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临床分析

2014-09-27 07:26郭珊成陈惠贞解放军第422医院骨科广东湛江524005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导针刀片髓内

郭珊成,罗 剑,陈惠贞 (解放军第422医院骨科,广东 湛江 524005)

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老年化、不稳定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所以治疗该类骨折具有一定挑战性。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在临床上已达成共识[1],而传统内固定手术具有操作复杂、剥离范围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3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9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70~91岁,平均75.6岁。左侧19例,右侧20例。致伤原因:摔伤28例,交通伤6例,重物砸伤4例,其他1例。按Evans-Jenson分类,Ⅰ:10例,ⅡA:11例,ⅡB:11例,Ⅲ:7例。8例合并心血管疾病,4例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1例合并脑血管意外伴偏瘫。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指数:Ⅰ级3例,Ⅱ级7例,Ⅲ级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

1.2 治疗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后患者仰卧,内收内旋(外旋)牵引闭合复位,复位成功后,在大转子顶端向上做3~5 cm的切口,大转子顶端稍偏内侧插入导针,扩髓器扩大转子入口,将安装在瞄准器手柄上的髓内钉主钉推入股骨近端髓腔。经瞄准器近端锁孔引导向股骨颈内打入导针,并用C臂X线机检测正侧位下导针位置,测量深度,用空心钻头于股骨外侧皮质扩孔,在瞄准器的保护下打入股骨颈内的螺旋刀片,再次用C臂X线机透视检查螺旋刀片位置恰当后,将螺旋刀片锁死,然后再打入远端锁定螺钉,最后安装髓内钉主钉钉帽。术后第1天行股四头肌训练,第3天开始CPM训练。骨质疏松患者术后继续予以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根据骨折稳定性检查,平均15 d开始扶拐下地行走。每月复查X线随访骨折愈合情况。

2 结果

手术时间35~95 min,平均58 min,出血量50~150 mL,平均90 mL,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住院时间12~21 d,平均14 d,住院期间无感染、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39例患者中36例获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效、防旋螺钉的切出或穿出股骨头、应力性股骨干骨折、防旋螺钉退钉、感染、肢体短缩、髋内翻、股骨头坏死迹象等并发症。36例患者术后9~24周骨折愈合,平均15周。术后采用Harris功能评分,总分100分:疼痛占44分,功能使用占47分,活动范围占5分,畸形占4分;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中,低于70分为差。本组获得随访的36例病患中优19例,良14例,优良率为91.7%。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

3 讨论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Evans-JensonⅡA、ⅡB、Ⅲ)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其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常采用卧床牵引等方法,但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并发症,并且容易出现髋内翻、肢体短缩等畸形,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2-4]。目前手术治疗方法有髓外固定(DHS、锁定钢板、DCS等)和髓内固定(重建带锁髓内钉、Gamma钉、PFN、PFNA等)。髓外固定以DHS为代表,固定可靠,并具有较好的滑动和加压作用,兼具静动加压作用,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较好[5]。其缺点是手术的切口大,手术区暴露较广泛,对骨折断端的血运破坏较多,不利于骨折愈合。为避免螺钉切出、断裂及继发髋内翻,术后绝大部分患者不能早期下地,需要较长时间卧床,这对于老年骨折患者来说是不利的。

随着对转子间骨折的深入认识和新的更为合理的内固定材料的出现,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成为普遍共识和主流方向。尤其对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后内侧骨皮质的连续性破坏,使股骨矩不能承担压应力时,髓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选择[6]。PFNA是OA在PFN的基础上改进生产的髓内固定装置,2005年开始在亚洲得到应用,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主流器械。PFNA设计更符合解剖学和生物力学,6°外展角设计便于操作,螺旋刀片单片设计,直接击入,抗旋转能力和抗切出能力强,成角稳定性高,通过打入填压松质骨,提高刀片的锚合力,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本组患者平均术后15 d开始扶拐下地行走,无1例出现防旋刀片切出或穿出股骨头。PFNA防旋刀片单片置入简单快捷,通过自动锁定防止刀片及股骨头旋转。PFNA治疗转子间骨折手术基本上是半闭合操作,出血量少,不需要剥离暴露骨折断端,减少了骨折部位软组织的损伤,符合微创治疗的原则[7]。

我们的体会是:①良好的体位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前提。②良好的复位是手术成功的根基。③入钉点应从大转子顶点稍偏内侧、后侧进入,术中常见的错误为入针点偏外或偏前,如果入针点偏转子定点外侧,易使导针穿透股骨内侧皮质,特别是内侧皮质粉碎时导针更容易滑向内侧而致插出髓腔外;入针点偏前,易使主钉偏前甚至穿透股骨颈内侧皮质。④开口时高转速、慢推进,避免骨折块因钻头快速推进而分离。⑤正位片透视下防旋刀片最好位于股骨颈中下1/3处,钉头距股骨头关节面软骨下5~10 mm处。此区域为压力骨小梁,为承重区,刀片切出风险小。⑥对于粉碎性骨折,不特别要求骨折块的解剖复位,恢复力线即可。

[1]宋世锋,姚伦龙,张熙民,等.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治疗(附149例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7):633 -635.

[2]Charles AR,David PG,Kaye EW.Fracture in adults[M].4th.New York: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1996:1714 -1738.

[3]Little NJ,Verma V,Femando C,et al.A prospective trial comparing the Holland nail with the dynamic hip screw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hip[J].J Bone Joint Surg Br,2008,90(8):1073 -1078.

[4]Kazemian GH,Manafi AR,Najafi F,et al.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highrisk patients:dynamic hip screw vs.external fixation[J].Injury,2014,45(3):568 -572.

[5]Hong JY,Suh SW,Park JH,et al.Comparison of soft-tissue serum markers in 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dynamic hip screw versus proximal femoral nail-A preliminary study[J].Injury,2011,42(2):204 -208.

[6]Haidukewych GJ,Israel TA,Berry DJ.Reverse obliquity fractures of the intertrochanteric region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 Am,2001,83-A(5):643-650.

[7]Cole PA,Bhandari M.What’s new in orthopaedic trauma[J].J Bone Joint Surg Am,2006,88(11):2545 -2561.

猜你喜欢
导针刀片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圆盘剪高速剪切时的刀片温度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圆刀片切削力计算方法
“触摸和漏斗”法快速置入PFNA导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导针定位装置的临床研究
圆刀片淬火裂纹分析及防止措施
谈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厂房设计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