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与白芍脐中穴给药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2014-09-08 01:45吴修红胡妮娜李宝龙周海纯杨恩龙张淑香周忠光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膏剂赤芍白芍

吴修红,胡妮娜,李宝龙,周海纯,杨恩龙,张淑香,周忠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芍药为传统中药,从南北朝开始分为赤、白两种,2010版药典收录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 P.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主要为野生品;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多为栽培品。二者均来源于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生物基源上有很多共同特征,但在临床应用上有明显区别,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白芍则擅长于平肝止痛、养血调经。经典方剂桂枝茯苓丸中应用赤芍为臣药,现代制剂桂枝胶囊中则使用了白芍。课题组前期采用脐中穴给药方式明确了桂枝茯苓丸的镇痛、抗炎效果[1-2],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3-5],采用脐中穴给药方式,探讨赤芍与白芍两药物与桂枝茯苓方剂药理作用相关的镇痛、抗炎及活血方面作用异同。

1 材料

1.1 仪器

AB265-S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YLS-6A智能热板仪(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1.2 药品与试剂

赤芍、白芍、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等药材均购自于北京同仁堂(哈尔滨)药店,赤芍、白芍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孙慧峰副教授鉴定分别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veitchii和P.lactiflora的干燥根,其余各药材也均为正品。

散结镇痛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31005);二磷酸腺苷二钠(SIGMA公司,批号093K7010);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南开大学化工厂)。

1.3 动物

SPF级昆明种小鼠,雌性,体重18~22 g;SPF级Wistar大鼠,雌性,体重180~220 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提供,合格证号分别为SYXK黑2013-012、SCXK黑2013-004。

2 实验方法

2.1 赤芍、白芍及桂枝茯苓贴膜剂制备

赤芍、白芍贴膜剂:赤芍、白芍药材各0.5 kg,70%乙醇提取后,分别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收集20%乙醇洗脱部位,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后,冷冻干燥,加入基质,分别制成贴膏剂。

桂枝茯苓贴膜剂:取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分别粉碎(1∶1∶1∶1∶1),桂枝、牡丹皮提取挥发油,药渣再与其余各药物醇提,减压回收、冷冻干燥成干粉,加入之前提取的挥发油,再加入基质,制成贴膏剂。

2.2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的影响

取体重18~22 g的小鼠60只,雌性,根据体重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0.65 g/kg)、赤芍贴敷组(2.0 g/kg)、白芍贴敷组(2.0 g/kg)、桂枝茯苓贴敷组(4 g/kg)。将小鼠腹部用脱毛剂(非穴位组为背部)脱毛,以胸腹正中,胸骨柄上缘至外生殖器联线上3/4与下1/4交界点为中心贴敷给药,给药面积6 cm2/10 g。空白对照组贴敷同剂量的基质,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散结镇痛胶囊(0.65 g/kg),桂枝茯苓贴膏剂贴敷给药组分别脐中穴贴敷给予相当于原药材4 g/kg体重的桂枝茯苓贴膏剂,每日给药1次,连续7天。第7天给药1 h后,于左耳前后两面均匀涂抹二甲苯,右耳作空白对照。30 min后将小鼠脱颈椎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8 mm打孔器于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以两耳片质量差表示炎症程度,以组间t检验比较各给药组与模型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2.3 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分组及给药方式、给药剂量、给药周期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反应”的处理方法。于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0.7%HAc溶液0.15 mL/10 g,观察注射HAc后15 min内小鼠出现扭体反应次数。

2.4 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健康Wistar大鼠,雌性,体重180~220 g,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组及给药周期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反应”,给药剂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散结镇痛胶囊,0.45 g/kg)、赤芍贴敷组(1.4 g/kg)、白芍贴敷组(1.4 g/kg)、桂枝茯苓贴敷组(相当于生药2.7 g/kg)。第7天给药结束后1 h,腹主动脉取血5 ml,枸橼酸钠1∶9抗凝,以500 rpm离心5 min,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余血浆以4000 rpm离心10 min,制备贫血小板血浆(PPP)。用PPP调PRP中血小板数为4~6×108个/mL,取各组PRP 200 μL加入比浊杯中,温孵10 min,PPP调100%透光率,加入诱聚剂ADP(终浓度为10 μL/L)、胶原(终浓度为50 μg/mL)诱导,按比浊法测定最大聚集率。实验在采血后4 h内完成。

2.5 统计方法

实验中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均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3 结果

3.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药散结镇痛胶囊组和桂枝茯苓贴膏剂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赤芍贴膏剂组、白芍贴膏剂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有一定的作用趋势,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

3.2 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药散结镇痛胶囊组、赤芍贴膏剂组、白芍贴膏剂组和桂枝茯苓贴膏剂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赤芍贴膏剂组、白芍贴膏剂组和桂枝茯苓贴膏剂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白芍贴膏剂组相对于赤芍贴膏剂组有作用增强趋势,桂枝茯苓贴膏剂组无论相对于白芍还是赤芍贴膏剂组均表现出更强的作用趋势。结果见表2。

表1 赤芍、白芍脐中穴给药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的影响(n=10)

表2 赤芍、白芍脐中穴给药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n=10)

3.3 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药散结镇痛胶囊组、赤芍贴膏剂组和桂枝茯苓贴膏剂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芍贴膏剂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呈现一定的作用趋势,且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趋势更强。阳性对照药散结镇痛胶囊组、赤芍贴膏剂组和桂枝茯苓贴膏剂组虽各组之间作用程度有差别,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3。

表3 赤芍、白芍脐中穴给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n=10)

4 讨论

赤芍与白芍在临床应用较多,赤芍更擅长活血、凉血,而白芍则侧重于止痛、补血。王瑞等[6]研究显示白芍和赤芍不同提取物对于炎性水肿与炎性渗出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赤芍和白芍贴膏剂也显示有一定程度的抗炎作用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由赤芍组成的桂枝茯苓贴膏剂抗炎作用则呈显著性差异。赤芍贴膏剂、白芍贴膏剂、桂枝茯苓贴膏剂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止痛作用,3组作用强度上桂枝茯苓贴膏剂组最强、白芍贴膏剂组次之,但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赤芍贴膏剂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与赤芍的活血作用[7]相一致,差异具显著性;桂枝茯苓贴膏剂组也呈现相同作用,且作用强度有增强趋势;白芍贴膏剂组则无此作用。研究中赤芍及白芍的抗炎作用无显著性差异是否由于给药途径改变引起作用差异,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桂枝茯苓方剂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组成,具有温经通络、缓消癥块之功,对血瘀引起的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证明桂枝茯苓贴膏剂具有抗炎、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作用强度相对于赤芍单味药物脐中穴给药具有增强趋势;同时赤芍与白芍相比,赤芍与桂枝茯苓贴膏剂作用更一致,一方面验证了中医方剂用药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验证了桂枝茯苓方剂由赤芍组成的合理性。

[1]吴修红,李宝龙,杨恩龙,等.桂枝茯苓贴膏剂脐中穴给药的镇痛、抗炎作用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65 -68

[2]吴修红,刘丽佳,王喜军.桂枝茯苓丸及组成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0,38(6):102 -105

[3]孙丽梅,周忠光,郭建敏,等.不同促透剂对脂溶性基质制剂脐中穴经皮给药作用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0,27(1):20-22

[4]田明,周忠光,胡鹏,等.透皮促进剂对水溶性基质制剂脐中穴经皮给药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0,38(2):94 -96

[5]田明,周忠光,范越,等.脐疗法的药剂学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8,25(4):9 -12

[6]王瑞,鲁岚,李颖伟,等.赤芍与白芍的药理作用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2010,16(7):112 -114

[7]Jin Songnan,Wen Jinfu,Wang Tingting,et al.Vasodilatory effects of ethanol extract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in the rat aorta[J].J Ethnopharmacol,2012,142(1):188 - 193

猜你喜欢
膏剂赤芍白芍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技术史视角下明代膏剂防腐工艺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呼伦贝尔野生赤芍资源科学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自制膏剂治疗足癣
白芍多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筛选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豨桐凝胶膏剂基质处方的优化及其体外释放度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