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课堂管理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

2014-10-21 20:08齐丽娟
读与写·上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性环境课程

摘要:实践性知识是指挥教师行动的指南。教师课堂管理中的实践性知识可以从课堂管理的四个方面:课堂环境的设置、课堂规范的使用、学生的管理以及教学的管理中呈现。

关键字:课堂管理;实践性知识;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007-01

课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教学带来效果和效率,而一个好的老师不管她所教授的科目是什么,首要的职责是能够很好地管理她的课堂,实现这一职责的前提就是要具备指导课堂管理行为的实践性知识。

1.关于课堂环境的实践性知识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其有效性的发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地进行,当把环境这个概念用于课堂场域的时候,学术界倾向等同于班级/课堂气氛、课堂心理环境、学习环境、教学环境等诸多概念。[1]也有研究者在实证的基础上,发现学生所处的物质环境(客观课堂环境)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2]这里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了地面空间和墙面空间中存在的物质要素。

1.1 物质课堂环境知识的实践解读——"教室中的一切都应该有教学目的"。凯西o帕特森( Kathy Paterson ) 曾经说过:"一间没有装饰的教室就像一位枯燥乏味的教师,两者都缺乏活力,缺乏教学的灵魂。"如何将教室布置的既实用又富有吸引力,这是教师所应具备的物质课堂环境知识。

1.2 课堂心理环境知识的实践解读——"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课堂的物质环境涉及物品,与它不同,课堂的心理环境涉及情感。课堂的心理环境指存在于每个班级的情感氛围或"情感基调( feeling tone )"。这是一种快乐、苦恼、兴趣、枯燥、幸福、悲伤、兴奋、喜爱、恐惧的混合物--所有的人类情感似乎都蕴藏其中。[3]这种环境是无形的,但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不是每个课堂心理环境都可以达到轻松、积极的效果。感受每个课堂,教師与学生之间都会存在着某种联系,有相互信任、友好融洽的联系,也有畏惧、冲突与紧张、甚至是冷漠的联系,教师也能意识到与学生的这种联系对教学的作用很重要。但是,这种联系的建立和维持不仅只发生在课堂这个场景中,还包括课堂之外的其他教学、生活场景。

2.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

教师实践知识的核心内容是以善为中心的实践智慧。教师实践知识具有模糊性、反思性、道德性、生成性的特点。

教师实践知识有着不确定的对象和领域,它是在前对象性的、非设定性的层面上运作。教师实践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认清实践场域中所包含的事实,而是要从现有状态中解读出场域所包孕的各种未来可能状态以明确自己可以改变的领域,是从具体情况中发现其无限多的变化,具有强烈的变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实践知识具有模糊性。

反思是对那些未被思考的范畴所进行的系统探索。在反思的引导下,人们会注意任何实践性的事物,并以自己的知识来应对实践的紧迫性。教师实践知识是运用反思性思维所获得的结果。这种反思实际上是从其当下的教育显示中追溯其发生和发展史,并谋划其未来的多种可能性;是以事实认识和操作技能透析出它们对教育生活的意义;是从教育行动的目的和手段的有效性中反省出"警示性"的内隐的教育规约。无论教师实践知识的一般性需求,还是其形式化内容,或是其所产生的效应,都表现出反思性的特点。

教师实践知识具有显著的道德性。实践智慧是一种与正确计划相联系并坚持正当行为的践行能力,这种践行的对象是那些善与不善的事物,它所考虑的是对人的生活来说是善的或有益的事,而且这是就整体意义而言的。教师实践知识的道德性为其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经验知识的正确运用方式和正确使用场所加以指导,是教师通晓所有知识的正确用途,我们的现实世界显然是由这样一个材料与目的构成的完整的塔型结构。所以人们就会自动生产一种关于最高的技术知识及实践知识的想法,它能知晓实际知识的正确用途。

3.加强对课程实践的反思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用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来表述教师专业成长与反思之间的关系,可见反思之于教师专业长成的重要意义。教师要获得课程实践性知识,就必须对课程实践进行反思。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是指教师以课程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课程实践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异位"审视和分析。在反思活动中,教师或基于课程理论知识对课程实践中的行为进行反复检验、修正,将课程理论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促进课程理论性知识向课程实践性知识的转化;或基于对具体的课程实践行为和效果的分析,挖掘现象背后所隐藏的课程思想,从而获得特定情境下的特定的课程认识。反思的结果通常又会直接作用于教师的课程实践,最终形成一些稳定的课程观念和课程实践规则等,即课程实践性知识。

4.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践性知识

4.1 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该如何经营我的教学时间"。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如果没有长远的、全局的时间板块设计,眼中只有一篇篇独立的文本的授课方案,必然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和重复思维,无端地消耗了课堂的有效时间。如何把握授课的节奏,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完成计划中所要教授的内容,并且速度平稳、不急躁、不拖沓,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必须考虑的事情。

4.2 课堂教学方式的管理——"我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多年的教学过后,每个教师都会凝练出一套自己的教学范式,这其中的每个具体教学方法是教师多年的尝试、提炼、应用而总结出来的。了解学生、理解课程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时附加清楚的说明,加强监控和及时调整,是教学方式管理的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1] 孙汉银:《课堂环境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分析》,载教育科学2010年6月第3期。

[2] 李子健、尹弘飚:《课堂环境对香港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兼论"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之辩》,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1月第1期。

[3][美]查尔斯•森特( C. M. Charles & Gail W. Senter)著,吕梁环等译,《小学课堂管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齐丽娟(1984-)女,山西朔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实践性环境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环境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