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2014-10-14 14:17姜英霞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种树课文内容道理

姜英霞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说理深刻,含义隽永,意味深长。作者抓住种树与做人间的联系,通过种树的事例来揭示成长的道理,说明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的哲理。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桃花心木》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相互联系”。这一单元要求学生体会事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和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考虑到五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运用已学方法朗读感悟,品析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妙处,研读作者如何将“树”和“人”联系起来,达到借事喻理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了解树木成长和人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借事喻理”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了解林清玄写作的特点

简介作者,了解作者“美丽的辞藻是比较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观点才可以恒久”的写作观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本课虽写的是一件平凡的小事,却蕴含深刻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交流阅读收获,引导概括全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初次相识,感受桃花心木的美

1.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找到描写桃花心木的语句。

2.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或自己)对桃花心木的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桃花心木,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相机设疑,弄清种树人“奇怪”之处

1.种树人的哪些做法让“我”感到奇怪?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内容,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相关语句时,引导学生用加标注的方法梳理种树人“奇怪”之处。

3.师生合作,齐读奇怪之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学生梳理信息的能力。】

(五)对比研读,明白树在“不确定”中学会生存

1.学生听种树人说话的录音,思考种树人这么做是为什么。

2.全班交流:种树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3.出示表格,再读种树人的话,完成表格。

4.引导学生想象,在不确定的生长环境(如,狂风暴雨、干旱等)和确定的生长环境中,树苗会怎样做,从而明白学会独立生存的重要。

5.种树人这两段话是用什么方法来说的。

6.指名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读文。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探究种树人奇怪做法的原因,在交流中解决疑问,领会种树人话语的含义,体会种树人对比说法的妙处。】

(六)感悟“启示”,明白人在“不确定”中才能成长

1.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我”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讀课文。

2.指名读。同时出示句子:种树人说的话,使我深受启发。想到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思考: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办?小组先说一说,再指名说。

3.小结,明白借事喻理的表达方法。

4.听了种树人的话,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两句话,也可以引用恰当的诗词、名言表达你此时的感受。

5.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触动心灵。利用写话练习,提高表达能力,更深刻地领悟文中道理。】

(七)再现形象,回味生活与成长的道理

1.你们想去看看,桃花心木现在怎么样了吗?

2.出示画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内容。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再现形象,回味文中道理。】

编辑 郭晓云

猜你喜欢
种树课文内容道理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种树
道理
一起来种树
喜欢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