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4-09-18 06:54张怡陈培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31期
关键词:儿童哮喘毛细支气管炎

张怡 陈培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病因为病毒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治愈后部分患儿仍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该疾病与儿童哮喘有着密切关系。本研究拟寻找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于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8例,其中男65例,女43例,中位数年龄9.6月。患病期间使用免疫球蛋白者占37.9%(41/108),父母有哮喘病史占34%(37/108),使用母乳喂养患儿占53.7%(58/108),特应性体质占25%(27/108),被动吸烟患儿占22.2%(24/108)。纳入标准:(1)年龄小于2岁;(2)性别不限。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支气管结核、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1.2 诊断标准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支气管哮喘依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儿童哮喘诊断标准[2]。

1.3 方法 对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记录其性别、年龄、居住地、性别、父亲吸烟与否、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发病时情况,住院期间是否使用免疫球蛋白等指标。随访3年,记录家庭装修与否、发病季节、毛细支气管炎期间住院天数、RSV感染、药物食物过敏史、被动吸烟、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血IgE、血铅、血锌、血清铁、嗜酸细胞计数。患儿出院后采取门诊随诊和电话随访方式,每3月记录信息1次,保证入组病历资料完整。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对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于毛细支气管炎后可能发展为哮喘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10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21例患儿最终发展为哮喘,其发生率为19.4%。针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性别、居住地、父亲吸烟与否、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分娩方式、胎次、出生体重、家庭装修与否、发病季节、毛细支气管炎期间住院天数、RSV感染、药物食物过敏史、被动吸烟、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宠物饲养、花草饲养、家庭经济、反复呼吸道感染、血IgE、血铅、血锌、血清铁、嗜酸细胞计数等进行单因素分析。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儿与非哮喘患儿在性别、居住地、被动吸烟、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家庭装修与否、发病季节、毛细支气管炎期间住院天数、RSV感染、药物食物过敏史、被动吸烟、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血IgE、血铅、血锌、血清铁、嗜酸细胞计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后,可能与毛细支气管炎后发展为哮喘的有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儿与非哮喘患儿在性别(男孩)、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父亲吸烟、春季发病、RSV感染阳性、出生体重异常、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家族史、血IgE升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 例

表2 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以RSV感染为主要病因,RSV感染导致气道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纤毛运动减弱,继而引起持续性干咳、发热、喘憋等症状。毛细支气管上皮损伤削弱了其对变应原的防御作用,造成呼吸道致敏率增加,反复性感染极易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最终诱导支气管哮喘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及喘息[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出院后出现反复哮喘和喘息的概率为30%和68%。甚至有学者研究表明,约90%的毛细支气管患儿可发展为哮喘[4-8],徐进等[9]统计约57.6%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本研究19.4%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均明显高于一般儿童哮喘的发病率1.24[10]。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喘息实际上与AHR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临床上还缺乏明确的指标可以应用在预测毛细支气管炎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方面。所以说,分析研究毛细支气管炎中各个因素对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影响作用,可以为支气管哮喘的早期治疗、预防提供很好的临床依据。毛细支气管炎与儿童哮喘的免疫发病机制类似:血清IL-2、IFN-α、IFN-γ降低,IL-4、IL-5等指标升高。目前儿童哮喘的发病原因不明,不少学者认为是社会、心理、家庭等多因素导致的。本研究显示性别(男孩)、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父亲吸烟、春季发病、RSV感染阳性、出生体重异常、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家族史、血IgE升高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有密切关系。男患儿较女患儿发病率多,同时出生体重与IgE也与哮喘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推测其原因为体重与IgE呈正相关[11]。高龄产妇较易发展为哮喘,考虑与高龄产妇易出现早产儿等因素有关,而分娩方式、家庭装修与否、毛细支气管炎期间住院天数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无关。RSV感染是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因,70%以上的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主要是通过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感染的高危因素有早产、慢性肺疾患、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家境贫困、居住环境拥挤、被动吸烟等。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的感染率虽然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但可增加发生重症感染的危险性;同时本研究也发现RSV与儿童哮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RSV感染的哮喘患儿在6岁左右发作次数明显增加,这种关联性持续至13岁[12]。Sigurs等[13]学者表示,RSV感染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儿童哮喘的独立高危因素,RSV毛细支气管炎是随后发展为反复喘息和哮喘的一个独立的高危因素,7年后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对照组的哮喘累积患病率分别为30%、3%,喘息累积出现率68%、34%。

遗传、被动吸烟、过敏体质也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被动吸烟导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黏膜受损,急性期出现不同程度弥漫性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及纤毛柱状上皮脱落、上皮下神经末梢裸露;后期导致新血管形成、平滑肌增生肥厚、基底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假复层柱状上皮化生等变化。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14]。免疫球蛋白E是介导过敏反应的抗体,正常儿童血清中IgE含量极微,而某些过敏体质者血清IgE比正常人高1000~10 000倍;正常儿童辅助性T细胞1(Thl)和辅助性T细胞2(Th2)两类细胞有一定的比例,两者协调,使人体免疫保持平衡而本研究中大多数危险因素均可导致IgE升高。武沛佩等[15]认为过敏体质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IgE会升高,与哮喘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也有研究表明,过敏体质与儿童哮喘发病有密切关系[16-17]。但本次调查研究中,无母亲吸烟者,故无法判断母亲吸烟是否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有关。

本次调查研究表明性别(男孩)、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父亲吸烟、春季发病、RSV感染阳性、出生体重异常、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家族史、血IgE升高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其危险因素,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发生率。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99-1201.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3]姚炬文.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E、CRP水平在预测哮喘发病中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4(1):1867-1868.

[4]屈文静,亓淑萍,蔺建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子遗传学检验与哮喘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7):763-765.

[5]江霞辉,陆俏群,赵若雯.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干扰素-γ,白介素-4的对比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84-3786.

[6]洪建国.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修订要点的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2):101-103.

[7]李仁清.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长期随访及其发展为哮喘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6(2):1051-1052.

[8]李世巧.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防治现状[J].内科,2013,8(2):188-190.

[9]徐进,刘筱娴,邹商群,等.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5):319.

[10] Janson C. The effect of passive smoking on respiratory health in children and adults[J]. Int J Tuberc lung Dis,2004,8(5):510-516.

[11]张秀秀,曲书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IL-17和IL-23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65-67.

[12] Taussig L M, Wright A L, Holberg C J, et al. Tucson children’s respiratory study: 1980 to present[J].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3,111(4):661-675.

[13] Sigurs N, Bjarnason R, Sigurbergsson F, et 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bronchiolitis in infancy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asthma and allergy at age 7[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1(5):1501-1507.

[14] Mackenzie K J, Anderton S M, Schwarze J.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nd asthma in early life: cause and effect?[J]. Clinical &Experimental Allergy,2014,44(1):9-19.

[15]武沛佩,徐爱晖.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3):10993-10996.

[16]王莹.婴幼儿早期生活方式对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影响[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1,38(1):88-90.

[17]陈培,杨恂,张怡.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支气管哮喘诊断意义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7):45-47

猜你喜欢
儿童哮喘毛细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
儿童哮喘的治疗加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