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2014-09-23 01:56王红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馒头创造力创造性

王红艳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幼儿园结构游戏有效开展的方法,以及在结构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的问题。共包含四个方面: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为结构造型游戏准备物质基础;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创设结构游戏环境,提供多种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独立的探索的机会和保护幼儿好奇心善待幼儿的质疑,肯定幼儿点滴创造,激发了幼儿创造热情。

【关键词】幼儿园结构游戏创造力何谓创造力?一般认为,它是制成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或产生新思想的能力,即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我们认为,创造性是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的品质,是各种思考、行动和创作东西的方式。学前期是个体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弗洛伊德说过“游戏是幼儿的学习和工作”。皮亚杰认为,幼儿期正处于游戏期,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和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在游戏中加强对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

我园选择了结构造型游戏为突破口,进行了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初步探索,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尝试,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为结构造型游戏准备物质基础

幼儿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较细致了解,并有较丰富而深刻的印象,这是开展结构造型游戏的基础,也是创作的基础,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幼儿外出活动,组织幼儿观看录像片,引导他们观察物体的结构特征。例如,中班有一种益智积木,可以用来建构房子,孩子们很喜欢,可是每天搭来搭去都是尖尖的房顶,为了发展他们的想象,我们先带小朋友参观大街的房子,又播放香港的、国外的房子建筑让小朋友欣赏,又让他们欣赏哥哥姐姐搭的“现代飞腾的舞钢”,看了这些之后小朋友在第二次的搭建中的作品非常丰富。不仅有了各种房顶,还有转角,阳台、平台等多种结构,更有趣的是:孩子们给高楼取了有趣的名字呢!可见,孩子的生活经验是创作的源泉。

二、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创造不等于就不用掌握技能。结构游戏是在掌握建造的知识和基础及技能的基本进行的,铺平、延长、围合、盖顶、加宽、加高等都是技能,这些能力,我们不可能让孩子一下子学会,更不能一样一样教,只有通过不断建造,探索中学会,而只有先掌握这些基本技能,进一步创造才成为可能,这就叫“万丈高楼平地起。”例如,小班朋友刚开始没有一定的结构目的,他们只是无意识地摆弄建筑材料,他们只对结构动作有兴趣,重复地把积木一块一块搭高,推倒,再搭高,再堆倒,以此感到满足,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开始了有了搭房子的主题,“给娃娃盖房子”“给熊猫盖房子”从简单堆积到立体房子,从一层楼到建高楼,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加高,盖顶,铺平技能,又通过“造围墙”活动,学会了围合的技能,孩子们掌握了这些技能才会去搭岗亭、医院、幼儿园等,进行举一反三。

三、创设结构游戏环境,提供多种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独立的探索的机会

任何一种游戏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产生的,游戏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气氛环境环境西方面。物质环境包括场地的安排和材料的提供,气氛环境则包括同伴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合作,以及教师示范暗示等,结构游戏也不例外,教师事先创设一个结构角,在结构角中事先为幼儿搭好一些建筑作品让孩子们欣赏,同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结构材料,如:小班幼儿宜选择牢固的木制建筑材料,大班宜选择有小图的建构材料等,幼儿在这种环境下,自己确定主题,自己合作分工,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的创造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例如:有一次孩子们得到一筐新的积木,开心极了,他们把积木倒出来又装进去,装进去又倒出来,忽然有一个男孩说:“我们搭一座城市吧!”他的建议得到了其他孩子的响应,于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开始了,孩子们开始讨论搭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城市里有些什么,需要哪些材料,该怎么分工搭,先搭什么后搭什么,碰上意见不统一,他们还会石头剪刀布,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幼儿在用结构材料构建房子时,他们脑子里要想各种的造型,手在大脑的指挥下,把材料按自己想象中的结构堆积起来,哪里放圆形、哪里放方形、多余的拆下来、缺的补上去,脑的思维和手的操作在不断传异,大脑的创造性区域受到激发,因此结构游戏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四、保护幼儿好奇心善待幼儿的质疑,肯定幼儿点滴创造,激发了幼儿创造热情

幼儿最喜欢想象,一会儿想象自己是警察,一会儿想象自己是宇宙英雄,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特征,在幼儿的头脑,原本是没有框框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一次活动《白白的馒头》中,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了和面,搓面团的方法,每个孩子做个圆圆的大馒头,只有一个孩子把馒头捏成了一大一个两个圆,又把它们重叠在起,说“这是葫芦馒头”、教师灵机一动:“小朋友做了这么多的馒头,能不能在自己的馒头上做个记号,一会儿蒸出来还能认识它,亲手尝尝自己的馒头。”于是孩子们纷纷动手,不一会儿“小狗馒头”、 “小猪馒头”、“萝卜馒头”、 “辣椒馒头”等诞生了,这位老师的随机应变,既保护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热情。

endprint

猜你喜欢
馒头创造力创造性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馒头办”没了吧?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