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4-09-04 08:45万中耀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清创负压骨科

万中耀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万中耀

目的 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6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3例, 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 观察组给予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5.26±3.12)d、创面愈合时间(15.42±3.52), 均短于对照组患者,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94%(31/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22/33),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62, P=0.023<0.05)。结论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可缩短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骨科创伤患者;持续封闭负压引流;临床应用骨科创伤患者常伴随有大面积复杂性软组织缺损, 且多因局部引流不畅及组织感染坏死等而造成的伤口得不到有效愈合, 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因此, 给予及时清创及引流尤为重要[1]。为了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特选取66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以来收治的66例骨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 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3例, 对照组:男21例, 女12例, 年龄21~62岁, 平均年龄(51.5±30.5)岁,病程4~30 d, 平均病程(17±13)d, 18例车祸伤, 8例高空坠落上, 5例刀伤, 2例其他伤;观察组:男19例, 女14例, 年龄19~60岁, 平均年龄(50.5±31.5)岁, 病程5~29 d, 平均病程(17±12)d, 20例车祸伤, 6例高空坠落上, 6例刀伤, 1例其他伤。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首先, 彻底清创患者创面、切除坏死肌肉组织、筋膜及异物。然后, 植入VSD敷料, 采用0.9%氯化钠与75%乙醇溶液清洗创面周围皮肤, 根据创面面积作相应裁剪与拼接, 将VSD敷料裁剪成于患者创面大小相同的形状, 敷贴与患者创面。拼接时, 采用4.0丝线进行缝合, 确保VSD材料可充分接触创面, 以防死腔发生, 确保充分引流。再次, 在患者创面周围缝合VSD,距创面约3 cm处引出硅胶引流管。最后, 对创面周围皮肤进行清洁及干燥处理, 利用半透明膜封闭硅胶引流管与VSD,其黏贴应超过创面周边3 cm。连接负压瓶和引流管, 通过中心负压吸引, 调整负压至30~40 kPa, 通过敷料收缩露出管型,以作相应液体引流。约4~8 d后, 打开VSD敷料, 依照患者创面具体情况实施合理植皮或更换VSD敷料。密切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住院之间及创面愈合时间。

1.3 疗效评定 将其疗效分为优、良、差三级, 优:患者伤口无感染现象, 且自行愈合, 无需进行再次处理;良:患者伤口基本未感染, 基本可自行愈合, 创面分泌物减少, 且有新鲜肉芽生长, 应更换VSD敷料;差:患者伤口出现感染,且创面情况恶化, 需再次进行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用χ2检验, 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5.26±3.12)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23.41±2.89)d,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6, P=0.032<0.05);且创面愈合时间(15.42±3.52)d短于对照组患者(22.52±5.41)d,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52, P=0.014<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94%(31/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22/33),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62, P=0.023<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骨科创伤常合并皮肤软组织大面积损伤, 其治疗或创面感染率较高。因此, 应给予及时清创及彻底引流。长期以来,临床中常采取传统处理方法, 对创面进行彻底清洗, 并反复换药。此种处理方法不仅加重医疗人员工作量, 更为重要的是在反复换药过程中极易增加创面感染率, 延长创面愈合时间, 且增加患者痛苦, 影响治疗效果[2,3]。近几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技术是一项处理复杂软组织缺损及创面感染坏死的有效手段。主要是利用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对创面充分填充, 形成较全面的引流中介环境, 进而形成高效的引流体系, 具有较好的隔绝空气污染性能, 同时也能够为后期的高负压患者创造良好条件[4,5]。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给予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处理方法, 患者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且临床优良率(93.94%)均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 表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处理方法疗效确切。但在实施该项技术时, 应确保彻底清创、止血, 避免由于清创而更换引流的发生;必须严密封闭, 以防持续引流不畅现象的发生;患者治疗过程中还应给予充足营养支持,避免营养不良而影响创面恢复。

[1] 朱磊, 李国庆, 王来斌,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7):534-535.

[2] 田利军.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分析.河北医药, 2012, 34(16):2478-2479.

[3] 吴增平, 陈剑, 蒋忞,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19):2129-2130.

[4] 刘鹏, 叶发刚, 律玉臣,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效果观察.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9):1071-1072.

[5] 王福忠.骨科创伤中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6):558-559.

2014-04-10]

474150 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骨外科

猜你喜欢
清创负压骨科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水动力清创系统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