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语篇的话轮转换量化研究

2014-09-25 17:30史红艳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量化分析

【摘 要】话轮转换作为会话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戏剧语篇进行分析的一个新兴的研究方法。基于前人研究的量化理论框架,以戏剧《卖花女》中的三个片段为语料,研究话轮转换与戏剧人物间的权势关系、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剧情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验证了话轮转换量化研究方法应用于研究文学批评的可行性。

【关键词】话轮转换 戏剧语篇 量化分析 《卖花女》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30-02

发展中的语用学、话语分析、文体学、认知诗学不断为戏剧语篇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末,Sacks、Schegloff和Jefferson开拓了话轮转换研究先河,对话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认为话语的组织被某种机制所控制,这种机制就是话轮转换模式。戏剧语篇的研究也随之扩展到语用文体的多层次分析。话轮转换作为文体学会话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主要是用来研究话语的开始、发展、结束,以及对话安排的学科,常用来解释人物间的权势关系及人物性格。

一、戏剧文体中的话轮转换量化研究框架

本节主要结合俞东明对戏剧话轮五部分的划分,进一步细化量化分析的研究框架,为下一节戏剧《卖花女》中的话轮转换模式进行量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一)话题的提出和控制。话题是人们谈话的基本内容。话题的选择、引入、在对话中发展以及改变话题的策略是会话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话轮长度。在戏剧分析中一般采用字数统计的方法来计算话轮长度。由于话轮长度和字数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关系,所以按照字数来计算话轮长度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科学的方法。

(三)话轮类型。话轮类型可大致分为两类:发话和反应,但是在戏剧对话中,有些很难被归属到这两类,所以不能简单地将话轮类型划分为发话和反应这两类。

(四)话语打断和独白现象。根据话轮的分配规则,话轮转换通常出现在话轮过度的关联位置上,即某个话轮终止的位置,否则即属于故意打断话语的现象。独白是指剧中人物不在意其他人物的存在,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所以独白大多属于打断。

(五)话轮控制策略。一是限制话轮长度的语用策略。限制话轮长度是指通过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等限制自己话轮长度。二是副语言特征。利用副语言特征,主要指的是依靠眼神、表情、手势、动作、沉默等副语言特征来控制话轮。

二、对《卖花女》中人物之间的话轮转换进行定量分析

样本取自剧本的第二、四、五幕中的三个片段,第二幕中所选取的片段主要描述卖花女伊莉莎上门向希金斯求学,第四幕中所选取的片段为舞会回来后伊莉莎和希金斯之间的争吵,第五幕所节选的为希金斯请求伊莉莎回家。通过选取以上三个片段,更有利于通过对比分析对话中人物的性格,心理的变化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样本的话轮转换量化分析结果详见表1。

表1 对样本的话轮转换分析结果

第二幕 第四幕 第五幕 总计

人物数 Higgins Liza Higgins Liza Higgins Liza Higgins Liza

话轮数 47 45 31 29 39 38 117 112

1,发话和控制话题情况 发话,一直控制话题 无话题控制权 激烈争夺话题控制权 激烈争夺话题控制权 逐渐失去话题控制权 逐渐控制话题 话题控制权逐渐从Higgins 过渡到Lisa

2,话轮和平均长度 10 35 30 18 42 28 17.6 20.6

3,话轮类型 发话 11 5 3 4 3 11 17 20

反应 17 21 15 17 20 21 52 59

反应后发话 15 11 12 7 11 6 38 24

打断 3 1 0 0 2 0 5 1

独白 0 6 1 1 3 0 4 7

4,话轮打断和独白次数 3 7 1 1 5 0 9 8

5,话轮控制策略 限制话轮长度的语用策略 0 0 0 1 0 0 0 1

副语言特征 5 7 5 3 7 7 17 17

话轮数的多少可以说明人物在戏剧中角色的主次和身份的高低。节选的第二幕中,希金斯的话轮数是47,伊莉莎的话轮数是45,说明伊莉莎在向希金斯求学的途中,希金斯相对于伊莉莎身份高贵,处于角色的中心地位。节选的第四幕中希金斯的话轮数为31,伊莉莎的话轮数为29,俩人话轮数趋于均等,可以看出俩人之间的权势关系慢慢地发生着变化。节选第五幕中希金斯的话轮数为39,伊莉莎的话轮数为38,伊莉莎的话轮数相对增加,说明角色关系已经发生转变,伊莉莎已经完全处于主动并掌控话题权。

话轮长度可以反映出人物角色的性格及人物在戏剧中的处境。节选第二幕中的希金斯的话轮长度为10,而伊莉莎的话轮长度为35,说明了希金斯的性格高傲,对伊莉莎的排挤和轻视,同时面对希金斯的嫌弃和不屑,处境卑微的伊莉莎为了能够顺利求学,总是竭尽全力去解释,同时“哎-呀-”等一些没有底气的话语侧面反映出她的不自信。节选第四幕中希金斯的话轮长度为30,而伊莉莎的话轮数为18,相对于第二幕来说,希金斯的话轮长度明显比伊莉莎要长,可以看出从舞会上回来之后伊莉莎性格的转变,表明其不再屈服于希金斯的蛮横之下。与伊莉莎相反,面对伊莉莎的反抗,希金斯显得有些焦躁,不知所措。节选第五幕中希金斯的话轮数为42,伊莉莎的话轮数为28,这时角色已经彻底发生转变,希金斯通过大量的话语请求伊莉莎回家。

发话、反应和反应后发话可以反映出角色对话题的控制。节选第二幕中希金斯的发话次数为11次,而伊莉莎的发话次数为5次,两倍的发话次数说明希金斯处于绝对话题控制权;到第四幕中希金斯的发话次数为3,伊莉莎的发话次数为4,说明话题控制权正在由希金斯转移到伊莉莎;最后第五幕中,希金斯的发话次数为3,伊莉莎的发话次数为11,说明伊莉莎已经完全掌控话题控制权。

话语打断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话语打断者通常是对话语被打断者极其不尊重,有时话语打断也是话语打断者自己恐慌的表现。在第二幕中,希金斯3次打断伊莉莎的话语,是希金斯急于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足以看出希金斯对伊莉莎的不尊敬,视她为一个玩偶,展现了希金斯在话轮上的强势,且一直在掌握着话题的控制权,侧面体现出俩人之间的地位差距和权势关系。而第五幕中希金斯2次打算伊莉莎,目的是打断伊莉莎的话语,急切的表达请求伊莉莎回家的想法,从而可以看出希金斯的心理变化,变得非常的焦急和无奈,无理力争,慢慢地失去了话题控制权。

独白是在没有话题控制权的情况下,角色渴望其话题被重视却没被重视的表现。第二幕中伊莉莎出现了6次独白,说明了身份卑微的伊莉莎在强势的希金斯话题控制下,希望引起希金斯的重视,然而她的话语却根本没有得到希金斯的任何反应,侧面也展现了伊莉莎的唯唯诺诺,胆小如鼠以及希金斯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第五幕中希金斯的3次独白类似,说明请求伊莉莎回家的希金斯希望得到伊莉莎的重视,反而被伊莉莎忽略,说明原本强势的希金斯已经完全没有话题控制权。

限制话轮长度的控制策略一般用于话题关系转变的中间阶段。在第四幕中,伊莉莎运用了一个限制话轮长度的语用策略,表明自己还不想放弃谈话,这样使得希金斯在伊莉莎讲完其要讲的三点内容之前不能将其打断,否则有违反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危险,从而伊莉莎就限制了对方的话轮,抢夺了对方的话语权,控制了话题。从第二幕的胆怯心理,不敢说话,到使用限制话轮长度的话轮控制策略逐渐获得话题控制权,说明伊莉莎逐渐地认识到自我,找回了自信,不再为那些贵族所玩弄,而扮演所谓的“公爵夫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副语言特征的运用可以增加戏剧的舞台价值,推动戏剧故事的发展。第五幕中,伊莉莎选择了沉默这种副语言特征话题控制策略来回应一味央求的希金斯,从而也能看出伊莉莎逐渐地掌握了话题控制权,有力地表现了伊莉莎的不满情感和态度,以及伊莉莎和希金斯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戏剧的发展。

通过对第二幕、第四幕和第五幕中的希金斯和伊莉莎的话轮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话题控制权逐渐从希金斯转移到伊莉莎,伊莉莎在与希金斯的相处过程中逐渐地找回了自信。同时可以看出对戏剧进行话轮的定量分析,可以使话轮的研究更具说服力。

综上所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戏剧文体学中话轮转换的定量研究分析框架,并结合上下文和语境对《卖花女》进行了话轮转换的量化分析,揭示了剧中的人物间权势关系和人物性格,为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提供了充分的量化分析解释。文学批评往往是谈批评者的主观感受或定性思辨,很少进行客观和量化的分析。随着计算语言学的发展,话轮转换的量化研究会在我们运用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得杏. 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177-180

[2]俞东明. 英语戏剧文体学的范围、性质与方法[C]//王德春. 英语百人百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杨宪益. 卖花女(五幕传奇剧)英汉对照翻译丛书[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2

【作者简介】史红艳(1991- ),女,辽宁葫芦岛人,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语篇分析。

(责编 卢 雯)

话语打断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话语打断者通常是对话语被打断者极其不尊重,有时话语打断也是话语打断者自己恐慌的表现。在第二幕中,希金斯3次打断伊莉莎的话语,是希金斯急于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足以看出希金斯对伊莉莎的不尊敬,视她为一个玩偶,展现了希金斯在话轮上的强势,且一直在掌握着话题的控制权,侧面体现出俩人之间的地位差距和权势关系。而第五幕中希金斯2次打算伊莉莎,目的是打断伊莉莎的话语,急切的表达请求伊莉莎回家的想法,从而可以看出希金斯的心理变化,变得非常的焦急和无奈,无理力争,慢慢地失去了话题控制权。

独白是在没有话题控制权的情况下,角色渴望其话题被重视却没被重视的表现。第二幕中伊莉莎出现了6次独白,说明了身份卑微的伊莉莎在强势的希金斯话题控制下,希望引起希金斯的重视,然而她的话语却根本没有得到希金斯的任何反应,侧面也展现了伊莉莎的唯唯诺诺,胆小如鼠以及希金斯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第五幕中希金斯的3次独白类似,说明请求伊莉莎回家的希金斯希望得到伊莉莎的重视,反而被伊莉莎忽略,说明原本强势的希金斯已经完全没有话题控制权。

限制话轮长度的控制策略一般用于话题关系转变的中间阶段。在第四幕中,伊莉莎运用了一个限制话轮长度的语用策略,表明自己还不想放弃谈话,这样使得希金斯在伊莉莎讲完其要讲的三点内容之前不能将其打断,否则有违反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危险,从而伊莉莎就限制了对方的话轮,抢夺了对方的话语权,控制了话题。从第二幕的胆怯心理,不敢说话,到使用限制话轮长度的话轮控制策略逐渐获得话题控制权,说明伊莉莎逐渐地认识到自我,找回了自信,不再为那些贵族所玩弄,而扮演所谓的“公爵夫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副语言特征的运用可以增加戏剧的舞台价值,推动戏剧故事的发展。第五幕中,伊莉莎选择了沉默这种副语言特征话题控制策略来回应一味央求的希金斯,从而也能看出伊莉莎逐渐地掌握了话题控制权,有力地表现了伊莉莎的不满情感和态度,以及伊莉莎和希金斯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戏剧的发展。

通过对第二幕、第四幕和第五幕中的希金斯和伊莉莎的话轮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话题控制权逐渐从希金斯转移到伊莉莎,伊莉莎在与希金斯的相处过程中逐渐地找回了自信。同时可以看出对戏剧进行话轮的定量分析,可以使话轮的研究更具说服力。

综上所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戏剧文体学中话轮转换的定量研究分析框架,并结合上下文和语境对《卖花女》进行了话轮转换的量化分析,揭示了剧中的人物间权势关系和人物性格,为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提供了充分的量化分析解释。文学批评往往是谈批评者的主观感受或定性思辨,很少进行客观和量化的分析。随着计算语言学的发展,话轮转换的量化研究会在我们运用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得杏. 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177-180

[2]俞东明. 英语戏剧文体学的范围、性质与方法[C]//王德春. 英语百人百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杨宪益. 卖花女(五幕传奇剧)英汉对照翻译丛书[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2

【作者简介】史红艳(1991- ),女,辽宁葫芦岛人,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语篇分析。

(责编 卢 雯)

话语打断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话语打断者通常是对话语被打断者极其不尊重,有时话语打断也是话语打断者自己恐慌的表现。在第二幕中,希金斯3次打断伊莉莎的话语,是希金斯急于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足以看出希金斯对伊莉莎的不尊敬,视她为一个玩偶,展现了希金斯在话轮上的强势,且一直在掌握着话题的控制权,侧面体现出俩人之间的地位差距和权势关系。而第五幕中希金斯2次打算伊莉莎,目的是打断伊莉莎的话语,急切的表达请求伊莉莎回家的想法,从而可以看出希金斯的心理变化,变得非常的焦急和无奈,无理力争,慢慢地失去了话题控制权。

独白是在没有话题控制权的情况下,角色渴望其话题被重视却没被重视的表现。第二幕中伊莉莎出现了6次独白,说明了身份卑微的伊莉莎在强势的希金斯话题控制下,希望引起希金斯的重视,然而她的话语却根本没有得到希金斯的任何反应,侧面也展现了伊莉莎的唯唯诺诺,胆小如鼠以及希金斯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第五幕中希金斯的3次独白类似,说明请求伊莉莎回家的希金斯希望得到伊莉莎的重视,反而被伊莉莎忽略,说明原本强势的希金斯已经完全没有话题控制权。

限制话轮长度的控制策略一般用于话题关系转变的中间阶段。在第四幕中,伊莉莎运用了一个限制话轮长度的语用策略,表明自己还不想放弃谈话,这样使得希金斯在伊莉莎讲完其要讲的三点内容之前不能将其打断,否则有违反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危险,从而伊莉莎就限制了对方的话轮,抢夺了对方的话语权,控制了话题。从第二幕的胆怯心理,不敢说话,到使用限制话轮长度的话轮控制策略逐渐获得话题控制权,说明伊莉莎逐渐地认识到自我,找回了自信,不再为那些贵族所玩弄,而扮演所谓的“公爵夫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副语言特征的运用可以增加戏剧的舞台价值,推动戏剧故事的发展。第五幕中,伊莉莎选择了沉默这种副语言特征话题控制策略来回应一味央求的希金斯,从而也能看出伊莉莎逐渐地掌握了话题控制权,有力地表现了伊莉莎的不满情感和态度,以及伊莉莎和希金斯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戏剧的发展。

通过对第二幕、第四幕和第五幕中的希金斯和伊莉莎的话轮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话题控制权逐渐从希金斯转移到伊莉莎,伊莉莎在与希金斯的相处过程中逐渐地找回了自信。同时可以看出对戏剧进行话轮的定量分析,可以使话轮的研究更具说服力。

综上所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戏剧文体学中话轮转换的定量研究分析框架,并结合上下文和语境对《卖花女》进行了话轮转换的量化分析,揭示了剧中的人物间权势关系和人物性格,为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提供了充分的量化分析解释。文学批评往往是谈批评者的主观感受或定性思辨,很少进行客观和量化的分析。随着计算语言学的发展,话轮转换的量化研究会在我们运用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得杏. 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177-180

[2]俞东明. 英语戏剧文体学的范围、性质与方法[C]//王德春. 英语百人百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杨宪益. 卖花女(五幕传奇剧)英汉对照翻译丛书[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2

【作者简介】史红艳(1991- ),女,辽宁葫芦岛人,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语篇分析。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量化分析
心理实践教学中大学生爱情观量表的编制及爱情特点分析
影响第二十届世界杯足球赛结果的主要技术因素分析
经管类专业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
政党轮替以来台日政经关系的量化分析
2005—2015年中国远程教育机构及其学习者成本效益研究的量化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视角下我国马列·科社学科研究状况分析
卓越会计师人才素能维度及其要素量化分析
网络新闻标题修改的量化分析
高校桌面虚拟化的量化设计方案研究
垃圾减量分类活动中社会及个体因素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