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经验践行群众路线

2014-09-04 03:31张帆
当代陕西 2014年6期
关键词:干部基层群众

紫阳经验践行群众路线

主持人:张金菊 《当代陕西》总编辑

嘉 : 郑宾梦熊 委省农工办主任

贵孝 行省政学院副院张长、教授

作协原副主席、莫作 家 、 导伸演 省

建康 社省科院农村发王展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进蒙 委省党校副教授张、博士

康市委党校常张务 副 校 长 、宁副 教 授安

张金菊

郑梦熊

张贵孝

莫 伸

王健康

张进蒙

张 宁

紫阳做法真实有效

《当代陕西》:紫阳8年探索 形成了一套联系服务群众的“五个一”工作法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认可。各位专家如何看待紫阳的做法。

张 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却很难;而让大家都来做,做出成效,形成风气、形成长效制度和机制,则更是难上加难!紫阳“五个一”工作法在这方面大胆探索和创新,实践证明做法很真实,很管用,很有实效。它在县域范围内带来新变化、形成新气象、创造新局面,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王建康:“五个一”工作法主要有三大贡献:一是使基层党委政府运行能够建立在对民意精准把握的基础上,保证了社情民意上得来,政策服务下得去;二是解决了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干部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联机制;三是解决了党务政务、权力运行灰色地带太多的问题。

张进蒙:紫阳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真正抓住了基层群众工作的三个难点问题,即群众利益诉求问题、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组织问题。从短期效果来看,较好地达成了此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目的;从长远效果来讲,为探索群众路线在县级层面如何走、走多深、走多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张贵孝:紫阳“五个一”工作法,实质上体现的是爱民、为民、利民的公仆情怀,即深怀爱民之情、恪守为民之责、多做利民之事。有了这种公仆情怀,才能做到联系群众经常化、服务群众常态化。“五个一”工作法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政治风采;不仅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一种崇高境界。

莫 伸:首先,紫阳“五个一”工作法开创了非常好的先例。从现象上来看,从我接触的层面上来看,力度之大在我所接触到的做法中还没有过,这值得肯定;第二,紫阳不是单方面解决某一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单方面解决一个问题有作秀之嫌,紫阳的做法是全方位的,可以感受到紫阳县委县政府在实心实意做这个事情。

执政理念凸显强烈的改革意识和鲜明的创新精神

《当代陕西》:“思路决定出路”,紫阳做法之所以真实有效,顶层设计的理念至关重要。紫阳做法在理念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张 宁:紫阳的做法凸显了一个核心理念,即:群众需要就是指示命令,群众利益就是根本导向,群众支持就是最大的政治,群众满意就是最高标准,并在执政理念和实践结合上找到了对接点、着力点,实现了工作重心与百姓需求的对接。

王建康:紫阳紧扣“为民务实清廉”,初步构建了一个县镇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模式,实现了县镇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治理模式的现代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紫阳“五个一”工作法把“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落到实处,体现出强烈的改革意识和鲜明的创新精神。

张进蒙:紫阳把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开展基层工作的前提和依据,找准群众切身利益之所在,以此作为党委、政府进行领导决策和工作部署的依据,有效促进和实现了领导决策的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这种执政理念是值得肯定的。

莫 伸: 紫阳能将民意作为党委、政府决策的依据,这样的执政理念难能可贵。没有民意民主,正确的决策就是无源之水,但有了民意源泉,不能转化成有效的政策,同样无济于事,紫阳“五个一”工作法恰好解决了这道难题。

张贵孝:时刻不忘群众,坚持为民服务,是紫阳“五个一”工作法的核心所在。正是这一执政理念,让“五个一”工作法既简单又不简单,既平凡又不平凡,而且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了成效。

方式方法与时俱进

《当代陕西》:当前 形势在变化、环境在变化、群众在变化、民意在变化没有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载体渠道的变化创新 就无法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如何看待紫阳做法中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

王建康:信息时代有一句话是“世界是平的”,紫阳能够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起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化、多元化的信息网络和电子政务党务的服务体系,将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人口居住分散的旧紫阳变成一个信息流动、上下连接、及时化、畅通化、高效便捷的新紫阳,实现信息畅通、高效,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实现快速、常态和有效的联系,难能可贵。

郑梦熊:紫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搞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据我所知,在全省基层党委、政府应该是第一家。一方面,它克服了因为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多元化导致的联系群众难的问题,民意调查覆盖率达到94.3%;另一方面,克服了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的弊端。这样就保证了选人用人是在多数群众的信任中选人,选出的人是大部分群众满意的人。

张进蒙:联系服务群众问题的解决是系统、全面、复杂的工程,长期要靠制度和法律建设,中期要靠政策制定与落实,短期需要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紫阳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载体和平台,坚持主动给群众送政策,强力推进行政审批职能整合,推行全天候为民服务,把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用新手段和新方法对县级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进行了创新尝试。

一套科学高效的制度体系

《当代陕西》:一个好的做法要想跳出“活动时轰轰烈烈 活动后冷冷清清”的怪圈 往往要靠制度来巩固。紫阳做法在制度建设上有什么亮点

张 宁:紫阳县从要求乡镇干部“面对面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手把手引导群众谋发展,心对心进组入户维护稳定”,实现基层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无缝对接”和“全覆盖”,到县级领导“包镇联村抓示范”、县直部门“包村联组抓帮扶”的工作机制,制度上下贯通一体,形成了一套整体性、综合性的制度机制,这就保证不仅能把实事做出来,而且能够长久地做下去。

王建康:大到社情民意调查,简政放权,规范权力运行,建立权力清单,小到干部开通政务微博、微信,相关考核激励机制,应该说紫阳通过“五个一”工作法建立了一整套闭合的相互支撑、协调的高效运转制度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解决了长期以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动力不足、方向不明、手段不强的问题,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张进蒙:紫阳做法在组织关系和工作制度层面上扫除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土壤。一方面,紫阳建立的以民意为导向的一套选人用人制度,在考核上强调群众评价,任用提名上强调民意基础,干部升迁上的群众满意率一票否决,使群众对干部选任有更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通过“干部包联全覆盖”的制度创新,基层群众遇到的突出问题就实实在在地呈现在干部面前,通过“严格督查促落实”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倒逼干部为群众解决问题。 “五个一”把干部和群众变成了“命运共同体”,推动干部不仅身要到基层,而且心也要到基层,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也就难以为继。

践行群众路线的样本

《当代陕西》:紫阳做法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认可 中央督导组评价其回答了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怎样走、走多远、走多深的问题。通过此次研讨 剖析紫阳经验 能为今后践行群众路线提供怎样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和范例

王建康:我认为紫阳经验有三点启示:一是只有建立多渠道、系统化、信息化的社情民意调查体系,才能实现党员干部的耳聪目明;二是只有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的群众评价党员干部机制,才能让党员干部“眼睛向下”,保持先进性;三是只有建立规范化、公开化、高效化的党务政务服务体系,才能让党员干部一清二白。简政放权,明确程序,公开权力运行,既方便了群众,也解放了干部,让干部从过去出力不讨好,左右不得好的尴尬处境中摆脱出来。

张进蒙:紫阳“五个一”工作法的重要启示在于,在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持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培育和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和自主能力,探索如何把干部联系群众的过程,拓展为人民群众参与制定政策、参与社会管理的历练过程。在这样的实践中,进一步让党政部门、群众性组织和群众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格局,尝试建立一个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看,紫阳经验为县域基层探索如何实现社会多元共治提供了一个典范样本。

郑梦熊:当前,中央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协商民主,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是啥关系?我认为,走群众路线的过程,也是民主的过程,应是双向反馈而不是单方面的。协商在基层最重要,协商民主应是从基层向上协商。目前协商民主还没破题,尤其是在县一级还没有好的思路,紫阳县是不是可以在这方面加以思考,深挖一下,在一个县域内,怎样能将协商民主作为县委政府、作为执政党常态化的行动?这也许对完善“五个一”做法有裨益。

莫 伸:我认为,紫阳做法最核心的东西是初步解决了干部眼睛向下、心向下的问题。我们党想解决这个问题已想了很多年,也尝试了很多回,如果紫阳做法确实成功且效果持久,那它不仅是革命性的措施和变化,甚至是堪称伟大。眼睛向上还是向下,决定着我们党将来有没有希望,决定着我们党生死存亡。紫阳做法很有价值,但要把这种做法全面推开,还需要有很多事情来做,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深入探讨完善。

(整理/张帆)

book=28,ebook=23

猜你喜欢
干部基层群众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走基层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