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探究

2014-10-14 05:41张建芳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提问探究数学

张建芳

摘 要:数学教学离不开提问,它是师生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学交流的一种方式。同时提问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质疑能力,回忆旧知识,传授新知识,检查学习情况等作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探究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对课堂提问探究如下:

一、课堂提问调查结果

1.课堂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手段,我们的统计也表明,一堂课,师生的问答时间约占了整节课时间的52%。

2.课堂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居多,统计数据显示,教师提问的71%是记忆性问题。

3.课堂提问,问句缺乏艺术性,学生的回答中创造评价性成分很少。教师的课堂提问中,常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用语,学生的齐答比例很高。教师只追求完成教学进度,满足于表面上课堂气氛的热烈。

4.课堂提问问句的设计缺乏科学性。讲解数学问题时,许多教师积极启发引导学生的办法不多:刚提出问题就叫学生回答(占78%);没有把思考方法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传授给学生。因此,或者仰仗个别优等生,或者无奈之下,只好由教师自问自答(占这类提问的32%)。

5.课堂问答大多在教师与优等生之间进行,双边活动缺乏普遍性(主体是残缺的)。统计数据表明,除了齐答部分,84%的提问,是由优等生来回答的,这样既滋长了优等生的骄气,又挫伤了多数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也不能达到检查反馈学情的目的。

二、對课堂进行提问的技巧

1.激趣引入性的提问。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发散性的提问。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大有好处。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米,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出公式。

3.启发性的提问。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悬念猜想的提问。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教师提出问题后,先不作答复,而是留给学生一个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5.铺垫性的提问。这是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提问由课本所联系到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传授铺平道路,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同时又能降低思维的难度。

6.探究性提问。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在讲完一个题后,要追问其思路是什么,是否还能用别的方法解决,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扩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现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其实,学生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提问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