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对“计划性剖宫产”单病种指标的影响△

2014-09-14 01:43赵紫榆周小金胡玲卿顾燕芳孙敏雅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住院日计划性病种

赵紫榆 周小金* 胡玲卿 顾燕芳 孙敏雅 陈 嘉

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对“计划性剖宫产”单病种指标的影响△

赵紫榆①周小金①*胡玲卿①顾燕芳①孙敏雅①陈 嘉①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的信息化管理对单病种管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计划性剖宫产”单病种入组标准的孕妇855例实施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并与同期传统诊疗组比较,分析其在单病种效率效益指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检查化验费用及耗材费用)的作用。结果 与传统诊疗组比较,临床路径的信息化管理,能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天:6.8±1.30 比 7.9±1.39,P<0.01),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元:6 305.7±744.54 比7 106.8±753.26,P<0.01)、抗菌药物费用减少(元:521.5±209.26比 614.30±218.93,P<0.01)和检查检验费用(元:1 074.6±415.95 比1 395.3±431.39,P<0.01)。但耗材使用未降低(元:461.1±52.98 比 460.7±53.03,P=0.901),系由此类医疗成本已接近“刚性底线”所致。结论 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可以改善医疗服务流程,规范临床诊疗、优化单病种效率效益指标,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临床路径 计划性剖宫产 单病种 平均住院日 费用

为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2010年起,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对个别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随着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日臻完善,各系统间信息整合日趋紧密,信息桥梁逐步搭建并通联,“信息孤岛”现象逐渐消失,这为“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软件基础。

自2011年起,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有10个病种实现了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本文对607例“计划性剖宫产”孕妇的诊疗实施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通过与传统诊疗组的比较,分析其对单病种管理指标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3年1-6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生育保险孕妇中,符合“计划性剖宫产”单病种入组标准者1 319例,平均孕龄39.03±2.7周,其中实施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855例,传统诊疗管理464例(对照组)。

1.2 进入路径标准及标准住院日 第一诊断必须是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 手术编码[1];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急诊剖宫产不在其列。标准住院日:7天(较卫生部标准缩短2天)。

1.3 管理流程 (1)临床路径组管理流程:根据病种诊疗、费用等信息及平均住院日等效率效益指标,组织临床、药学、检验、影像等部门开展评价、分析和讨论,最终形成单病种标准化“临床路径表单”;信息整合,开发软件,使“表单”嵌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运行,实现全自动计算机管理;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遵循临床路径“标准化表单”开展诊疗活动,其诊疗行为与路径的偏差(变异)都能得到跟踪,诊疗过程得以实时监控,涉及诊疗方案调整(路径变异)的,执行者须说明理由(变异原因),紧急情况(抢救)或因合并症有重大诊疗方案调整的,可选择紧急退出或中途退出;职能部门通过后台操作实现病种变异情况(变异内容、原因,执行者等)采集,及时分析评价变异原因。(2)传统诊疗组按照围产期诊治常规进行处置,实施诊疗及护理计划。

2 结果

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对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及各项费用的影响(见表1)。

组别例数平均住院日(天)平均住院费用(元)抗菌药物费用(元)检查检验费用(元)耗材费用(元)临床路径组8556.8±1.306305.7±744.54521.5±209.261074.6±415.95461.1±52.98传统诊疗组4647.9±1.397106.8±753.26614.30±218.931395.3±431.39460.7±53.03t--21.07-18.59-7.56-9.080.125P值-<0.01<0.01<0.01<0.010.901

由表1可知,与传统诊疗组相比,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日缩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及检查检验费用均有效下降(P<0.01),但耗材使用无明显下降(P=0.90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能改善“计划性剖宫产”单病种的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能减低住院费用,减低部分医疗成本(平均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及检查检验费用)。该管理目标的实现,通过以下两项管理手段实现:

一是变异-反馈-整改机制。据文献报道,临床路径实施后的反馈结果将为医保进行成本核算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2]。“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定期汇总变异信息(变异内容、原因、执行者等),职能部门据此分析评价变异原因,为优化效率指标、降低费用成本提供合理化改进建议,为单病种诊治的持续改进提供了科学客观的依据,使医疗服务流程更合理规范。如“标准化表单”要求规定时间内出具检查结果,规定时间内完成手术、规定时间内出院,有效加快了病区床位的周转,使医疗环节更高效流畅,同时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住院感受。值得注意的是,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并非所有费用均能有效降低,如耗材(P=0.901),系由此类医疗成本已接近“刚性底线”所致。

二是诊疗过程全覆盖的实时监控手段。临床路径对检查项目的范围有严格的规定,信息化手段的实现,使超出范围的检查,必须立即说明理由,此举有效纠正了不规范检查;针对药物使用等治疗项目,同样有合理严格的规定和制约,使治疗更合理规范。通过实时监控,达到有效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控制不合理医疗服务供给,实现“同病同治”。

1 刘爱民. 国际疾病分类[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244.

2 孙川,石志成,马少锋,等.临床路径对医保结算的意义[J].现代医院,2008,8(11):120-121.

·本文编校 曹家和·

2013年无锡市软科学研究立项资助项目

2013-10-07)

①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无锡市 214002

*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住院日计划性病种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173例儿科超长住院日患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新病种”等十五则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
按病种付费改革的“宜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