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轮状病毒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4-09-04 03:34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婴幼儿粪便

张 敏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1)

腹泻病是对小儿健康威胁较大的常见多发病,轮状病毒(RV)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急性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以前都曾感染过[1]。本文对2013年9月—2014年3月来院就诊的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探讨轮状病毒腹泻的性质和引起腹泻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状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门诊腹泻患儿粪便标本437例,年龄0~14岁,分为0~6个月阶段,6个月~2岁阶段,2岁~14岁阶段,均为初诊患儿,取材前未使用任何抗菌药物。

1.2 试剂与仪器

日本Olympus显微镜。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检测原理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及免疫层析技术,试剂含有被预先固定于膜上检测区(T)的轮状病毒抗体和包被在聚酯膜上的轮状病毒抗体乳胶混合物。阳性时,样本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和乳胶颗粒包被的轮状病毒抗体结合形成Ag-Ab-乳胶复合物,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到达检测区(T)与事先包被的轮状病毒抗体反应,出现一条红色的条带。

1.3 研究方法

留取患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测和轮状病毒检测。粪便常规检测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2],观察粪便颜色和性状后,挑取异常部分用生理盐水适当稀释,滴加到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10个低倍和高倍视野;轮状病毒检测,水样便和蛋花汤样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吸取50 μL、糊状便挑取50 mg至装有稀释缓冲液的塑料小瓶,充分摇匀,折断盖帽,弃去前2滴,将测试卡平放,垂直滴加2滴(约80 μL)与加样孔(S),10~20 min内判断结果。

测试卡出现两条红色条带,一条位于质控区(C),一条位于检测区(T)内为阳性,表明样本中含有轮状病毒;只出现红色质控线为阴性,表明样本中未检测出轮状病毒;测试卡不出现红色质控线为无效,应重新检测。

2 结 果

对437例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阳性184例,检出率42.1%。将0~6个月婴儿阶段、6个月~2岁婴幼儿阶段、2岁~14岁幼儿阶段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认为6个月~2岁婴幼儿阶段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阶段轮状病毒检出率

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以11、12、1月份最高,分布构成比分别为22.3%、31.5%、21.2%,且阳性标本的粪便性状多为蛋花样和稀水样,镜检脂肪球阳性率最高达99%。本组资料阳性率高于其他文献报道[3],可能与所收集的标本均为未经任何治疗的门诊患儿,且临床医生要求粪便轮状病毒检测有关。见表2。

表2 不同月份轮状病毒检出率及其镜检结果

3 讨 论

轮状病毒(RV)属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最早由澳大利亚学者Bishop于1973年在电镜下观察急性腹泻儿童肠上皮细胞时发现,因形似车轮而得名[4]。完整的病毒颗粒呈圆球形,由衣壳蛋白包绕基因组核心构成,基因组由11个不连续的dsRNA节段组成,分别编码6个结构蛋白(VP1-VP4,VP6、VP7)和5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5),根据VP6的抗原性,将其分为A-G 7个组。其中,A组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最重要病原,俗称“秋季腹泻”。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87万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B组轮状病毒由中国洪涛等人发现,主要感染青壮年,70年代在中国曾造成大规模爆发性腹泻流行[5]; C组轮状病毒主要感染青少年,引起散发病例。

轮状病毒呈世界范围分布,腹泻患者与无症状带毒者是其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还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急性期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病后可持续排毒4~8 d。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全球以寒冷季节为高发,中国多发生于秋冬季,但高峰季节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扬州地区轮状病毒的发病高峰始于11月至次年1月中旬,高峰期最高检出率达78.3%。

本研究中年龄最小者27 d,最大14岁,将437例腹泻患儿分成3个年龄段,由表1可知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6个月~2岁段,高达66.7%,与有关报道基本相符[6]。不同年龄段轮状病毒感染发病率不同,可能与机体内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消长有关。6个月以内的婴儿多为母乳喂养,可通过乳汁获得分泌型IgA、非免疫球蛋白性病毒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通过胎盘从母体带来的特异性抗体,使得婴儿不易感染或感染后无症状或症状很轻[7]。而6个月~2岁婴幼儿体内来自母体的获得性抗体自6个月后逐渐消失,而且这个时期开始减少或完全停止母乳喂养,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加上与外界接触日益广泛,又缺乏听从指导意识,于是形成轮状病毒感染高发期,且最严重的症状都会出现在这个年龄阶段。2岁以上小儿随着机体免疫系统的日益成熟,曾经有过感染史的儿童体内还产生了抗体,对一部分再次接触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故感染率有所下降。

轮状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造成细胞的空泡变性和坏死,小肠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不规则缩短,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水样腹泻[8],同时发生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特别是乳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造成脂肪消化不良,导致粪便中脂肪球增多。因病毒未直接侵袭肠壁造成肠壁局部炎症的发生,无黏液脓血便。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轮状病毒发病高峰季节,阳性粪便标本的性状几乎都是稀水样和蛋花样,镜检脂肪球阳性率最高达99%。因此,粪便标本的性状与轮状病毒阳性率有明显的关系,在高发季节,对稀水样或蛋花样便,镜检见脂肪球,无或偶见白细胞的粪便标本还要检测轮状病毒,以明确诊断,指导临床用药,有效地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目前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卫生条件及营养状况的改善并不能减少其发病率,因此预防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应鼓励母乳喂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临床医生应重视轮状病毒的检测,早期发现和隔离患者,避免交叉感染。

[1] 郭建伟, 许昌林, 陈劲松.2 118例婴儿腹泻粪便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浙江检验医学, 2012,10(2): 16.

[2] 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96.

[3] 张静, 刘庆铃, 熊德栋, 等.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对于婴幼儿腹泻的重要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9): 1001.

[4] Bishop R.Rotaviruses and vaccines[J].Lancet, 1999, 353(9167): 1860.

[5] Hung T.Rotavirus and adult diarrhea[J].Adv Virus Res, 1988,35: 193.

[6] 王婷婷.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7,14(31): 4288.

[7] 杨凌云.母乳中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作用[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5, 32(3): 174.

[8] 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6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92.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婴幼儿粪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
一起兔轮状病毒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