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带动初中数学教学更好发展

2014-10-14 05:41张志军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激励教育创新意识

张志军

摘 要:从注重发展学生兴趣,实现创新;创新意识是进行高效教学的关键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的工作。

关键词:心理教学;激励教育;创新意识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只有营造了学生适应且喜欢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主动自觉地吸收新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是为提高学生数學素质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一、注重发展学生兴趣,实现创新

1.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外界的压力可能只会作用于学生一时,而兴趣则可以作为一股持久的力量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增强,在不断的想象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塑造。允许学生在知识界定的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正视问题、改正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要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在思考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产生动力,并充分认识自身学习方面的不足。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建立独特的解题技巧,发展学习兴趣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解题方法往往并不是唯一的,而是较为灵活的。因此,教师通过对题目的解答,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运用多种解题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用多方面的知识,将几个方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既可以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巩固,也可以扎实对新知识的利用。多个角度思考能够让学生更加周密地解决数学问题,改变思考方式。巧妙而精确的解题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敏感度。内在兴趣与外在鼓励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处于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之中,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之后更加注重对理论的实践,全面掌握新知识。错题的举例能够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举一反三。此外,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墨守成规只会停滞不前,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表达,创新求异,寻找灵活准确的解决方法。

3.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树立正确观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于新知识的吸收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调整学生的心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有动力地学习,减少批评,以免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厌学心理。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敏锐洞察有利于教师准确寻找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只会理论而不会实践,学再多都只是空话,因此,老师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更多表现的机会。要注意课余作业的优化,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使学生在课余能够有更多的实践时间。

二、创新意识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关键

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系统的教授方法,学生的思维模式就会一成不变。社会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意识是指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不断探索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勇于改变传统课堂上的严肃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想象,自主解决。有效的师生互动更能带动学生思考,活跃的课堂氛围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换句话说,兴趣也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因此,比起传统的学校教学,发掘学生的兴趣并因材施教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生好奇心强,抓住这一心理变化,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向所学内容靠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一欲望的挖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内外动力。除了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则为学习环境。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人物,他在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同时,还要重视自身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成绩,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注重讲课和学生的成绩,而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要勇于挑战传统的古板严肃的课堂,只有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没有成绩压力和不拘谨的课堂氛围中能够让学生更加大胆地解决问题。老师可以采用学生自问自答的形式,把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培养起来。

2.激励教育,全面发展

激励是最好的外在动力。如果对学生只知道批评,学生不仅会产生叛逆心理,甚至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来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形成一套完整、准确的解题思维模式。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由此看来,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要教给学生系统的学习方法,传统只教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变迁,只有全方位地教授,才能使学生掌握有血有肉、更加全面的知识,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具备独特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战胜其他竞争者。而数学就是培养出色思维的一门学科。教师要充分、高效率地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采用以上方法,促进初中课堂的创新,营造融洽、舒适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尽一名中学教师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杨长智.试论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对策[J].神州,2013(04).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激励教育创新意识
立足激励教育,活化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应用
浅谈激励教育的运用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