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注意力对健康人群试验性疼痛的影响*

2014-09-26 03:33冯雪岩李越秀李俊发罗艳琳
重庆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被试者强度疼痛

崔 敏,冯雪岩,窦 鑫,李越秀,王 娇,李俊发,罗艳琳△

(首都医科大学:1.2009级七年制临床专业1班;2.神经生物学系,北京100069)

疼痛是由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产生的不愉快感觉及情感体验,它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1]。疼痛日益显现的重要性使得如何减轻疼痛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分散注意力法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临床医务人员的普遍应用,并发现在静脉穿刺、外伤换药及各项手术及术后的疼痛干预中均能有效地降低疼痛,改善生活质量[2-4]。然而,国内相关的基础研究较少,且研究范围较局限。因此,本研究采用点探测试验的认知任务来分散健康人群的注意力,观察试验性加压疼痛感知的变化。为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散注意力与疼痛关系的领域提供试验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招募20名首都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作为被试者,男女各10例,年龄19~26岁,平均(21.3±2.1)岁。通过爱丁堡利手测量量表测评20例均为右利手大于或等于(40.7±24.6)分。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血压正常、无皮肤损伤、无神经系统外伤或疾病。本研究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所有被试者签署被试知情同意书。

1.1.1 点探测试验材料

1.1.1.1 图片材料 本研究参考以往文献[5-7],从国际情感图片系统(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IAPS)及网络收集选取了正性、负性与中性三类图片作为图片材料,并对图片进行喜爱程度(情绪价)与唤醒度的评定。最终入选图片的喜爱程度与唤醒度分别为:正性图片[(8.7±0.6)、(6.8±1.6)],负性图片[(2.1±1.1)、(6.5±2.0)],中性图片[(5.2±0.7)、(4.8±1.6)]。且正性、负性图片与中性图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32张图片试验刺激由三类图片两两组合上下排列构成,其中由正性与中性图片构成46个试验刺激,负性与中性图片构成46个试验刺激,正(负)性图片在上或在下的概率相等;中性与中性上下排列构成40个试验刺激。组成试验刺激的三类图片宽10.2~9.4cm,平均(9.8±0.4)cm;高6.9~6.5cm,平均(6.7±0.2)cm。

1.1.1.2 字词材料 字词试验刺激为上下排列的成对双字词,分为五类:情感性疼痛词(A)与中性词(N);感觉性疼痛词(S)与N;社会威胁性词(T)与 N;积极词(P)与 N。N出现在上和在下的概率各半。字词试验刺激共120个字词对,每类刺激各24对。双字词笔画数为8~34画,不同类型双字词之间笔画数、词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字词来源参考文献[8-10]。双字词采用华文中宋字体,字号为96。双字词图片宽5.0cm,高2.5cm。正式试验中,各试验刺激混合后,伪随机呈现于电脑屏幕中央。

1.1.2 试验设备 在单人隔音的行为试验室内进行本研究。室温保持23℃。被试坐于试验桌前,眼睛距离电脑屏幕58 cm。全部试验刺激在17寸标准电脑屏幕中央呈现,分辨率为1 024×768。利用E-prime软件设计并呈现试验。加压性疼痛诱发设备为上海玉兔牌XJ11D台式血压计。

1.1.3 试验量表 (1)口头评分量表(VRS):利用VRS对被试疼痛强度与不适度进行评定,分别分为0~9个等级,0表示无变化,1表示轻微疼痛,9表示无法忍受,具体参照文献[11-12]。(2)改良 MPQ量表(MPQ-SF):MPQ-SF由三部分组成,疼痛等级指数(PRI),对疼痛的感觉性成分(S)和情感性成分(A)进行等级评定。视觉模拟标尺(VAS),用一条长度为100 mm的视觉模拟标尺对最大疼痛强度进行评估。现时疼痛强度指数(PPI),为10点疼痛评分量表,0表示无痛,9表示无法忍受。在试验结束后对试验中的疼痛强度进行评估。

1.2 方法 本研究由单纯加压疼痛试验、图片点探测疼痛试验和字词点探测疼痛试验构成,被试者参加所有试验。单纯加压疼痛试验中,被试者左上臂给予200mm Hg持续压力,报告的疼痛强度大于或等于2时开始正式试验,每隔30s记录1次疼痛强度与不适度,持续10min。

图片点探测疼痛试验是在单纯加压疼痛试验基础上增加图片点探测认知任务。被试者先进行练习试验,待熟悉试验过程且正确率超过90%后进行正式试验。正式试验开始时,屏幕中央呈现400ms“十”字注视点,注视点消失后,呈现2张图片构成的试验刺激600ms。试验刺激消失后,在其中1张图片的中心位置上出现“*”探测点1 500ms,要求被试者对观察到的探测点准确快速地按键判断,“*”出现的位置在上按鼠标左键,位置在下按鼠标右键。空白等待400ms后,开始下一个试验项目。如果被试者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做出反应,该次试验项目计为错误,程序自动进入下一个。每17个图片刺激(约56s)后,被试者报告疼痛强度与疼痛不适度,试验人员在旁记录。试验结束后,被试填写MPQ-SF。

字词点探测试验程序与图片试验相同,将图片刺激替换为字词刺激,并在每24组字词刺激(约59s)后测评疼痛强度与不适度即可。

1.3 统计学处理 记录并统计VRS及MPQ-SF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Sigma Stat 3.5统计软件对VRS数据进行认知任务(单纯加压、图片、字词)与时间(基线、1、2…8 min)双因素方差分析。对MPQ数据进行认知任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分析使用Holm-Sidak法。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强度 单纯加压、图片点探测试验及字词点探测试验中的疼痛强度结果见图1。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认知任务主效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1.424,P<0.001]。组内分析发现,被试感知图片点探测(3.1±1.3)与字词点探测(3.3±1.4)任务中的疼痛强度低于单纯加压时的疼痛强度(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4~8分钟差异显著,图片点探测任务中的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单纯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不同认知任务中疼痛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n=20)

2.2 疼痛不适度 单纯加压、图片点探测试验及字词点探测试验中的疼痛不适度结果见图2。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认知任务主效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7.962,P<0.001]。组内分析发现,图片点探测(3.0±1.2)与字词点探测任务(3.8±1.5)时的疼痛不适度低于单纯加压的疼痛不适度(4.0±1.8),其中,第1、2分钟时图片[(2.3±0.7)、(2.5±0.8)]与字词[(2.4±0.8)、(2.9±0.9)]点探测任务时疼痛不适度降低较单纯加压时[(3.7±1.3)、(4.0±1.4)]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片点探测与字词点探测相比,不适度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2 不同认知任务中疼痛不适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n=20)

2.3 MPQ-SF结果 单纯加压、图片点探测试验及字词点探测试验中的MPQ-SF结果见图3。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只有PPI结果显示认知任务主效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97,P=0.009)。组内分析发现,单纯加压(5.0±1.6)高于图片点探测任务的PPI值(3.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3 不同认知任务中的MPQ-SF(n=20)

3 讨 论

分散注意力,即分心止痛法,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疼痛非药物治疗方法,以多种形式应用于临床疼痛的医疗与护理中,成为基础研究的热点。Yoo等[14]研究发现,采用电脑演示故事的方法能很好地降低小儿静脉穿刺的疼痛感与血糖、血皮质醇浓度;外伤换药过程中让患者听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或唱歌也有助于减轻疼痛感[3];头脑想象、触觉分辨等方法也可以降低疼痛刺激带来的疼痛[15]。同时,Miller等[16]研究发现多形式分散注意力(MMD)的效果要好于传统方式(玩具或电视)和单纯游戏机的方式。

本研究首次从疼痛强度与不适度两方面评价分心止痛的效果,结果发现,对于疼痛强度,有认知任务的疼痛强度比单纯加压时明显降低,显示了认知任务对加压疼痛有显著的分心止痛效果,支持了以往研究分心止痛的结论。随着试验的进行,尤其在第4分钟以后,分心条件下与单纯加压时相比,疼痛强度下降得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分心止痛的效果随时间延长而更加明显,具有延时效应。这一现象也曾被Alhani等[17]发现,在对透析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发现,“找不同”的游戏方法可以降低患者疼痛感,但这种效果直到第6次才显现出来。同时,与低恐惧被试者相比,高恐惧被试者的分心止痛过程中也会出现延迟效果[18]。以往的研究中多在疼痛强度的维度上分析分心止痛的效果,很少涉及疼痛不适度。本研究对于疼痛不适度的结果显示,分心时疼痛不适度比单纯加压时也明显降低,但仅在试验开始的第1、2分钟时表现明显,之后两种条件下的不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分心止痛对于疼痛强度与不适度的作用具有差异性,对疼痛强度的作用表现得明显、持久。

本研究还通过两种试验刺激,即字词点探测与图片点探测刺激,来观察分心对疼痛感知的影响,试图考查图片与字词表达的情绪对疼痛感知影响的差异性。VRS结果显示,图片与字词相比,在不适度水平存在差异,表现为图片点探测试验时被试者的疼痛不适度更低。以前研究发现,图片的情感效价更高,比字词更能吸引注意力[19]。试验刺激的情感效价越高,它所占用的注意资源越多,相应对疼痛的分心效果越好,疼痛感知降低。本研究结果支持上述假设,图片认知任务比字词的分心效果更好。此外,本研究首次采用了两套疼痛评定量表,即VRS与试验后的 MPQ-SF,对疼痛强度与不适度进行评价。其中,在认知任务过程中进行VRS实时评定的方法,能保证疼痛数据多点采样,及时反映疼痛变化,并免受疼痛回忆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发现,VRS在反映在疼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方面比MPQ-SF量表更突出,能充分反映疼痛强度与不适度上的分心效果。MPQ-SF的结果,即试验结束后对试验中疼痛强度进行评定的结果,只在单纯加压与图片分心条件下的疼痛试验间出现统计学差异。MPQ-SF结果中未发现图片与字词间的差异,仅表现为图片点探测试验时的疼痛强度低于单纯加压时的疼痛强度。

[1]Mackintosh C.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ain[J].Nurs Stand,2007,22(5):55-60.

[2]郑敏惠,丁娜,钟玉娥.分散注意力在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疼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71-72.

[3]郭春兰.分散注意力控制手外伤换药疼痛的临床效果[J].护理学杂志,2007,22(22):22.

[4]刘海鹰,冯丹,詹欢乐.听觉分散和视听联合分散对人工流产术中疼痛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5):593-594.

[5]罗艳琳,崔敏,杨延辉,等.图片点探测任务法观察加压诱发的实验性疼痛对健康人注意偏向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6):431-435.

[6]MacNamara A,Hajcak G.Anxiety and spatial attention moderate the electrocortical response to aversive pictures[J].Neuropsychologia,2009,47(13):2975-2980.

[7]Briggs KE,Martin FH.Affective picture processing and motivational relevance:arousal and valence effects on ERPs in an oddball task[J].Int J Psychophysiol,2009,72(3):299-306.

[8]Asmundson GJG,Carleton RN,Ekong J.Dot-probe evaluation of selective attentional processing of pain cu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daches[J].Pain,2005,114(1/2):250-256.

[9]Roelofs J,Peters ML,Vlaeyen JWS.Selective attention for pain-related information in healthy individuals:the role of pain and fear[J].Eur J Pain,2002,6(5):331-339.

[10]Roelofs J,Peters ML,Zijden M,et al.Selective attention and avoidance of pain-related stimuli:A dot-probe evaluation in a pain-free population[J].J Pain,2003,4(6):322-328.

[11]罗艳琳,冯雪岩,石雅琪,等.加压疼痛对你健康人群疼痛相关字词注意偏向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440-442.

[12]尹艳玲,王培培,陈昭燃.情绪唤醒度对女性持续性疼痛调制的行为学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8):710-712.

[13]Liu CC,Veldhuijzen DS,Ohara S,et al.Spatial attention to thermal pain stimuli in subjects with visual spatial hemi-neglect:Extinction,mislocalization and misidentification of stimulus modality[J].Pain,2011,152(3):498-506.

[14]Yoo H,Kim S,Hur HK,et al.The effects of an animation distraction intervention on pain response of preschool children during venipuncture[J].Appl Nurs Res,2011,24(2):94-100.

[15]Ruscheweyh R,Kreusch A,Albers C,et al.The effect of distraction strategies on pain perception the nociceptive flexor reflex(RⅢreflex)[J].Pain,2011,152(11):2662-2671.

[16]Miller K,Rodger S,Bucolo S,et al.Multi-modal distraction:Using technology to combat pain in young children with burn injuries[J].Burns,2010,36(5):647-658.

[17]Alhani F,Shad H,Anoosheh M,et al.The effect of programmed distraction on the pain caused by venipuncture among adolescents on hemodialysis[J].Pain Manag Nurs,2010,11(2):85-91.

[18]Campbell CM,Witmer K,Simango M,et al.Catastrophizing delays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distraction[J].Pain,2010,149(2):202-207.

[19]Dear BF,Sharpe L,Nicholas MK,et al.Pain-related attentional biases:the importance of the personal relevance and ecological validity of stimuli[J].J Pain,2011,12(6):625-632.

猜你喜欢
被试者强度疼痛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疼痛不简单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地埋管绝热措施下的换热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