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抗感染作用

2014-10-20 07:32吕骏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8期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他汀类药物治疗

吕骏

【摘要】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抗感染作用。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先给予氯吡格雷后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而对照组直接给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观察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7%;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钙蛋白水平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抗感染作用

Statins in Anti Infection Effect of Acute Coronary Artery Syndrome/LYU Ju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046-04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infection effect of statin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Method: 120 patients who carried out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For observation group, statins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after clopidogrel, while clopidogrel treatment was directly performed in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were observ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1.7%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troponin levels were lowered in both groups, while fall of the observation was much more evident. The occurrence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patients was 6.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the treatment with statin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eeds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Statins; Treatmen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ti infec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 Hubei Province Chibi City Pufang Hospital, Chibi 4373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是由于人体中的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状的斑块破裂,从而使血小板粘附聚集以及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血栓,从而出现一系列的血管破裂、痉挛、出血,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部分闭塞引发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心肌梗死等危重疾病[1-2]。由此可见血小板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抗血小板为主要的治疗目的。而在临床中他汀类药物在抗血小板的应用中极其广泛,除了能够抗血小板凝聚,达到降脂的治疗目的以外,在近期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够治疗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起的感染[3-4]。因此本文就对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抗感染作用及其临床运用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需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5~71岁,平均(68±2.1)岁。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5~70岁,平均(67±1.8)岁;急性心肌梗死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5~73岁,平均(68±4.1)岁;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肌钙蛋白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TC、TG、HDL-C、LDL-C检查,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符合内科学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患者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任何精神心理疾病;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不存在全身系统性疾病;对本次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endprint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氯吡格雷300 mg,每天晚饭后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维持1周,之后给予本组患者每天均服用他汀类药物10~40 mg作为维持剂量。持续1个月。

1.3 判断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同时术后冠状动脉中残余狭窄≤30%,没有发生急性的并发症,且前向血流分级TIMI为Ⅲ级,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心电图较之前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同时术后冠状动脉中残余狭窄≤50%,没有发生急性的并发症,且前向血流分级TIMI为Ⅱ级,为有效。心电图无明显改善或恶化,患者在实行冠脉造影之后,得到的管腔内径与上一次实行介入治疗之后的管腔直径丧失情况相比较,要在50%以上时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肌钙蛋白水平分别为(3.17±0.64)ng/mL、(3.09±0.78)ng/mL,治疗后分别为(0.92±0.14)ng/mL、(1.83±0.56)ng/mL。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肌钙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肌钙蛋白水平下降更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

观察组(n=60) 33(55.0) 23(38.3) 4(6.7) 93.3

对照组(n=60) 19(31.7) 24(40.0) 17(28.3) 71.7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梗及ST段抬高型心梗,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发生聚集导致急性血栓的形成,从而引起冠状动脉变窄甚至堵塞,造成心肌供血严重减少[6]。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胸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况严重还会导致患者死亡[7]。在冠脉综合征治疗中,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是对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在术后引发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是发病率较高以及较难处理的情况[8]。因此在术后均采用抗栓药物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治疗可以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加速溶栓,提高溶栓再通率,保护缺血心肌,避免心肌坏死;减少术后血管再梗死或再闭塞的发生。

抗血小板的溶栓治疗属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治疗现阶段较为常用的一种防止血管再次狭窄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易于操作、及时与方便等优势。相关医学研究发现,溶栓疗法的治疗效果受药物剂量影响较大,往往采用临床初始剂量并未起到明显效果,同时给药过程中还应考虑患者的耐受程度以及适用剂量。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属于强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具有起效迅速、持续时间长等优点[9]。其作用机制是氯吡格雷体内活性代谢产物可选择性地与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P2Y12发生不可逆结合,进而阻断ADP对腺苷环化酶的抑制,从而促进cAMP依赖的舒血管物质磷酸化,抑制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b受体与纤维蛋白原发生结合以及糖蛋白GPⅡb/Ⅲb复合物的活化,最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另外,氯吡格雷还可以通过阻断血小板的活化,进而减少炎性介质的表达与释放,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此外,氯吡格雷能够有效降低ST段或非ST段抬高心绞痛、脑卒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经临床结果显示,氯吡格雷的临床副作用明显高于观察组。而他汀类抗感染药物其以良好的抗过敏、消炎、止痛功效[8],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感染疾病的常用药物。随着他汀类抗感染药物的应用逐渐增多,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效率的研究,也成为了众多专家的研究课题。他汀类抗感染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中疗效虽然较为显著,但是其不良反应亦不可轻视。为探究其更安全的用药方法和临床效果,更多的专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减少其不良反应,提高药效。近年来,推出了的新型的他汀类抗感染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9],这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炎症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他汀类药物可以防止单核细胞黏附在血管的内皮上,起到稳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10]。各类新型的他汀类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起到防治血管壁出现炎症,比如阿托伐他汀可以使丝氨酸及苏氨酸的激酶活化,从而引起eNOS出现磷酸化,eNOS的活性加强,这时候阿托伐他汀就可以降低凹陷处蛋白的含量,降低凹陷处蛋白质对eNOS实施的阻碍,从而提高eNOS的活性,生成NO,NO的含量增加就可以使病人的血管舒张,防止单核细胞黏附在血管的内皮上,从而对血管内皮起到保护作用[11-12]。

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有效地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仪器血液循环过程中凝血因子与组织因子之间的有效结合,那么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时,抑制了血栓的形成,从而直接抑制了平滑肌细胞的合成胶原蛋白,同时会刺激巨噬细胞产生表达了降解基质金属蛋白酶导致纤维帽变薄和破裂[13]。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疾病的过程中,效果较其他类药物更为明确[14]。不但能够降脂,而且能够对内皮保护、调节核因子κB、抑制血栓形成,稳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单核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内进行的表达、下调CRP的合成同时防止CRP致炎症作用[15]。通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过程中,选用适当的药物计量进行治疗,能够保证效果更好,同时安全性也有了很高的保证,副作用及不良反应逐渐减少并且反应症状较轻。但是,对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16]。endprint

参考文献

[1]王效增.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药物防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2(2):119-120.

[2]李星阳,谢光洪,黄小芬,等.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氯吡咯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840.

[3]陈亮.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2473-2474.

[4]代艳伟,张博,张磊.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5):40-41.

[5]汪爱民,朱世瑶,李金能,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14(7):36-37.

[6]刘蓉,乔树宾,秦学文.他汀类调脂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强化治疗的意义[J].中国循环杂志,2002,17(1):71-72.

[7]王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163-164.

[8]刘明伟,曲艳.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5-6.

[9]王建飞.血小板参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D].苏州大学,2013.

[10]高静.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预测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1):54-55.

[11]丁小蓉,常晓琪.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医学综述,2012,22(17):246-247.

[12]赵新杰,普永军,宋毅.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心绞痛4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4(9):172-173.

[13]侯俊会.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1,4(2A):82-83.

[14]杨秀枝.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早期作用[J].内科,2009,4(2):284-286.

[15]张晓东.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调脂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8):19-20.

[16]陈加贵.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20例临床分析[J].现代养生,2013,9(1):76-77.

(收稿日期:2014-06-04)(本文编辑:王宇)endprint

参考文献

[1]王效增.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药物防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2(2):119-120.

[2]李星阳,谢光洪,黄小芬,等.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氯吡咯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840.

[3]陈亮.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2473-2474.

[4]代艳伟,张博,张磊.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5):40-41.

[5]汪爱民,朱世瑶,李金能,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14(7):36-37.

[6]刘蓉,乔树宾,秦学文.他汀类调脂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强化治疗的意义[J].中国循环杂志,2002,17(1):71-72.

[7]王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163-164.

[8]刘明伟,曲艳.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5-6.

[9]王建飞.血小板参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D].苏州大学,2013.

[10]高静.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预测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1):54-55.

[11]丁小蓉,常晓琪.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医学综述,2012,22(17):246-247.

[12]赵新杰,普永军,宋毅.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心绞痛4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4(9):172-173.

[13]侯俊会.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1,4(2A):82-83.

[14]杨秀枝.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早期作用[J].内科,2009,4(2):284-286.

[15]张晓东.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调脂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8):19-20.

[16]陈加贵.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20例临床分析[J].现代养生,2013,9(1):76-77.

(收稿日期:2014-06-04)(本文编辑:王宇)endprint

参考文献

[1]王效增.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药物防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2(2):119-120.

[2]李星阳,谢光洪,黄小芬,等.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氯吡咯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840.

[3]陈亮.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2473-2474.

[4]代艳伟,张博,张磊.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5):40-41.

[5]汪爱民,朱世瑶,李金能,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14(7):36-37.

[6]刘蓉,乔树宾,秦学文.他汀类调脂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强化治疗的意义[J].中国循环杂志,2002,17(1):71-72.

[7]王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163-164.

[8]刘明伟,曲艳.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5-6.

[9]王建飞.血小板参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D].苏州大学,2013.

[10]高静.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预测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1):54-55.

[11]丁小蓉,常晓琪.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医学综述,2012,22(17):246-247.

[12]赵新杰,普永军,宋毅.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心绞痛4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4(9):172-173.

[13]侯俊会.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1,4(2A):82-83.

[14]杨秀枝.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早期作用[J].内科,2009,4(2):284-286.

[15]张晓东.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调脂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8):19-20.

[16]陈加贵.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20例临床分析[J].现代养生,2013,9(1):76-77.

(收稿日期:2014-06-04)(本文编辑:王宇)endprint

猜你喜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他汀类药物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MP—2、MMP—9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PCI干预患者血脂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