趣社团等组织中弘扬主流校园文化,在社区、楼宇及网络中掌握校园流行文化并借助宣传海报、手机党校、指尖媒体等推送主流校园流行文化。建立健全科学的大学生党员考核制度,促使大学生党员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7]。大学生党员定期总结分析校园流行文化实际情况,辨别文化、辩证看待,针对某一校园流行文化主题开展思想研讨会。注重实践教育的功能和实践育人的实际意义,对学生党员提炼校园流行文化中的结晶和精华,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引导大学生内化和吸收主流校园流行文化。

[1]徐仙君.大学生流行文化教育导向机制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80.

[2]王颖.我国流行文化研究述评[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5):137-144.

[3]郭宪.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培育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4):94-97.

[4]徐兵,李安英.微博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与舆论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上):80-83.

[5]金石.对新闻即时评论者的媒介素养现状的思考[J].新闻知识,2009(9):112-113.

[6]陶倩.志愿文化:从自在走向自觉[J].思想理论教育,2012(8上):9-14.

[7]崔桂武.关于建立大学生党员考核制度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卷(4):146-147.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学生党员校园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