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

2014-10-20 02:24李小兵熊勇邹瑜斌徐满珍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8期
关键词:低值中性存活率

李小兵+熊勇+邹瑜斌+徐满珍

【摘要】 目的:讨论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前、后常规血液检查结果,计算PLR。按照PLR是否<250,将患者分为高值组(PLR≥250)28例和低值组(PLR<250)12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同TNM分期和不同分化程度的5年存活率,以探讨PL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高值组结肠癌患者比例67.86%(19/28)明显高于低值组的45.90%(56/122),接受腹腔镜手术比例14.29%(4/28)明显低于低值组的40.16%(49/122),低值组的5年生存率77.05%(94/122)明显高于高值组的50.00%(14/28),且高值组晚期患者(Ⅲ、Ⅳ期)和分化差患者(差及黏液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57%(4/14)和40.00%(4/10),均明显低于低值组的62.90%(39/62)和75.00%(2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PLR值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显著低于低PLR值患者。PLR是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中运用。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血小板; 淋巴细胞; 5年存活率

The Effect of Platelet and Lymphocyte Ratio on the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LI Xiao-bing,XIONG Yong,ZOU Yu-bi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007-010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preoperative 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 impact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Method:150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from June 2007 to June 2012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routine blood tests before surgery , calculating PLR.According to whether PLR<250,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igh-value group(PLR≥250) for 22 cases and low-value group (PLR<250) for 122 cases.The clinical general information,five-year survival rate in different TNM stages and different degrees of differentiation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The effect of PLR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ere investigated.Result:The proportion of colon cancer in high-value group was 67.86%(19/28),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45.90%(56/122) in low-value group,the proportion of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high-value group was 14.29%(4/28),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40.16%(49/122) in low-value group,five-year survival rate of low-value group was 77.05%(94/122),it was significantly than 50.00%(14/28) of high-value group,The five-year survival rate of advanced cancer (Ⅲ,Ⅳ stag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atients(patients with poor and mucinous) in high-value group were 28.57%(4/14)and 40.00%(4/10),the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62.90%(39/62)and 75.00%(27/36) in low-value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Five-year survival rate of high PLR value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low PLR value patients.PLR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judge the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it is worth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olorectal cancer; Platelets; Lymphocytes; Five-year survival rateendpri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yu City,Xinyu 33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03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肿瘤,目前的研究证实,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密切的关系[1-2]。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是炎症反应的主要临床指标[3]。本院近年来通过术前分析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指导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2例,女48例;年龄42~77岁,平均(58.3±16.5)岁;结肠癌患者75例,直肠癌患者75例;TNM分期:Ⅰ期13例(8.67%),Ⅱ期61例(40.67%),Ⅲ期59例(39.33%),Ⅳ期17例(11.33%);手术方式: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根治术53例(35.33%),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97例(64.67%)。排除标准:在随访期因其他原因而非肿瘤死亡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全身感染患者;随访期失联者;不愿意参与本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在患者术前1周内及术后1周内采集静脉血常规检测。根据常规检测的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淋巴细胞比。按照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是否<250,将患者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其中:高值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250者28例;低值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250者122例。

1.2.2 研究方法 比较高值组、低值组的临床一般资料,统计两组随访期内存活率。生存时间计算标准为:出院后到死亡或最后随访日。最后随访日为2014年5月20日。随访方法为:出院后第1~3年,每3个月随访复查一次;出院第4~5年内,每6个月随访复查一次;出院第5年后,每1年随访复查一次。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随访时间(3.4±1.5)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字2=3.726、8.441,P<0.05)。其中高值组结肠癌患者比例高出低值组21.96%,腹腔镜手术患者比例较低值组低25.87%。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5年生存率的比较 将TNM分期中的Ⅰ、Ⅱ期划为早期癌,Ⅲ、Ⅳ期划为晚期癌;将分化程度为好和中划为较好,低分化和黏液腺癌分为差。低值组的5年生存率77.05%(94/122)明显高于高值组的50.0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TNM分期和分化程度进一步细分,结果发现在早期癌和分化程度较好患者中,两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高值组中晚期癌及分化程度差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PLR是结直肠癌患者存活率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则证实,PLR是结直肠癌患者5年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012~5.246,P=0.044)。

3 讨论

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导致多种疾病的主要因素[4]。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是炎症反应的主要临床指标[5]。患者产生相关疾病后,血小板会相对上升,淋巴细胞则会相对减少,导致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增高。目前的研究认为,炎症反应可以释放多种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可以抑制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造成淋巴细胞的减少[6-8]。C反应蛋白是常见的炎症反应指标,但是在临床中由于个体差异,C反应蛋白存在特异性不强的问题。血小板/淋巴细胞作为一种相对指标,受个体差异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较好地反映炎症反应状况[9]。

从目前的报道来看,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价值已经在多种疾病中得到了证实,高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患者,5年存活率显著低于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8-10]。本研究以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是否<250为标准,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高值组(PLR≥250)28例和低值组(PLR<250)122例。低值组的5年生存率77.05%(94/122)明显高于高值组的50.0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存活率高出前者27.05%。研究结果表明,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的患者有更高的5年存活率,结论与刘海亮等[11]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在刘海亮等[11]的报道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250的高值组,5年存活率为51.5%,血小板/淋巴细胞比<250的低值组5年存活率则为71.4%,后者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前者(P=0.045)。

高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低血小板/淋巴细胞,综合各类的报道来看,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1)血小板刺激了肿瘤细胞生长[12]。肿瘤细胞会产生血小板生成样激素和相关的炎症介质,激素和介质会促进血小板升高,血小板升高后,又会释放更多的肿瘤转化生长因子,刺激肿瘤生长,从而加重了病情,制约了患者的生存和康复效果。(2)血小板还推动了肿瘤的转移。研究发现,血小板可以形成黏连桥,让肿瘤细胞向毛细血管等部位扩散[13]。(3)淋巴细胞的相对减少让机体的抵抗能力变弱[14]。淋巴细胞可以释放T细胞、B细胞等,直接或间接杀死肿瘤细胞,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15]。在正常情况下,血小板/淋巴细胞是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16]。但是一旦血小板/淋巴细胞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血小板相对上升,淋巴细胞相对减少,意味着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被破坏,抵抗肿瘤的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患者预后。endprint

本研究按照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以及分化状况较好和较差患者。从结果来看,低值组早期癌及分化状况较好的患者5年存活率与高值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晚期癌症患者和分化较差患者中,低值组的5年存活率均明显高于高值组。这一情况的出现,表明影响结直肠癌患者5年存活率的因素除了PLR外,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也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是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中运用,该指标可提前判断患者预后,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韩刚,王以东,曹羽,等.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8):1511-1515.

[2]丁志军.老年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93-94.

[3]蔡凯,江龙委,艾月琴,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术对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21):1676-1679.

[4]刘莉,叶鹏.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8):774.

[5]詹妍,王文博,周福祥,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3):391-394.

[6]金鑫,冯利,李福广,等.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8):910-914.

[7]郑游冰,赵炜,刘冰,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0(9):523-526.

[8]金磊,方美群.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心肌梗死诊疗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131-134.

[9]张淑琴,王艳,阚耀东.白细胞分类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69-1671.

[10]陆亚岚,高清平.ITP患者促血小板生成素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0):2014-2016.

[11]刘海亮,杜晓辉,孙培鸣,等.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1):70-73.

[12]廉政,李宇,高学强,等.术前中性粒细胞对淋巴细胞比值与晚期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关系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1):2134-2137.

[13]李坚,潘海燕,蔡潮农,等.术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33(3):394-397.

[14]胡秦妮,张玉琴,邓芝云,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19-3121.

[15]李健,叶定伟,姚旭东,等.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2013,23(6):457-461.

[16]王智,马晋平,林建伟,等.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1,3(4):246-250.

(收稿日期:2014-07-16) (本文编辑:欧丽)endprint

本研究按照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以及分化状况较好和较差患者。从结果来看,低值组早期癌及分化状况较好的患者5年存活率与高值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晚期癌症患者和分化较差患者中,低值组的5年存活率均明显高于高值组。这一情况的出现,表明影响结直肠癌患者5年存活率的因素除了PLR外,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也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是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中运用,该指标可提前判断患者预后,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韩刚,王以东,曹羽,等.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8):1511-1515.

[2]丁志军.老年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93-94.

[3]蔡凯,江龙委,艾月琴,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术对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21):1676-1679.

[4]刘莉,叶鹏.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8):774.

[5]詹妍,王文博,周福祥,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3):391-394.

[6]金鑫,冯利,李福广,等.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8):910-914.

[7]郑游冰,赵炜,刘冰,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0(9):523-526.

[8]金磊,方美群.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心肌梗死诊疗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131-134.

[9]张淑琴,王艳,阚耀东.白细胞分类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69-1671.

[10]陆亚岚,高清平.ITP患者促血小板生成素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0):2014-2016.

[11]刘海亮,杜晓辉,孙培鸣,等.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1):70-73.

[12]廉政,李宇,高学强,等.术前中性粒细胞对淋巴细胞比值与晚期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关系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1):2134-2137.

[13]李坚,潘海燕,蔡潮农,等.术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33(3):394-397.

[14]胡秦妮,张玉琴,邓芝云,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19-3121.

[15]李健,叶定伟,姚旭东,等.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2013,23(6):457-461.

[16]王智,马晋平,林建伟,等.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1,3(4):246-250.

(收稿日期:2014-07-16) (本文编辑:欧丽)endprint

本研究按照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以及分化状况较好和较差患者。从结果来看,低值组早期癌及分化状况较好的患者5年存活率与高值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晚期癌症患者和分化较差患者中,低值组的5年存活率均明显高于高值组。这一情况的出现,表明影响结直肠癌患者5年存活率的因素除了PLR外,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也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是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中运用,该指标可提前判断患者预后,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韩刚,王以东,曹羽,等.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8):1511-1515.

[2]丁志军.老年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93-94.

[3]蔡凯,江龙委,艾月琴,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术对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21):1676-1679.

[4]刘莉,叶鹏.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8):774.

[5]詹妍,王文博,周福祥,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3):391-394.

[6]金鑫,冯利,李福广,等.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8):910-914.

[7]郑游冰,赵炜,刘冰,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0(9):523-526.

[8]金磊,方美群.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心肌梗死诊疗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131-134.

[9]张淑琴,王艳,阚耀东.白细胞分类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69-1671.

[10]陆亚岚,高清平.ITP患者促血小板生成素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0):2014-2016.

[11]刘海亮,杜晓辉,孙培鸣,等.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1):70-73.

[12]廉政,李宇,高学强,等.术前中性粒细胞对淋巴细胞比值与晚期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关系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1):2134-2137.

[13]李坚,潘海燕,蔡潮农,等.术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33(3):394-397.

[14]胡秦妮,张玉琴,邓芝云,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19-3121.

[15]李健,叶定伟,姚旭东,等.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2013,23(6):457-461.

[16]王智,马晋平,林建伟,等.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1,3(4):246-250.

(收稿日期:2014-07-16) (本文编辑:欧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值中性存活率
显微镜手工计数法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的应用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英文的中性TA
强碱三元复合驱含水低值期动态调整技术研究
可选择型低值电容标准的研究
ELISA法检测HBsAg(CMIA)低值血清样本的结果分析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Alice台风对东海鲐鱼鱼卵仔鱼的输运和存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