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政治学院:强军铸魂锻造新型方阵

2014-09-04 03:31
当代陕西 2014年6期
关键词:演练军事部队

文/窦 琨(本刊记者)

西安政治学院:强军铸魂锻造新型方阵

文/窦 琨(本刊记者)

传承培养军政兼优“举旗人”理念,紧贴军事斗争做教学改革的“探路者”,将战斗力标准作为办学育人的“硬杠杠”。

4月21日,在秦岭山里,一场由西安政治学院组织的军政综合演练在滂沱大雨中吹响了号角。此次演练代号为“秦岭砺兵—2014”,来自全军第五期基层政治工作(指导员)培训班的130多名学员,在漫天风雨中活现了一幕幕信息化条件下的“鏖兵图”。

组建于1977年的西安政治学院,是全军政治工作专业门类最齐全、培训对象覆盖面最广的政治院校。建院37年来,他们秉承铸魂强能、姓军尚武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持续开展军事斗争政治工作准备教学。累计向全军部队输送了12万多名政工干部,被誉为“新时期抗大”。

“‘姓军为战’是军队的根本属性,‘聚焦打赢’是军校的使命担当。面对军事斗争的鲜活实践,我们政治院校教育必须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坚持教为战、学为战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更加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院长张本正说。

培养军政兼优的“举旗人”

1978年6月,刚成立不久的西安政治学院首期300多名政治学员被拉到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青化砭镇上,在这里,他们聆听了军事教员李思齐讲授著名的青化砭战役。在“三战三捷”旧址开展战例研究现场教学。

这堂课为西安政治学院指明了办学方向:政工干部不仅要做政治工作的明白人,还要做懂军事、能打仗的指挥员。这堂课,也被写进了西安政治学院的院史。

从此,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军队建设面临多大挑战,党委班子怎么调整,这一办学方向始终不曾改变。

“学院最初设立的7个教研室中,军事教研室就占2个。为了加强军事教学力量,首批来自军事院校资深教员、基层部队的团长、参谋长、营长等一线指挥员的83名全军优秀的军事干部从四面八方向西安集结。这些人后来成为学院军事理论、军兵种知识、合同战术、军事地形学等课程的主讲人。”学院第一批创业者、老教授郝应禄回忆说。

“军人不能选择战争的时机,却要时刻做好迎接战争的准备。”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一场“如何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政治工作如何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有所作为”的大讨论在学院上下掀起。随着讨论的深入,一系列以培养适应高技术战争需要的合格政工干部为目标的办学举措接连出台:组织专家教授深入总部机关、军兵种部队开展大调研,开设《军事斗争准备中政治工作》《现代战争中心理战研究》等课程和专题讲座,武装冲突法、军事心理学、外军政治性工作等10多个学科成为人才培养新学科。

为应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时代课题,学院又确立了培养“政治强、业务精、懂军事、善创新、纪律严、作风实”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总目标,总结形成了“教为战、学为战、研为战”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政治军官任职教育模式、加强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教学研究,开启了培养适应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需要的高素质政治工作指挥和参谋人才的大幕。

2013年3月11日,在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后,学院围绕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政工人才,迅速制定《关于构建强军目标教学体系的实施意见》,形成由“举旗铸魂、强能制胜、职业养成”三大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创新了由战例教学、想定作业、综合演练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修订了79门核心和主干课程标准,整合了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战略思维培养等一系列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科研、管理、保障、考核、评估等“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制度机制,强力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

“37年的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学院要把培养军政兼优的坚定举旗人、打赢接班人、优秀带兵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一代代传承接力下去。”学院政委薛保国说。

面向实战改革教学模式

“各攻击分队注意,一排左翼主攻,二排右翼助攻,三排穿插迂回,心理战小组在主攻分队后跟进,各分队发起冲击!”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三发红色信号弹升空,官兵们喊杀着向敌阵地冲去……

在“秦岭砺兵—2014”军政综合演练的5天4夜里,在导演部的统一导调下,连续展开了伏击战中的组织动员、遭遇战中的心理防护、搜剿行动中的法律运用等12个大项演练课题和42个战时政治工作科目。

这样的演练已连续践行了10年。在构建军政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不等不靠、大胆探索,趟出了一条演练教学新路。

去年3月,学院组织师旅政治部主任轮训班学员走进第二炮兵某部,实地参观先进武器装备、观摩导弹发射流程、聆听专家讲授“大国重器”的战略威慑,学员们群情振奋,“打赢”信心倍增。

这种活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大手笔”,已经成为教学的常设内容。多年来,学院与陆海空、二炮等15个一线作战部队“联姻”,建立常态化教学联系点,开展现地体验式教学。与此同时,与国防大学、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等全军13所中高级指挥院校建立联教联训机制,开展跨专业、跨兵种、跨地域的衔接教学。

如今,学院教学改革的《武装冲突法》《延安革命传统教学》《联合作战政治工作》等一系列课程喜获“国家精品课程”“军队优质课程”,《构建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等3项优秀教学成果获军队级一等奖。

让教学科研成果在三军部队落地生根,是学院一代又一代人始终不渝的追求。2010年5月,军事法学系女教员徐朋到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代职。她发挥专长,跋涉14000多里,坚持送法下基层,授课辅导80余场,为2万余名官兵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协助解决涉法问题50多起。部队参加“和平使命—2010”上合组织联演,她作为法律顾问,协调地方海关、检验检疫局、铁路公安等单位,为参演部队顺畅通关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切为了提升战斗力

1月26日,西安政治学院决定撤销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消息一出,立刻在学院引起轰动。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军队政治工作、军事是学院成立时就开设的六门专业课,被老教员们亲切地称为“老六门”。2003年被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至今已培养了40多名研究生。撤销这个授权点,别说这个专业的老专家、老教授,就是普通官兵都感到很惊讶。这个专业有传统,为学院争得了不少荣誉,心中难免不舍。学院党委在全面评估时感到,这个专业军队需求量不大,吸引力不强,军事特色不够鲜明,与军事斗争准备联系不够紧密。

西安政治学院组织学员“实战”演练

“办学育人不能打人情分,要时刻用战斗力的标准来衡量!”学院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毅然作出将政治经济学专业撤销的决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战斗力标准这个过不去的“硬杠杠”,一些课程被优化,有的甚至停课。有着10多年历史的文秘系和文化教研室相继被砍,曾经热门的计算机、外语等多个学科专业调整重组,与之相对的是战时政治工作教研室、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教研室、基层政治工作教研室等应运而生,《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法律支持与保障》《联合作战政治工作研究》《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等成为教学科研的主攻方向。“教之本在师”。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一次次抬高执教“门槛”。

去年秋季开学伊始,一场教学岗位练兵比武竞赛让全体专任教员绷紧了“神经”。学院成立40人的听查课专家组,不定期听取每名教员的授课情况,围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风教态等五项指标现场打分,当面讲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校园网专题网页和营区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教员授课得分和各系平均成绩、排名……期间,他们组织专家听查了4420节次课堂教学,遴选20名教学尖子集中观摩评审,推选产生10名教学标兵和3个优秀团体。充满“火药味儿”的大比武,使得两个系没有一名教员入选“前20”,被“剃了光头”。

2013年6月25日,310名基层政治工作(指导员)培训班学员在即将毕业时接受了一场特殊的毕业考试。监考官是来自总部机关和济南、成都、兰州军区作战部队的领导以及国防大学、南昌陆军学院等院校的专家教授组成的联合考核组,他们随机设置情况,现场抽点问题,通过综合知识面试、业务知识笔试、队列体能考核、想定作业实施等,全面检验学员的军政综合素质。

“这次‘大联考’是学院主动向总部申请的,就是要彻底改变‘自己教、自己考、自己评’的育人模式,目的就是培养靠得住、用得上、过得硬的强军人才,由部队说了算,让实战来检验。用战斗力标准这把尺子校正教风、学风、研风、考风,因为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张本正说。

book=36,ebook=31

猜你喜欢
演练军事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A卷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