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践行“三贴近”原则的实践与思考

2014-09-17 19:23沈建友许萍萍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三贴近德育课课程目标

沈建友+许萍萍

如何在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践行“三贴近”原则,提升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是许多一线教师在积极探索和努力践行的课题。实践证明:科学定位德育课程目标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前提,创新渗透德育课程内容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核心,精心研究德育课程方法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关键,改革完善德育课程评价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保证。

200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并重新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标志着第三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方案正式实施。中职德育课改新方案十分强调“三贴近”原则下教学方式的创新,如何按照新课改的精神,贯彻“三贴近”原则,实施中职德育课程有效教学,是德育课教师应主动追求和自觉实现的目标。针对现行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通过对中职德育课程有效教学基本特征的分析和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运用,大胆实践,反思总结,笔者归纳总结了“三贴近”原则下中职德育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路径、方法和手段。

一、科学定位课程目标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前提

课程目标就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各学科、各科目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

设定课程目标时要结合学校培养任务,建立各年级分层递进的德育课程目标。依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在具体实施课程目标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学生处于入学适应阶段,对新环境很陌生,对前途比较迷茫,课程目标着重是认知明理,打好思想基础;二年级学生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已经基本适应校园生活,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要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信念;三年级学生处于成熟定型阶段,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面临人生重要选择时应该把所学的知识外化为行动,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二、创新渗透课程内容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核心

《意见》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实际上,以上的德育内容在每个年级都有涉及,如一年级的教材有人生观教育、行为规范和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二年级的教材有民族精神教育;三年级的校本教材就有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与创业教育。但每个年级仅仅涉及一两个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德育课程内容的六方面应该是个整体,缺一不可,要树立全员德育意识,充分挖掘各种德育资源并加以提炼,把握德育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发挥渗透性的优势,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以提升德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三、精心研究课程方法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关键

学生自主性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导我们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必须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转变,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和探索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广泛地运用于中职德育学科教学中,它既有利于实现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也有利于实现“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二)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是指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启发、引导,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如在教授财经人员职业素质或职业道德时,可以组织学生走访相关金融或财会单位,实际体验后,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汇报成果,谈感想,将研究性学习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融合起来,既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关键的是可以实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请进来”的方法。邀请历届毕业生或社会上有为人士来校做报告或座谈,过来人的亲身经历及成功案例,能增强学生的信心,肯定自己的选择,明白只要树立目标,掌握专业技能,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四)演讲、辩论或知识竞赛法。演讲辩论和知识竞赛可以训练学生的口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将枯燥的知识讲授转化为竞赛形式,把课本中涉及的知识转化为必答题、抢答题等竞赛类题型,并且在内容上适当扩展,让学生在既有竞争又有娱乐的气氛下高效地学习知识。

四、改革完善课程评价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保证

德育课程评价要以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从以下五个方面多元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素质,评价学生行为规范;期末开卷考试,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或论文;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多角度、多元化考查学生的德育发展状况,得到科学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数据。比如一年级、二年级学期评定主要是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50%;三年级学期评定内容及权重为期末闭卷考试(权重0.2)、学习态度、职业素质(权重0.2)、社会实践活动(权重0.3)、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或论文(权重0.2)、口试(权重0.1)。

五、课程资源开发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必要补充

德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是贯彻“三贴近”原则的重要途径。中职校德育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

(一)研究地方特色,利用地方资源。我校所在的常州武进地区是一个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她不仅古朴端秀,而且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季子故里,也是苏东坡钟爱的地方。走进春秋淹城,有着说不尽的典故传说;南大街的百年老店都有一段自己的创业历史;还有这里的寺庙、博物馆……这一切,都是我们可以开发利用的德育课程资源。

(二)校本教材是非常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是促使学生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归宿,校本教材对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教学的实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总之,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三贴近德育课课程目标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