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宇佳备战十二届全运会赛前训练研究

2014-09-20 07:21,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全运会耐力负荷

,

(北京体育大学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陶宇佳备战十二届全运会赛前训练研究

潘志国,范晓绵

(北京体育大学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以陶宇佳备战十二届全运会的赛前训练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访谈、田野调查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陶宇佳赛前10周的训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训练负荷进行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陶宇佳的10周赛前训练安排采用了板块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对100米运动项目赛前训练安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陶宇佳赛前10周训练负荷内容安排上突出了速度、速度耐力与力量素质,各项素质在每个训练板块中都达到了很高的训练强度,体现了100米运动的项目特征;3)陶宇佳的赛前力量训练安排采用了周间非线性模式,这种安排是对100米运动项目传统力量训练线性分期理论的一个有力挑战。

陶宇佳;全运会;女子短跑;赛前训练;负荷特征

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中,陶宇佳以11秒48的优异成绩夺取女子100米冠军。陶宇佳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运动成绩,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陶宇佳的赛前训练安排非常合理。陶宇佳此次参加全运会前的赛前训练与以往的赛前训练有很大不同。在10周的赛前训练过程中,陶宇佳要参加第二十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和第四十届田径世界锦标赛,正是全运会之前的亚洲田径锦标赛和世界田径锦标赛使得陶宇佳的赛前训练具有特殊性。然而,也正是这样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对陶宇佳赛前训练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陶宇佳备战十二届全运会赛前10周的训练特征。(赛前10周时间:6月20日到9月3日,期间参加了第二十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和第四十届世界锦标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详细了解女子短距离跑的项目特征以及目前我国女子短距离跑的训练趋势。

表1 陶宇佳基本个人信息

表2 陶宇佳参加比赛成绩

1.2.2 田野调查

为了解陶宇佳的赛前训练特征,通过跟队训练,与队员长期生活在一起,系统调研,获得陶宇佳在备战12届全运会前10周赛前训练阶段每次训练课的训练安排重点、训练负荷、训练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详细资料。

1.2.3 访谈

对陶宇佳以及她的教练员周伟进行访谈,获取陶宇佳训练安排以及训练实施情况的一手资料,并通过对相关专家访谈了解我国女子短距离跑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

1.2.4 数理统计

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训练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将分析结果作为本研究的依据来说明其训练手段、训练负荷安排的整体特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赛前训练

赛前训练是指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为了获得最佳的竞技状态而作的直接准备状态。衡量赛前训练阶段安排成功与否的依据是看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该阶段的训练主要是针对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技术水平、运动负荷水平、机能水平,放松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和反应来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调整,包括运动负荷量、负荷强度、训练内容与方法技术要求和恢复措施等内容,将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调整到最佳程度[1]。赛前训练的科学性因素应包括赛前训练中时间阶段的划分和训练周期类型选择的科学性,赛前训练中训练内容、手段和方法安排的科学性,赛前训练中训练负荷与恢复安排的科学性,赛前训练中热身赛安排的科学性,赛前训练中的训练诊断和医务监督的科学性等[2]。

2.2 赛前训练时段的划分

结合陶宇佳在上半年一系列比赛的成绩,考虑到项目规律的特殊性和短跑训练的实践, 教练组将陶宇佳参加十二届全运会前的赛前训练周期安排为10周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方法, 对负荷强度与负荷量进行调节、引导、调控,以便使陶宇佳在全运会中达到个人最佳竞技状态。

赛前中周期的主要特点是将已有专项竞技潜能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合理的负荷节奏适时的在本阶段最后的重大比赛中, 将最佳竞技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3]。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赛前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很多不同的安排模式。陶宇佳的赛前训练周期安排采用了板块训练模式。十周的赛前训练共分为三个训练板块(如表3所示)。其中,前3周为一个训练板块,第4~8周为一个训练板块,第9周开始到全运会比赛结束为一个训练板块,每个训练板块都有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第一个训练板块的阶段目标是亚锦赛,第二个板块的目标是世锦赛,第三个训练板块的目标是全运会,由此可见,这三个训练板块组成了陶宇佳赛前10周的训练安排。实践证明,这种安排是成功的。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板块训练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训练理念在很大程度解决了不同性质训练同时训练的相互干扰及疲劳积累和过度训练的问题,同时,更加适应目前竞赛特点;第二,陶宇佳通过期间的两次大赛(第20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和第40届世界锦标赛)进行阶段性地调整,并适当的进行赛前的模拟训练,对陶宇佳在十二届全运会比赛期间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3 陶宇佳赛前训练周期安排及训练学特征

2.3 赛前训练内容的安排以及训练方法手段

训练内容的选择则是赛前训练的关键。在赛前训练中,陶宇佳主要进行了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的练习,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速度、速度耐力和力量为主,专项技术训练主要以节奏跑为主。从训练课次上看,除去两次比赛陶宇佳在赛前共训练共50次,其中46次训练安排在下午,其余4次安排在上午。

表4 陶宇佳赛前专项训练的基本内容

对于短跑运动员而言,速度素质最为重要。陶宇佳在赛前训练安排中,速度训练占到了34%。在速度素质练习方面,主要采用间歇或重复的方法进行训练。主要训练手段有30米、60米、70米跑,快速拉皮筋25米跑,另外有辅助性的练习手段,比如:小栏架练习、绳梯练习等。在速度训练的手段选择上,最长距离为70米,其目的就是让陶宇佳最大限度发挥其ATP—CP磷酸盐系统的供能能力。

陶宇佳在赛前训练中,速度耐力的频率为35次,占到整个训练的70%,陶宇佳的速度耐力训练之所以占到如此高的比例是因为陶宇佳的后程能力是其短板,只要弥补这一短板,她的成绩才能提高。然而,速度耐力训练能够真正弥补陶宇佳的后程能力这一短板吗?优秀运动员博尔特给我们积极的启示。博尔特原来的主副项分别是200米和400 米,而现在的主副项分别是 100米和200 米,过去的主项变成现在的副项,而现在的主项则是通过系列世界大赛逐渐确立的[4]。由此可知,在百米跑的训练中,增加速度耐力的训练对保持后程高速跑进的能力极其重要。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上,主要采取间歇训练法和重复练习法,如:(110米+120米+150米),(100+110米+120米),120米*5,200米*5,200米*6练习,计时50米跑练习、变速跑等练习。

陶宇佳的力量训练共7次,占训练总量的14%。其中包括4次大力量训练和3次小力量训练。其中,四次大力量课的安排分别是在第一、四、六、十周,另外三次小力量课则安排在了二、七、九周。就力量训练的频率,我们与陶宇佳本人进行沟通,陶宇佳认为此次赛前训练的力量安排对速度训练、速度耐力训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力量素质方面,教练组根据陶宇佳的实际情况,着重发展其核心肌群的力量。作为连接身体的枢纽,身体核心部位的最大作用在于传递能量,而传递能量的效果需要通过核心肌群的肌肉的稳定性来实现。另外,陶宇佳在参加亚锦赛、世锦赛、全运会之前一周分别有一次大力量训练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调整陶宇佳的赛前竞技状态,通过全身的大力量训练,对陶宇佳进行深层次、大强度的刺激,使其在比赛达到超量恢复的效果。赛后与陶宇佳及其教练的沟通也证实了这种安排的合理性。陶宇佳在力量训练过程中所采用的训练手段有单臂抓举、单腿上台阶起、单腿快速拉皮筋、卧推、单腿快速前摆扒地练习和肋木举腿。

陶宇佳的节奏跑训练占到了训练课的58%。跑步的节奏对于短跑运动员意义重大,尤其是在途中跑阶段,当运动员起跑后,要在合理加速跑的基础上转化为途中跑阶段,需要运动员自身在运动中体会动作,形成较强的本体感觉,在不断的训练中,增加自己对动作的不断强化,并产生自动化,从而能够在比赛中表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在节奏跑方面,主要运用了海绵格子的训练手段,强调在途中跑的节奏,强调步幅和步频的有效结合,强调技术的时效性和规范性,要求步幅开阔,蹬伸有力,摆动积极,步频较快,动作轻松,向前效果好,重心稳定躯干保持适度前倾,摆臂积极有力,直线性好,有明显的节奏感。美国学者的实验研究表明,肌肉放松能力对提高速度耐力,提高跑速起着巨大作用,并且,随着跑距的加长,表现的更为明显[5]。在赛前训练阶段,陶宇佳通过反复的节奏跑练习,使其跑的动作平稳,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小,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有明显的节奏感。

2.3 赛前训练负荷安排

2.3.1 赛前训练负荷特征

陶宇佳在赛前训练负荷安排上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训练的强度一直较高,基本上保持在80%以上。之所以这样安排的主要原因是100米运动的项目特征使然。短跑动作技术特征的外在表现为爆发性、速度性,强调向前性和节奏感,内在表现为对本体感觉的控制等。为了达到以上要求,在安排陶宇佳的训练时,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强度,以保证动作的质量要求。在第3周和第9周强负荷度较低,其原因是因为陶宇佳刚参加完亚洲田径锦标赛和世界锦标赛,强度降低,以尽快恢复体能。陶宇佳在第5~8周的训练负荷安排呈现以下趋势,运动负荷量略有下降,负荷强度逐渐提高,并逼近最高值。此阶段之所以这样安排,目的是刺激运动员机体自身的感觉,以利于比赛的发挥。陶宇佳在第9、10周时训练量达到高峰,并进行适当的调整,目的是为马上开始的全运会储备体能,到比赛时保证运动员体能正好达到超量恢复状态。

2.3.2 赛前训练的负荷安排

陶宇佳赛前十周的训练的模式是以板块训练的理念进行安排,基本上是训练两周调整一周。每天的负荷量变化不是很大,但是每周的负荷量却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趋势。在训练中,主要以速度、速度耐力和力量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来调节、控制训练负荷的变化(如图1、2、3)。

赛前训练的安排是一个复杂的训练系统工程。为了使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在比赛时表现出来,赛前训练的安排在负荷的时间上和量与强度的升降上必须符合超量恢复的原则,要保证运动员有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8]。陶宇佳在速度、速度耐力以及力量训练的负荷调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图1 陶宇佳赛前十周速度负荷量变化(注:第二周陶宇佳参加亚洲锦标赛,第8周和第9周期间参加世界田径锦标赛)

图2 陶宇佳赛前十周速度耐力负荷量变化

图3 陶宇佳赛前十周力量负荷量变化

陶宇佳在速度负荷安排上表现出以下特征。第四周、第七周和第十周达到了较高值,尤其是在第四周,速度训练达到了1 044米。对于训练强度的具体表现, 主要是反映在跑的速度方面, 30米强度达到了3.53 s和3.48 s,60米达到了6.76 s。通过高强度刺激,加强运动员自身的爆发力和加速能力。在后期,负荷强度的提高比提高训练量对训练效果更重要, 因此在保证训练量的同时, 强度的安排也必须科学合理,陶宇佳的赛前训练强度主要是以大强度训练课为主, 以中小负荷训练课为辅的方式进行,同时,赛前的体能训练不能靠增加训练时间和运动量获得, 而要通过准确把握专项负荷强度, 调整训练节奏获得[9]。

陶宇佳此次赛前10周训练安排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速度耐力。通过对陶宇佳百米跑的整体分析,发现她的后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安排训练时,教练组高度重视提升陶宇佳的速度耐力水平。从图2可知,陶宇佳在第六周速度耐力的训练量达到了6 600米,每天都进行速度耐力的训练,强度几乎达到100%(比如:在110米、120米、150米的训练中,主要采用后50米的加速并计时,前程95%的强度进行练习,平均强度:120米跑前70米跑到了8秒68,后50米跑到了5秒03,150米前100米跑到了12秒19,后50米跑到了5.57秒。210米跑到了24.95秒,强度的控制上下不超过0.05秒。)。在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上则趋向于多样化,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可以调节由于训练强度带来的神经系统的疲劳,提高训练的效率。

陶宇佳在力量训练方面表现出以下负荷特征。第一周的力量训练总量达到了3 680 kg,紧接着调整一周,随后在第四周进行全身的大力量训练,在整个赛前训练阶段出现了第一个高峰值。陶宇佳第六周的训练在发展下肢力量的基础上加强了核心区腰腹肌的力量,出现第二个力量训练的高峰。世锦赛结束后的第九周,陶宇佳的力量训练量再次达到了一个小的高峰,为全运会做好了充分的力量训练储备(陶宇佳在单腿台阶起的训练中达到了130 kg的重量)。通过对陶宇佳的赛前力量训练安排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陶宇佳的周间力量训练要素不断发生变化,负荷结构呈现出波浪起伏的特点。陶宇佳的这种力量训练安排正式是当前力量训练非线性分期理论的一个典型个案。对于这种非线性力量训练安排,陶宇佳本人感觉非常合理,比赛的结果也佐证了这种安排比较适合陶宇佳本人。

3 结论

3.1 陶宇佳的十周赛前训练安排采用了板块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对100米运动项目赛前训练安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2 陶宇佳赛前十周训练负荷内容安排上突出了速度、速度耐力与力量素质,各项素质在每个训练板块中都达到了很高的训练强度,体现了100米运动的项目特征。

3.3 陶宇佳的赛前力量训练安排采用了周间非线性模式,这种安排是对100米运动项目传统力量训练线性分期理论的一个有力挑战。

[1]王平.优秀男子3 000 m障碍跑运动员赛前训练特征分析:以优秀运动员林向前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1):72-75.

[2]肖平,曾庆欢.赛前训练的科学性因素分析[C].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165.

[3]王林,武雪莲.柏林世锦赛白雪赛前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9):110-112.

[4]邓万金,管莹莹.博尔特现象的运动训练哲学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1):66-73.

[5]何建刚.短跑中肌肉放松研究综述[J].四川体育科学,2013(2):30-32.

[6]郑贺.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势[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16(1):23-25,47.

[7]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8]王保成.田径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和比赛能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11(1):51-55.

[9]肖天.赛前训练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3):5-7.

Tao Yujia’s preseason training in preparation for the 12th National Games

PAN Zhi-guo, FAN Xiao-mian

(Graduate Schoo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This article regards Tao Yujia’s preseason training before the 12th National Gam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 anthropology fieldwork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 systematic study has been made on Tao’s training arrangement, training content, training methods and means, training load 10 weeks before the Games. It is concluded that 1) the training arrangement of ten weeks adopts the plate training model, which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for 100 m sports pre-match training arrangement; 2) Tao’s ten weeks’ training highlighted the speed, speed-endurance and power quality, all of which reached a very high training intensity,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100 meters. 3) Tao’s strength training adopted the weekly nonlinear model, which is a great challenge for traditional linear strength training theory of 100 meters event.

Tao Yujia;National Games; women’s sprint; preseason training; load characteristics

2014-01-05

潘志国(1976- ),男,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A

1009-9840(2014)05-0058-04

猜你喜欢
全运会耐力负荷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