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4-09-18 06:54宋艳红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31期
关键词:知晓率品管圈病情

宋艳红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来源于1950年Deming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以及1954年Juran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3]。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4]。2013年4-11月,本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本科活动前(2012年8月-2013年3月)及活动后(2013年4-11月)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分析品管圈活动的效果。遵循品管圈“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5],科室9名护理人员以小组形式自愿组织,投票选出圈长(兼辅导员)。对QCC成员进行培训,要求所有成员掌握QCC活动的原则、方法及所需资料等[6],并建立微信群,进行学习、交流。

1.2 方法

1.2.1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畅通圈)和“圈徽”。每位圈员根据工作体会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依据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的原则,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

1.2.2 计划拟定 品管圈活动历时8个月(2013年4-11月),每两周活动1次,会议平均0.5~1 h。4月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5月现状把握,目标设定;6月原因分析,拟定对策;7月对策实施;8、9月确定效果;10月制定标准书;11月研讨与改进,最后进行资料整理。

1.2.3 现状把握、目标设定 为了对本科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的现状进行充分把握,笔者对本科2012年8月-2013年3月责任制护理进行统计,共计检查责任护士109人次,≥90分为合格,合格数为67人次,合格数/检查总数×100%=合格率。合格率为61.47%。检查责任护士109人次共计扣分922分。利用柏拉图分析数据(图1),根据80/20原理确定本次改善活动改善重点为主要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病情变化的观察重点。依据圈员的工作年资和临床工作能力,设定圈能力为60%。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累计百分比=61.47%+61.47%×60%×80%=90.98%。

图1 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扣分原因柏拉图

1.2.4 要因分析 根据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运用鱼骨图,分析为何会出现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低,最后经讨论确定责任护士更换频繁,缺乏培训和缺乏汇报病情模板为改善方向(图2)。

1.2.5 对策实施针对改善方向

图2 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低的原因

1.2.5.1 责任护士相对固定,不频繁更换 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儿≤8个,有利于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笔者在科内召开如何更好的做一名责任护士主题会议,加深责任护士对岗位职责的理解,并确保落实,提高责任护士对掌握患儿病情的重视度,让责任护士知晓患儿病情并把观察患儿病情放在首要位置。护士不可以只是被动、呆板地执行医嘱,要对患者真正地进行人性化护理[7]。护士实行“床边工作制”缩短工作半径,让护士有更多时间与患者接触,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关心患者身心,加强患者沟通[8]。耐心、仔细地观察病情,细致、全面地展开护理工作,加强病情观察,有计划、有目的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9]。

1.2.5.2 制作统一的汇报病情模板 我是责任护士***,我负责的患者是*床-*床,现在我来汇报5床宝宝的病情;5床,**,男,3岁,患儿以**为主诉,于*月*日*时由***入院(家长怀抱入院、急诊护送入院等)。入院后给予***科*级护理,**饮食(详细叙述入院当时医嘱内容)。入院后T:**,P:**,R:**(发热患儿叙述降温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入院评估,为****高危(高危患儿需叙述预防措施)。现患儿症状和阳性体征有:WBC***,血糖***,CRP***等。主要用药为*******,今日液体总量为***,余量****。现存主要护理问题为******,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为******。给予的健康宣教指导是******。患儿食欲**,睡眠**,大小便**。现患儿及家属(社会心理方面:情绪是否稳定,能否配合治疗,家庭支持是否到位等),回答完毕。

1.2.5.3 加强培训,提高责任护士专科知识水平 科内每月组织两次业务学习,内容为专科疾病护理常规,辅助检查等,培训后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分析培训效果并对培训方式加以改进。创新护理查房形式,采取护理查房和专科护理常规培训相结合,邀请主任或主管医生参加,对疾病相关知识答疑。建立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的模式,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治疗团队,针对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变革诊疗护理模式,以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出发点,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以团队形式为患者提供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10]。实行医生护士共同查房制;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参与疑难危重患者的病案讨论,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制定诊疗护理方案[11]。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相互配合,相互沟通,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的掌握。

2 结果

本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收获了丰富的成果,包括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有形成果:责任护士对患儿的病情知晓率由 61.47%提高到93.33%,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107.96%,成效显著;无形成果:全体圈员对QCC手法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有了明显的提升。见图3。

图3 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论

本科将品管工具应用于护理质量改进活动中,以提高责任护士对所管患儿的病情知晓率作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责任护士对所管患儿的病情知晓率,提高了责任护士观察病情和发现病情变化的能力,保障了患儿的安全。医护人员之间相互沟通、密切合作,从而使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与医生沟通,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同时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

品管圈活动的特点是被授予一定权利的一个小组,每个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12]。本次活动按照品管圈步骤逐步进行,圈员体验到不懂到熟练应用品质管理基本工具的过程,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有效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才能,实现全员参与及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13]。圈员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14],学会了绘制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等一系列品管手法,并在专题讲座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为持续推进品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品管圈运用群体智慧,采用PDCA循环改进程序。活动中注重质量状况及质量基础,善于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原因,群策群力实施整改[15-16],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荐。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3]邵立新,余珍,钱萍.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00-101.

[4]朱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6):466.

[5]刑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0.[6]林建华,卢少萍,徐永能.“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26-127.

[7]王艺辉.人性化护理的有效性及开展模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51-52.

[8]胡艳兴,曾小英.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56-58.

[9]卢清丽.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60-61.

[10]蒋艳,曹华,彭小华,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05-407.

[11]王引侠,冯小菊,张亚军,等.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83-684.

[12]姚智萍.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4):347-348.

[13]孙多妹,王玉秀.品管圈在舒心示范病房中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99-100.

[14]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8.

[15]肖琼芳,黄英,蒋海英,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西部医学,2009,12(21):2189-2190.

[16]余纪岚,周细梅,陆莲英.品管圈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76-78.

猜你喜欢
知晓率品管圈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