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对比

2014-09-18 06:54王洪云疏云吴燕玲陶黎明胡贤春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31期
关键词:控制率腹膜恶性

王洪云 疏云 吴燕玲 陶黎明 胡贤春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是临床的常见病,多由食管癌、胃癌、肝癌及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常引起腹痛等不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5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不同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差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5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患者,均经超声、增强CT等查确诊[3],KPS评分≥70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药物过敏、心律失常和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45~70岁,平均(61.82±6.43)岁;既往行胃癌根治术13例,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9例,结肠癌根治术7例。观察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46~69岁,平均(61.59±6.25)岁;既往行胃癌根治术15例,中下段食管癌切除术6例,结肠癌根治术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手术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29)130 mg/m2静滴4 h,第1天,亚叶酸钙(开封康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710)400 mg/m2静滴2 h,第1~2天,氟尿嘧啶(西安海欣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11)40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后,以600 mg/m2+5%葡萄糖100 mL持续泵注22 h,3周为1个化疗周期,连续化疗4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FOLFOX4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放疗第1天同步于第2个化疗周期的第1天,通过Varian21EX直线加速器10MV X线选定3~5个共面或非共面野进行适形放疗,40~60 Gy为处方剂量,每次1.8~2 Gy,每周5次,放疗4.5~7.5周。两组患者均于化疗前给予昂丹司琼预防性止吐。

1.3 疗效标准 依据实体瘤治疗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4-5]。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肿瘤控制率、KP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肿瘤控制率和KPS评分比较 观察组肿瘤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为(83.37±5.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24±5.37)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控制率比较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肿瘤控制率比较 例(%)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2.3 生存分析 观察组累积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分别为(0.248±0.037)%和(26.14±0.291)个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36±0.041)%和(21.422±0.105)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多见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解剖位置特殊,加上广泛浸润黏连,导致手术难度大[6]。淋巴结转移癌的早期诊断率低,临床使用对症镇痛、姑息化疗、局部放疗等方法疗效不佳,铂类、蒽环类、紫杉醇类、丝裂霉素、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等为常用的化疗药物[7-9]。FOLFOX4化疗方案被证实毒性反应轻,疗效较高,奥沙利铂属于第三代铂类化合物,可结合DNA,达到抑制肿瘤细胞DNA修复、合成等目的[10],其肾、耳毒性均较小,氟尿嘧啶是一线抗嘧啶类化疗药,通过干扰DNA合成,协同奥沙利铂发挥作用,亚叶酸钙可辅助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11-12]。三维适形放疗是一项全新的放疗技术,通过计算机使射线在三维空间内多弧非共面旋转聚焦、空间集束,从而对肿瘤靶区进行单次、多次大剂量照射,其适合度较常规二维放疗显著提高,可实现多野、多角度照射,尽可能减少正常组织损伤[13-14]。为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采用FOLFOX4方案单纯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两种方案治疗的共计5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两种方案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重点比较,旨在比较不同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表明,观察组肿瘤控制率为8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KPS评分为(83.37±5.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24±5.37)分;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出现恶心呕吐、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量远期生存情况,观察组的累积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薛萍萍等[15]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远期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患者。

综上所述,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肿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1]汪建华,左长京,邵成伟,等.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腹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0(11):877-881.

[2]马力文.腹腔灌注化学治疗腹膜转移癌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0):865-868.

[3]鲁艳春,陈多才,韩爱华,等.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膜后转移癌的疗效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3):313-314.

[4]卢庆刚,牟安娜,朱礼.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化疗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4,13(3):284-286.

[5]周冬梅,费建文,韩进.PCNA和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7.

[6]周建芳,刘广升.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4,17(4):281-282.

[7]李勇,檀碧波,赵群,等.老年胃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体外化疗药敏性的差异及意义[J].实用肿瘤杂志,2012,27(2):116-119.

[8]孔凡良,蒋英俊,李成发,等.高强度超声聚焦热疗序贯FOLFOX-4方案治疗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J].肿瘤学杂志,2013,19(11):838-841.

[9]许冬娣,汪艳.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9):156-158.

[10]李桂梅,郑响宁.3DCRT+TP/FP对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5(24):85-87.

[11]吴涛,王志学,朱鸷翔,等.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性疼痛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60-61.

[12]沈洁,金璋.伽玛刀治疗胃癌术后腹膜淋巴结转移35例分析[J].江西医药,2005,40(3):143-145.

[13]吴朝刚.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3):138-139.

[14]王道云,王庆燕.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18):185.

[15]薛萍萍,文姝.上皮性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204.

猜你喜欢
控制率腹膜恶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