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毛万春专访
——深化党建制度改革 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2014-09-05 09:28王化欣
当代陕西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机制干部基层

文/王化欣(本刊记者) 贾 永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毛万春专访
——深化党建制度改革 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文/王化欣(本刊记者) 贾 永

前不久,中央办公厅印发《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4个方面26项改革举措,明确今后几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标志着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蓝图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早在今年初,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和省委要求,省委成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积极有序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近日,《当代陕西》杂志记者专访了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组长毛万春。

准确把握改革的意义和方向

《当代陕西》: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是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基本遵循,标志着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蓝图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请您就此解读一下。

毛万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靠制度立规矩,因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五位一体”的体制改革一并列为全面深化改革六大部署,凸显了加强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性。

首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国梦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进程。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迫切需要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更好地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光荣使命。

第二,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党的建设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具有调整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党员行为、解决党内问题、维护党内秩序、集中并实现党的意志等功能。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在地包含党的建设制度和执政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此来引领和保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现实要求。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形成许多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巩固这些成果,需要我们加快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从而为实现改革目标凝聚更广泛的智慧和力量。

另外,从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角度看,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也是在所必然。前不久,省委书记赵正永同志发表《以“三正”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署名文章,提出“领导干部立身要正、组织选人用人要正、地方单位风气要正”的要求,而“三正”环境的形成,需要通过建立健全严而有力的制度体系来保障、来监督。

《当代陕西》: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把握?

毛万春:方向正确是推进改革第一位的要求。改革就要有方向,这个方向必须牢牢把握,否则会偏离改革本意。我觉得,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从大处讲,要把握两个方面:一个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我们的各项改革都要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过程。另一个是,要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就是要围绕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紧扣建设“三个陕西”的总布局,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重在聚焦体制机制弊端

《当代陕西》:我们注意到,这次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调“深化”二字。

毛万春:这表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必将聚焦体制机制的深层问题,向纵深开掘,从根源上革除制度弊端。改革的这种态度是坚决的,思路也是清晰的。

年初我们确定的改革任务,都从机制弊端下手,向体制问题开刀,处处体现决心,刀刀切中要害。

第一,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深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研判。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推动深化改革能力。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善干部选任机制和程序。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任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改进干部考核评价、选拔机制。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任职。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深化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生活保障制度,清理清查清退多处占用和超标准配备的住房、办公用房。改革完善政绩考核机制,深化“三位一体”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改进对领导干部提醒谈话、函询诫勉制度。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

第三,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长效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完善会议公文等相关制度。围绕反对“四风”,健全相关制度体系,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

第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聚集人才体制机制,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深入推进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营造优势创业环境,深入实施陕西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吸引省内外优秀人才来陕创业发展。

第五,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通过上级选派、跟踪培养、群众推荐等多种方式,创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养选拔机制。健全基层干部报酬待遇稳定增长机制。

第六,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委在本地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省内推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加强对重大改革推进情况的督促考核,强化监督检查,抓好跟踪督办。

要敢于破解制度改革的难点

《当代陕西》:今年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开工之年”,我们想了解一下改革的进展情况。

毛万春: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循序渐进的。我们按照“边设计、边施工、边见效”的节奏,分步推进、有序展开。今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任务共12项,截至目前已经完成5项,即将完成4项,正在推进的有3项,有的改革项目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具体来讲,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完善干部选任机制程序、破解干部选任“四唯”问题、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推进省直机关公务员末位查究等5项任务基本完成。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制度、加强镇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强省直机关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等4项任务即将完成。深入实施人才工程、健全人才向基层和艰苦地区流动机制、推进农村规模社区工作人员专职化等3项任务正在有序推进。

从进展情况看,我省改革具有三个特点:组织领导有力、推进措施管用、改革成效明显,可以说是高点起步,开局良好。

《当代陕西》:我省在改革实践中有哪些富有陕西特色的举措?

毛万春: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实际,加大创新力度,初步形成“6889”改革系列创新做法,就是出台从严管理干部“六项制度”、深入调研组织工作“八大难题”、总结推广基层党建创新“八个经验”、扎实开展选人用人“九项整治”。

所谓“六项制度”,是指选派省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县乡工作、加强基层干部管理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对新提拔领导干部实行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备案、省直机关公务员年度考核末位查究、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地安家和落实领导干部秘书管理。

所谓“八大难题”,是指如何把干部看准、选好、管严,如何提升农村、社区和非公党建,如何建立人才优先发展保障体系和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等组织工作的八个方面难题。

所谓“八个经验”,是指会同有关部门总结推广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党代表工作室”“党员积分制管理”“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有组织志愿服务”“广场问政”等全省8个方面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经验。

所谓“九项整治”,是指开展超职数配备干部、党政领导干部兼职问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裸官”岗位调整、“吃空饷”问题、干部档案涂改造假、领导干部“天价”培训等。

这些做法,针对性、实效性都很强,特别是“六项制度”的推行,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领导干部“走读”、“三门干部”缺乏历练、基层干部天花板现象等许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了干部群众的热切关切,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

《当代陕西》:从当前进展情况来看,在落实改革任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毛万春:改革,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创新,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今年我们各项改革工作势头不错,也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部门对深化改革重视不够,存在观望心态;有的部门停留在对党建日常工作修修补补上,在改革推进上形式表现多、实质推进少,特别是在着眼一个方面、一个切入点开展先行先试、突破难题上下功夫不够;有的单位和部门把推进党的建设日常工作混同于改革,用日常工作代替改革、淹没改革,等等。

深化改革就要深到内核

《当代陕西》: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渐进渐深的过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盘棋下一步怎么走?

毛万春:深化改革,必须要有深度,深到根系,深到内核,绝不能只停留在表层,更不能浅尝辄止。但改革越深入,难度就越大,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当前改革工作时,要着眼长远、未雨绸缪,及早研究谋划今后的改革工作。要对照中央《实施方案》和省委要求,进一步完善我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使我省改革与中央同频同步,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步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推向纵深,特别是要重点推进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一是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营造党内良好政治环境;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制度和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等制度。二是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强化党委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程序;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三是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试点,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完善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相关配套制度;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责任;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完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完善后备干部工作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落实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干部“带病提拔”等问题倒查机制;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二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完善干部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进一步规范考核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三是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突出培训重点,改革培训方式,加强学风建设,完善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培养干部办法。四是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坚持从严治吏,及时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完善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和免职、辞职、降职制度,大力推行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五是完善干部激励保障制度。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用人员管理制度。六是完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组织考察推荐和市场化选聘相结合,改进和完善市场化选聘方式,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制定相关制度规定,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

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强化各领域党建工作力度,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完善经常性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二是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三是完善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严格党员日常管理,严肃查处不合格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县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度。二是创新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扩大人才政策开放度,研究进一步创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广泛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来陕创业发展。三是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建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之间人才互通机制,完善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四是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方法,建立重业绩、重贡献的科学化社会化专业化人才评价机制。创新职称、使用、待遇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引导人才向基层、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

猜你喜欢
机制干部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走基层
皮革机制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