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4-09-18 06:19梁勇江庭彪杨兵
右江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

梁勇 江庭彪 杨兵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50例,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并统计活动能力评分及腰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中柱高度高于治疗前(P<001),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腰背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较好地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其活动能力。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4.021

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以往通过手术治疗,大多采用开放手术[1],术中需要进行椎管减压以及植入物内固定以恢复椎体高度和稳定性,其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尤其是术后粘连和水肿造成患者术后腰背下肢疼痛,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再次手术进行内固定取出,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技术和操作手段日益成熟[3]。其在生物力学上较好地稳定了受压缩椎体的承受性,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具有较少的术后并发症。本研究主要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60~80岁,平均(75.3±3.9)岁;病程1天~90个月,平均(7.5±1.1)天;受累椎体为单纯腰椎者21例,单纯胸椎者15例,胸腰椎均受累者14例;存在外伤史者24例;骨质疏松程度:骨量减少者6例,骨质疏松者21例,严重骨质疏松者23例;CT检查示:椎体压缩程度在25%~70%之间,平均(52.3±2.8)%。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取俯卧位,胸部及大腿根部垫枕,使腹部悬空,胸腰椎过伸,以利压缩椎体复位。以进针点为中心做5 mm直径切口,透视下穿刺针定位于上关节突外下缘,穿透皮质后再次透视,要求正位上穿刺针以椎弓根中心稍偏外进入皮质,与身体矢状面成15°~20°角;侧位上穿刺针经椎弓根中上1/3、与水平面成10°~12°经椎弓根刺入椎体中心。透视下将穿刺针缓慢推进直至钻头尖端越过正中线,针尖离椎体前沿8~10 mm,将针尖斜面朝向对侧(便于骨水泥均匀向对侧分布),拔出穿刺针芯,调制骨水泥,用骨水泥专用高压注射器将调配好的骨水泥糊状时注入病变椎体,胸腰椎均为单侧注射,注入量为5~10 ml,应在影像学监测下进行骨水泥推注,当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良好或者是发现骨水泥渗漏时停止注射,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推注器,以减少推注器拔出时的“拖尾”,7~10 min骨水泥凝固后,拔出套管,包扎手术伤口,确定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结束手术。

1.3观察项目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并统计活动能力评分及腰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

1.4评价标准活动能力评分:1分,行动无明显困难;2分,行走困难(需帮助);3分,需使用轮椅或只能坐立;4分,被迫卧床。VAS评分:在一直线上两头分别标记0~10,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使用游标进行滑动,嘱患者根据自身感受疼痛情况,滑动游标,对应的刻度即为疼痛VAS评分分值。在影像学监测下由同一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测量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变化治疗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中柱高度高于治疗前(P<001)。见表1。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50例,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并统计活动能力评分及腰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中柱高度高于治疗前(P<001),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腰背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较好地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其活动能力。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4.021

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以往通过手术治疗,大多采用开放手术[1],术中需要进行椎管减压以及植入物内固定以恢复椎体高度和稳定性,其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尤其是术后粘连和水肿造成患者术后腰背下肢疼痛,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再次手术进行内固定取出,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技术和操作手段日益成熟[3]。其在生物力学上较好地稳定了受压缩椎体的承受性,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具有较少的术后并发症。本研究主要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60~80岁,平均(75.3±3.9)岁;病程1天~90个月,平均(7.5±1.1)天;受累椎体为单纯腰椎者21例,单纯胸椎者15例,胸腰椎均受累者14例;存在外伤史者24例;骨质疏松程度:骨量减少者6例,骨质疏松者21例,严重骨质疏松者23例;CT检查示:椎体压缩程度在25%~70%之间,平均(52.3±2.8)%。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取俯卧位,胸部及大腿根部垫枕,使腹部悬空,胸腰椎过伸,以利压缩椎体复位。以进针点为中心做5 mm直径切口,透视下穿刺针定位于上关节突外下缘,穿透皮质后再次透视,要求正位上穿刺针以椎弓根中心稍偏外进入皮质,与身体矢状面成15°~20°角;侧位上穿刺针经椎弓根中上1/3、与水平面成10°~12°经椎弓根刺入椎体中心。透视下将穿刺针缓慢推进直至钻头尖端越过正中线,针尖离椎体前沿8~10 mm,将针尖斜面朝向对侧(便于骨水泥均匀向对侧分布),拔出穿刺针芯,调制骨水泥,用骨水泥专用高压注射器将调配好的骨水泥糊状时注入病变椎体,胸腰椎均为单侧注射,注入量为5~10 ml,应在影像学监测下进行骨水泥推注,当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良好或者是发现骨水泥渗漏时停止注射,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推注器,以减少推注器拔出时的“拖尾”,7~10 min骨水泥凝固后,拔出套管,包扎手术伤口,确定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结束手术。

1.3观察项目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并统计活动能力评分及腰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

1.4评价标准活动能力评分:1分,行动无明显困难;2分,行走困难(需帮助);3分,需使用轮椅或只能坐立;4分,被迫卧床。VAS评分:在一直线上两头分别标记0~10,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使用游标进行滑动,嘱患者根据自身感受疼痛情况,滑动游标,对应的刻度即为疼痛VAS评分分值。在影像学监测下由同一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测量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变化治疗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中柱高度高于治疗前(P<001)。见表1。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者50例,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并统计活动能力评分及腰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中柱高度高于治疗前(P<001),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腰背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较好地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其活动能力。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4.021

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以往通过手术治疗,大多采用开放手术[1],术中需要进行椎管减压以及植入物内固定以恢复椎体高度和稳定性,其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尤其是术后粘连和水肿造成患者术后腰背下肢疼痛,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再次手术进行内固定取出,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技术和操作手段日益成熟[3]。其在生物力学上较好地稳定了受压缩椎体的承受性,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具有较少的术后并发症。本研究主要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60~80岁,平均(75.3±3.9)岁;病程1天~90个月,平均(7.5±1.1)天;受累椎体为单纯腰椎者21例,单纯胸椎者15例,胸腰椎均受累者14例;存在外伤史者24例;骨质疏松程度:骨量减少者6例,骨质疏松者21例,严重骨质疏松者23例;CT检查示:椎体压缩程度在25%~70%之间,平均(52.3±2.8)%。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取俯卧位,胸部及大腿根部垫枕,使腹部悬空,胸腰椎过伸,以利压缩椎体复位。以进针点为中心做5 mm直径切口,透视下穿刺针定位于上关节突外下缘,穿透皮质后再次透视,要求正位上穿刺针以椎弓根中心稍偏外进入皮质,与身体矢状面成15°~20°角;侧位上穿刺针经椎弓根中上1/3、与水平面成10°~12°经椎弓根刺入椎体中心。透视下将穿刺针缓慢推进直至钻头尖端越过正中线,针尖离椎体前沿8~10 mm,将针尖斜面朝向对侧(便于骨水泥均匀向对侧分布),拔出穿刺针芯,调制骨水泥,用骨水泥专用高压注射器将调配好的骨水泥糊状时注入病变椎体,胸腰椎均为单侧注射,注入量为5~10 ml,应在影像学监测下进行骨水泥推注,当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良好或者是发现骨水泥渗漏时停止注射,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推注器,以减少推注器拔出时的“拖尾”,7~10 min骨水泥凝固后,拔出套管,包扎手术伤口,确定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结束手术。

1.3观察项目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并统计活动能力评分及腰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

1.4评价标准活动能力评分:1分,行动无明显困难;2分,行走困难(需帮助);3分,需使用轮椅或只能坐立;4分,被迫卧床。VAS评分:在一直线上两头分别标记0~10,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使用游标进行滑动,嘱患者根据自身感受疼痛情况,滑动游标,对应的刻度即为疼痛VAS评分分值。在影像学监测下由同一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测量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及中柱高度变化治疗后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中柱高度高于治疗前(P<001)。见表1。

猜你喜欢
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
骨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血尿酸的关联性研究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比较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早期疗效观察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并椎体内囊性变的疗效分析
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体会
射频消融联合椎板减压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