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4-10-16 10:36王玉环
科技资讯 2014年2期
关键词:化工专业就业人才培养

王玉环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在教学规模,教学设施以及办学条件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内在建设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由于内在建设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建设,因此,我们现在必须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重点转移到内涵建设方面来,从全局的视角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加强学生的内在建设必须综合考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创新手段等多种因素。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学生未来所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不仅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而且与我国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必须更加重视对学生关于就业问题的教育,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就业 高职院校 化工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163-01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近几年通过完善对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已经为祖国造就了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是影响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化工高职院校是化工人才的主要来源,总的来说化工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中起点的三年制高职生和高中起点的两年制高级工,因此必须采用特别措施加强其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应该包括职业规范,社会能力以及工作方法等多个方面,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技术过硬,动手能力够强的高素质人才。

1 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1.1 对职业能力认识不够全面

通过调查显示,现在高职院校对职业能力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经常将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混淆,认为学生的某一项操作技能就是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直接导致了大多高职院校往往更注重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更适合于社会发展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而且更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竞争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等。因此,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技能比单方面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更加重要。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和深化其对职业能力的理解,准确认识职业能力的含义并制定出一系列的正确措施,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定基础。

1.2 人才培养结构不协调

人才培养培养结构失衡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从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构来看,其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素质能力,管理能力等组成要素分配比例以及搭配结构严重不协调,专业能力所占比重过大,而素质能力和理解能力所占比重过小。不可否认专业能力在职业能力培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方法能力和素质能力等要素也是扩大学生的发展空间所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只有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合理的调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管理能力等多种方面的比例关系,才能确保学生拥有真正较强的职业能力,是学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占据强大优势。

1.3 自主学习能力差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是束缚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习困难这一调查项目中显示,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问题特别突出,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必须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样才能切实的保障学生的高水平发展。

2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 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其教学水平和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情况,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先从教师入手。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结构,确保教师充分理解化工教育的含义,理解培养化工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确保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等能够符合取胜的发展状况,适应时代的进步。其次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事实上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要教学生知识,也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加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

由于我国的教育总是以应试为背景,大多数学生总是以考证,找到一个好工作为学习目的,教师也总是以培养具有优秀应试能力的学生为教学目的。可以说,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忽略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一些化工专业的学校已经增添了化工实验室,但是总体来讲,我国实践教学水平仍较低。化工企业更加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从目前的就业状况来看,企业已经提高了对学生素质水平的要求,只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水平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未来的职业生活中去。除此之外,职业院校在技能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还应不断了解化工企业的需求,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2.3 制定新型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分配不科学”是高职院校化工人才教学计划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学计划的不合理和不完善直接到质量教师在授课时的单调,古板。另外许多教师也因为繁重的教学压力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听课状况,严重制约其教学水平,因此必须全面改善教学计划的制定模式和制定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和化工企业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纪要完成教学内容,又要适合学生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计划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合理改善授课内容,对授课内容作出合理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

3 结语

构建完善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笔者必需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研究对策,共同努力,从平时工作的一点一滴,方方面面做起。只有培养模式完善,高职教育质量才有保证,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房鼎业.论化工类人才的综合素质[J].化工高等教育,2000(3):11-14.

[2] 王颖,靳道广,莫正波.谈加强化工工艺专业学生工程观念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3(9):75.

[3] 林毓锜.大学学习学-学生成才学习理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53.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工专业就业人才培养
化工专业气相色谱实验教学思考和改进
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