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缜密思维的新思考

2014-10-14 09:18陈明先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思维定势思维品质学生

陈明先

摘 要:由于学生思维不缜密,导致中考失败,原因有: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忽视结论成立所蕴含的条件。由思维定势造成的负迁移。对于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状态下,结果是多样化的。应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缜密起来。

关键词:学生;思维定势;缜密;思维品质

一、学生思维不缜密的原因

1.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刻。有些学生在平日学习中,只注重解题,而忽视了数学概念的学习,尤其是对某些相近或相似的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区分不开,混淆不清,思维混乱,引起解题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因而造成答案的错误。

例如再如解不等式-3x>-6,错解:x>2,这是受解方程-3x=-6,则x=2的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4.对于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状态下,结果是多样化的。有些知识在不同的环镜下是会发生变化的,如果我们不能随机应变,详尽地思考,还是一味地生搬硬套,那势必会出错。

例如:学习了二次函数之后,我们都知道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就是抛物线的顶点纵坐标。若在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中,当要求实际问题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你仍然套用公式,不结合实际考虑问题,那是必然要出错的。再比如,在动点问题中,很多问题随着点的运动而改变,如果我们不能将问题全面讨论,合理分类,做到不漏不重,那就难以得到完整的答案。

二、针对上面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要想使学生思维缜密,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的几点

1.規范思维习惯,培养思维品质。(1)在平日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训练学生仔细看题、审题、分析问题、积极思维的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思维习惯,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培养。(2)要求学生平日学习中,运用精准的数学语言。从而促进思维的缜密性,更有助于深刻透彻的理解概念。(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做则,起示范带头作用。一方面要在示范分析过程中,告诉学生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培养科学分析习惯;另一方面也要示范说、写过程,培养规范写、说的习惯。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只有良好素质的老师,才有良好素质的学生。

2.挖掘思维材料,提高思维能力。从思维角度看,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教材中的思维方法(我们称它为思维材料),一般从以下两方面去找:(1)挖掘定义、定理、性质中的思维材料。几乎每个定义、性质都会有思维材料,但我们更多地是找它们的隐性材料,一经找出,重点提醒,反复巩固训练,这样强化学生的识记强度,从而提高思维能力。(2)挖掘例题、练习中的思维材料。这里所指的材料是能引起学生错误的材料,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减少错误。

3.优化教学结构,锻炼思维方法。学生思维不够缜密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法有关,因此,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是教师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具体要求:

(1)要设置一定针对性的练习。从定义、性质的内容中,对易漏、易混淆的条件,设置不同题型;从定义、性质的结构中,用不同的思维对题设和结论,设置不同题型,将相同、相近、互逆的概念与方法的题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练习。(2)充分运用教学手段。心理学认为:刺激的强度和时间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对非缜密思维的“常发点”要作上标记,加重语气,提醒注意。对重要又易错的思维方法,要通过设疑、提问、讨论、比较、反复形成思维技能。(3)加强双边互动。培养学生讨论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从而使思考问题逐步达到全面和缜密。同时还要在学生之间开展解题反思、互相监督、增强监控的意识。

4.设置专题训练,纠治非缜密思维。一旦学生在某个问题或知识点形成了非缜密思维,那么就应像治病一样——宜早不宜迟。此时,设置专题重点训练很有必要。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则愈能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因此,搞好专题训练,要做到:(1)目的要明确。(2)选题要切中要害,要有明显的指向性。(3)针对纠治效果确定是否继续纠治。(4)要小结归纳,让思维升华。

参考文献:

黄金水.应注重数学思维的缜密性的培养[J].基础教育参考,2012(14):57.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思维定势思维品质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创设举例
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及教学策略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