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携手前海 重谱媒介浪潮

2014-09-04 08:01陈芬
中国经济信息 2014年16期
关键词:报业时政界面

陈芬

有人如此总结,2014年传媒界的两件大事:即澎湃新闻和前海传媒。

用“解救纸媒”来形容时下资本密集的两家新兴传媒公司,已经成为业界的共同话题。

7月22日,一个名为“澎湃”的新闻产品正式上线国内市场。澎湃之名,取自英文paper。这是上海报业集团年初宣布重组改革后的首个新媒体产品,被上海报业掌门人裘新视为上海媒体改革的突破。

7月23日,也就是在“澎湃”正式登陆市场的第二天,前海国际新传媒有限公司在前海管理局正式揭牌。

作为政府投资新媒体平台的两个代表,澎湃新闻、前海传媒甫一出现,就引来了热议无数。一方面,与国际媒体一样,当下的中国新闻业也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化与社交式正成为主流。另一方面,两大巨头作为官媒平台的身份也备受关注。

专注时政的澎湃

专注时政的澎湃新闻落地于上海还是让部分业内人士有所疑问。从澎湃诞生的短时间内所掀起的话题效应来看,与之能够对比的类型化产品当属落地北京,由胡舒立团队创办的财新传媒。

在上线首日,“澎湃”CEO邱兵那篇《我心澎湃如昨》的创刊词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诸多讨论,褒贬不一。这篇创刊词以“谨以这段文字和这个互联网产品献给我们恋恋不舍的1980年代”为题记,以“我心澎湃如昨”为结束语,文艺范十足。显然在邱兵讲述的这个哀伤的1990年代的大学爱情故事之外,人们更关注“澎湃新闻”如何实现自己的定位:专注时政与思想。澎湃认为,这是目前中国读者急需,但又稀缺的新闻产品。

在手机上下载“澎湃新闻”的APP,打开后,首先弹出来的是澎湃新闻自我定位的界面。在这个界面上,澎湃引用了陆定一对于新闻的定义:“什么是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思想很重要码? 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十分贴合地解释了澎湃新闻号称“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主打时政新闻与思想分析的定位。

势头甚猛的澎湃新闻并不是上海报业的惟一项目。根据上海报业掌门人裘新的构想,该集团未来的新媒体战略将集中于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通过优质原创内容吸引流量,依靠海量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第二种是面对窄众人群,以高度专业化的内容和精准服务获得用户付费收入。采用第一种模式的就是《东方早报》的“澎湃”项目,第二种模式则涉及仍在筹备中的“上海观察”和“界面”两个项目。

据悉, “界面”负责人为财经资深媒体人、《第一财经周刊》创始人何力。据何力介绍,2014年“界面”将上线的三项业务:一个精品商业新闻网站,一个专业投资咨询平台和一个商业专家情报数据库。

业界人士分析,“澎湃”项目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一方面是由于它所依靠的是上海报业集团,这个带有浓郁党报性质的国有媒体大鳄;另一方面,《东方早报》凭借揭露乳业中的三聚氰胺等重磅报道,已同财新、南方报业等一起,成为新闻业的标杆。上海报业希望借“澎湃”等项目,实现多个维度的突破。

不得不说的是,无论是在股权架构(该媒体鼓励员工持股并吸纳社会资本),话语方式还是传播介质(依托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方面,“澎湃新闻”和类似的产品在中国媒体痛苦转型期间,让人眼前一亮。

前海,差异化的尝试

继上海投资澎湃新闻后,国内第二个政府投资的新媒体平台即将在深圳诞生,新平台的运作方是前海传媒。前海传媒网罗了刘洲伟、金心异等媒体人,将与强大的网络集团合作,打造前海国际新传媒。前海传媒的控股股东是前海金融控股集团,由《21世纪经济报道》原创始人、总编辑刘洲伟出任前海传媒CEO。

据悉,前海传媒于今年6月中旬组建成立,将借鉴美国《赫芬顿邮报》的内容模式,主打手机客户端APP产品上线,在今年内将形成包括一个“泛金融类新闻资讯APP”、两个微信公众账号、一个泛金融新闻门户网站等4款产品的新媒体组合,未来还将视需要拓展产品链条。

相关报道指称,与上海对澎湃新闻的重视程度一样,深圳市长对此项目亦十分重视。作为控股股东的前海金融控股集团除注册的30亿元资本和手里掌握的百亿元资金外,还有500多亿元资本可以调度。在内容上,前海传媒与澎湃不同,将以金融报道为主。

刘洲伟出任前海传媒CEO的消息曝光后,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澎湃新闻”,成为前海传媒的热门比较对象。7月23日当天,刘洲伟在个人微博上发言称:“唉,被过度解读了。”想必这声感慨,多少也来源于媒体对于二者的热烈讨论与对比。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称,刘洲伟参与的新媒体项目应该和上海报业集团另外一个新媒体项目“界面”更为类似。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上,新华社副社长慎海雄表示,集新华社各部门之力打造的“新华社发布”总客户端。据悉,“新华社发布”将在年内建起800-1000个党政企客户端,最终建成国内最大的国家级移动客户端集群。

新华社这一动作之后,有人分析,官办新媒体将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北京新华社、上海澎湃+界面、深圳前海传媒。这几个项目的共同点是,同属于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的项目,由政府投资,天生就拥有着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有人如此总结,2014年传媒界的两件大事:即澎湃新闻和前海传媒。前者是国有报业转型后的作品,后者是经济区与区域广电机构的合作资本项目,共同高举创新、市场规律和新闻思维的旗帜。同时,作为还未显示出成熟的商业模式的项目,它们的未来如何发展以及效应如何,也都值得大家继续关注。

据报道,由刘洲伟牵头组建的前海传媒公司经营团队,未来将引入国内一流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作为股东,整合金融及网络资源,立足前海代言深港国际金融中心,面向全国及国际金融圈,把握全球新金融发展脉搏,塑造垂直领域影响力,努力为深圳争得新媒体时代传播话语权,丰富深圳金融服务生态链。

在新闻业不很景气的时代里,“澎湃”项目的初期投资达3亿至4亿元,其中一部分来自政府,一部分来自财团。带着满满当当4亿元投资,“澎湃新闻”带着新闻专业主义和理想主义,立志成为“中国第一时政品牌”。

不过,由政府力量主导成立的新媒体项目,历来免不了争议。作为转型期的重要探索,政府背景的新媒体项目,会成功吗?新媒体作者王记超发表评论:“号称引领风气之先的澎湃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作为国家新闻机构下的网媒,澎湃拥有另外一个被忽视的资源——时政新闻牌照,澎湃其实是垄断资源下的寡头竞争者。服务海量用户的网站应该是接地气,讲人话的;互联网上讲精英主义,是赚不到钱的。

但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澎湃、前海的出现,预示着传媒业面向互联网真正大手笔的自我革命、进化终于到来。从2004年WEB2.0开始,这十年互联网跌宕起伏,未来十年,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还会一波接一波,未来的巨大商机即在其中。

应该说,官媒打造新媒体平台,已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而要想赢,要赢得出彩,还要继续努力,我们拭目以待!endprint

猜你喜欢
报业时政界面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人机交互界面发展趋势研究
时政
时政
手机界面中图形符号的发展趋向
时政
时政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