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师爱为母爱

2014-10-14 16:39徐贞
新课程·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幸福师爱母爱

摘 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师的爱究竟是什么?它就像空气一样,天天都在大家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轻易被人们忽略。但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每个人的生命。而面对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师爱;母爱;幸福

在《爱的教育》序中有这么一句话“特将此书奉献给九至十三岁的小学生们”,虽然这本书是一个意大利市立小学三年级学生写的一学年之纪事,但是书中的内容却深深地感染着我。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主人公安利柯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老师与学生的情感、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

在“我的先生”这一篇中有这么一段话深深地感染着我“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我一个都不愿意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我现在并不要你们用口来答应我,我确已知道你们已在心里答应我愿意了,我感谢你们!”我在想,孩子们离开家庭,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我与孩子也未尝不是一家人,我也是孩子们的妈妈,我能给孩子的是这份师爱,这份母爱!

记得在九月开学的日子里,第一次与孩子们接触是在拿到名册的那一刻,初看二十八位孩子的资料,百感交集。我的孩子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江苏、江西等;我的孩子们来自不同家庭,完整的、破裂的;我的孩子们中还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一位被好心人家领养的漂亮女孩……就是这样二十八位与众不同的孩子,我即将于他们携手,共同成长,走过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年。

我的孩子们,“妈妈”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在新生见面会上,有些孩子能主动地与我打招呼:“老师,你好!”;也有些孩子躲在爸爸妈妈身后,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怯怯地看着我;还有些孩子要爸爸妈妈抱着,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环境,好奇又紧张;一些稍微胆大点的孩子,扮起了娃娃的爸爸妈妈,在娃娃家里玩得热火朝天;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表现,通过孩子们的表现及与爸爸妈妈的交流,我发现大部分的家长已经做好了准备。

为了让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根据以往的经验,请家长于开学初配合带些生活用品,如衣服鞋襪等,以便替换。同时将孩子自带的个人用品做好标记,以免与他人混淆。加入班级QQ群,有事及时通知等等,友情提示有八项内容,事情较多,因此将提示粘贴于班级门口,家长们也非常认真地用手机拍下。

物质已经准备好了,那心理准备呢?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

开学前几天,有些孩子大大方方地走进来,有些孩子抱着奶奶的脖子不肯放下,有些孩子拿着心爱的玩具坐在一旁,默默流泪;家长们也很心疼,有些迟迟不愿离去,有些红着眼眶,还有一位爷爷在我们面前流泪:“老师,我们小孩小,从来没有离开家。看见他哭,我们心疼!”有位妈妈对我说:“老师,前几天宝宝奶奶很晚睡觉,很早起来,半夜还会醒,就在担忧宝宝上幼儿园之后是否能适应。”

家长离园之后,QQ群成了心情寄托之地,有担忧,有鼓励,也有出谋划策,都在猜测孩子们此刻在做什么。有家长说:“早上宝宝是哭着去幼儿园的,我都没心思上班,不知道还哭吗?”也有些家长安慰道:“都有个过程的,我家的哥哥以前读小班也哭的,过了这段时间适应了就好了。现在妹妹读书,也哭了,但是我相信她会很快适应的。”有妈妈说:“明天我不送宝宝了,他比较粘我,还是让爸爸送,可能会好一点。”“宝宝上学能和放学一样开心就好了!”……

宝贝们离开家,家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舍,不放心,我们教师此刻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及时疏导家长的心情也非常重要。三位老师默契配合,稍微有点时间,就将宝贝的照片上传到QQ群相册里,及时传达给家长,让家长们放心地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上。见到照片,大部分家长的心定了。在群里,我们也给家长们一些建议,如送完孩子后家长尽量不要逗留,早上不要太早送孩子来园,多多鼓励孩子,说说幼儿园的开心事等等。将孩子一日在园表现如吃饭、午睡、小便、情绪等情况做成表格的形式,粘贴在门口,及时反馈给家长。

通过两周的家园配合,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上了幼儿园,大部分孩子能开开心心来园。我也为这群孩子的努力感到骄傲,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如今孩子们入园已有半年之久,我们三位老师对这群家人般的孩子倾注了无尽的爱,看着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真有种说不出的幸福。孩子们也把老师当作自己最亲的家人。宝宝跟父母出去玩,看到好吃的总想带一份回来与老师分享,碰上好玩的景点,总叫父母下次也带上老师,大家一起玩。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我希望成为这样的好老师,也愿意朝着好老师的方向前行,化师爱为母爱,浸润每位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王咪咪.儿童视角下的人文关照: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J].鸡西大学学报,2010(04).

作者简介:徐贞,女,1985年12月,本科学历,现就职于上海市青浦佳佳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幸福师爱母爱
母爱大于天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以师爱诠释教育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特殊的母爱
为了“幸福”的母亲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师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