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教材的使用

2014-10-14 08:59李海洋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课标新教材教师应

李海洋

临近期末,教师更容易抱怨新教材容量大,课时少,很难完成教学计划,我也深受困扰。认真研读新课标,我对新教材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确了其对教师的新要求,反思践行后也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程下,你会是一个出众的演奏家吗

美国学者塞勒等人就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大不一样。

我认为,一个断臂的维纳斯会令人产生无数遐想。新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及意义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和解读。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而主要的课程实施者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材的主人是教师,教师应做教材的主人!因此,新课程应是教师自己的课程,带有自己的特点,体现自己的风格!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材是完成课程目标的途径和媒介。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节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完成课标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語言材料,挖掘其蕴含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双向交流,实现教学互动。例如,在教学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第三课时The Story of Atlanta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以下问题:(1)What do “golden apples” stand for? (2)What are your“golden apples”?(3)How will you deal with your “golden apples”?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互相探究,全面完整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拓展升华教材内容,提高用英语思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老师,你out了吗

面对新教材,总觉得知识储备很不够用,更因知识匮乏而感到惶恐。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贴近现代生活,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新课程下的我们小跑着亦或是大跨步地追随着时代的脚步。或许当你正苦恼于“tough girl”和“girly girl”时,学生中的女汉子和萌妹子会不屑地说:“老师,你out了!”

是的,新课程选材和教学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教材中的许多鲜活的人与事是当代最新事物的反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新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更高,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正如课标所说:“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提出的新挑战,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扩大知识面。”

此外,新教材注意渗透社会和自然学科知识,涉及话题多,知识面广,具有学科融合性和拓展性。教材在反映世界各国文化的同时,也注意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外文化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体现了教材的国际性和民族性。作为教师更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知人文,这样才能和学生有共同话题,缩小与学生的代沟,达到新课标和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例如,必修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旨在使学生了解英国的历史和地理,国旗、国家构成及名胜古迹,进而深入理解和领悟英国语言和文化习俗。但在每节课课前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介绍中国的国旗国徽、河流山川、区域划分等,让学生在学好外国语的同时做好中国人!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当堂讲解,教师补充说明,师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课堂不正是向新课标致敬吗?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新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会让我进入一个新的专题。教师只有明确新课标要求,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材,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让每一堂课精彩新颖。教师也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才能使用好新教材!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课标新教材教师应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